↑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1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6 题
  1. 日本学者斯波义信认为,随着唐宋时期城市“坊市制”的崩溃,在“农村–农村市场–半农村城市–中小城市产生”的反复过程中,包括工商城市在内的城市经济网日益稠密,使农村经济走向依存于市场的方向。这说明,唐宋时期城市经济的变迁

    A. 促使城市功能完全经济化

    B. 使商品生产规模空前扩大

    C. 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

    D. 使农村经济实现了商品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俞森《荒政丛书》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

    A. 农本商末观念开始改变

    B. 小农经济并非是完全封闭的

    C. 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D. 家庭手工业是主要收入来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B. 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 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D. 《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史料能反映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水平的是(  )

    A.《周礼》中提到的“妇功”     B.河南出土的司母戊鼎

    C.《农书》中的水排冶铁图     D.采用灌钢法制作的兵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农业科技进步,可不断为农业提供大量先进的农具、运输工具、生产性建筑设施等,从而改善和提高现有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下面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战国时期修建的郑国渠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

    B. 马钧改进的翻车推动了农业灌溉事业的发展

    C. 筒车和曲辕犁都是水田耕作工具

    D. 沈括的《十二气历》以正月为岁首,有利于农事安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记》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该水利工程是

    A. 都江堰   B. 芍陂   C. 灵渠   D. 郑国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代乾隆八年,唐英所著的20幅《陶治图说》描绘了制瓷业的20道工序;景德镇的《浮梁县志》又记载了22种制瓷业工种。这些记载可用于解释当时中国制造业

    A.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实现流水作业

    C. 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

    D. 瓷器质量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国古代手工业曾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下列对我国古代冶铁业和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制瓷业在宋朝时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 战国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C. 隋朝时瓷器上出现用绘画和诗文装饰的釉下彩绘技术

    D. 唐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 农具

    B. 礼器

    C. 食具

    D. 货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洪武五年,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明朝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琉球贸易被纳入朝贡贸易体制

    B. 利用“商帮”推动对外贸易发展

    C. 对外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

    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外贸萎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合理的经济政策是实现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下列政策不利于国家强盛的是

    A.盐铁专卖政策   B.均田制度     C.放宽商业限制  D.“匠户”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 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 废除了海禁政策

    C. 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 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

    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

    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        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孟子·尽心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材料中的“匹妇蚕之”反映的手工业形态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官营手工业   D. 工场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中与当时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相符的是

    A.美洲的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得以推广       B.传统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实行摊丁入亩,废除人头税            D.苏州丝织业中采用“计日受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能够证明我国明中后期纺织业领域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是

    A.丝织业领域纺织水平提高

    B.生产劳动者人数众多

    C.实施了“一条鞭法”制度

    D.出现雇佣劳动力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 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 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蓝鼎元《鹿洲初集》卷三:“(清)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居者苦艺能之罔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 阻碍了小农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改善民生

    C. 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进行

    D. 导致了民生受困和社会动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下列各项符合唐代手工业状况的是(   )

    A. 冶铁业开始使用灌钢法   B. 出现需要多人操作的花楼机

    C. 丝织品吸收花鸟画风格   D.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它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上的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国际关系,又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政治秩序。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以经济实力为支撑的朝贡制度明显会随着国力的衰落而衰落。顺治、康熙、乾隆朝的“恩威并施”、“怀德为上”的方针到嘉道时期演变为“羁縻防范”、“不开边衅”和“不失国体”,经济上的炫耀所剩无几。此时朝贡关系已经不再是经济关系,而转化为政治举措,是一种强调“华夷之辨”的中外关系。这其间的变化,一方面与中国国力趋于衰落相关,一方面也与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活动密切相连。清廷将西洋国家从朝贡范围内逐渐剔除,转而对这些国家采取严加防范的政策……经历资本主义国家一系列的条约冲击,朝贡体系逐渐瓦解,至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宣布放弃对朝鲜的保护,这一体系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在殖民体系下,主权是欧洲列强的特权,也是其对其他地区“落后民族”进行野蛮殖民掠夺、占领和侵略的借口和依据。居于金字塔之上的是拥有巨大暴力能力和殖民能力的欧洲列强,居于金字塔中间的则是较弱一等的欧洲国家以及拥有主权或半主权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居于金字塔底层的则是完全丧失主权的亚非拉被征服、掠夺和占领的“落后民族”和“野蛮地区”。这一体系是少部分国家享有主权、大部分国家主权被剥夺的等级体系,也是大国通过武力掠夺、殖民而实现崛起的暴力体系。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朝贡体系和殖民体系的主要特征。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种体系形成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