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史记·货殖列传》中指出,对于农、工、商、虞(从事山林水泽行业的人),政府应“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材料表明司马迁

    A. 认为政府应平等对待农工商虞

    B. 主张运用法律手段来限制商业行为

    C. 主张国家应该对经济适度干预

    D. 肯定了追求财富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明清时期,北京出现了大量的地域性会馆,集客馆、试馆与商馆于一身。其中广东会馆的数量约有45所,绝大部分是由广州府和潮州府等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县所建立。明清时期推动会馆文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京是商业中心   B. 繁忙的海外商运

    C. 交通运输的便捷   D. 区域商帮的出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

    A. 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B. 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 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D. 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书》记载:“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下列对当时商业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B.“草市”成为重要的地方商业中心

    C.到处都有便利的客舍、邸店和车坊     D.繁华商业中心成为交易活动的平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北朝民歌《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说明当时商业情况(  )

    A. 各种商品在固定的地点交易   B.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D. 夜市和草市兴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虚空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浮铺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至饭前,市罢而收。”此种情形最早应出现在(  )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诗中记载当时的长安城:“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宋词这样描写当时的汴州:“九陌六街平,万物充盈。青楼弦管酒如渑。”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B.城市经济功能的加强

    C.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 D.不抑工商政策的实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

    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       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

    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     ④“击牺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 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

    B. 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

    C. 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

    D. 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

    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

    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太平广记》记载:高宗时,经营丝绸的大商人邹凤炽“其家巨富,金宝不可胜计……邸店园宅,遍满四海,四方物尽为所收”,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唐朝的丝织技术日趋成熟

    B. 唐高宗时期尚未出现纸币

    C. 唐朝远距离商品交易发达

    D. 唐朝商业城市已出现邸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明人朱载堉在《十不足》歌写道:“逐日奔忙只为饥,才得有食又思衣。置下绫罗身上穿,抬头又嫌房屋低。……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这说明(  )

    A. 商品经济发展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因素

    B. 明代商业发展影响了社会风气

    C.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人们道德水平下降

    D. 传统农业社会品格已不再适应新的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杰诸侯强族于京师。

    ——司马迁《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材料二 (唐代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肆皆有驴,赁客乘,悠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通典•食货七•历代盛丧户口》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唐代商业与汉代相比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代在商业市场上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朝商业发展的新气象,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有利于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