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8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 严刑峻法   B. 重视农业发展

    C. 优先发展商业   D. 休养生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最能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的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诸侯纷争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D. 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 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

    A. 元谋人   B. 半坡人   C. 北京人   D. 河姆渡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夏令营活动中,小明建议大家动手模仿北京人制造一些工具,体验北京人的生活。于是,各位同学纷纷动手,制造了各种用途的(  )

    A. 打制石器   B. 磨制石器   C. 彩陶   D. 青铜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为纪念历史上的一 位杰出人物,孙中山曾写道: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毛泽东也写“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以此纪念。两位伟人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 炎帝   B. 黄帝   C. 秦始皇   D. 大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   )

    A. 仁者爱人   B. 因材施教   C. 有教无类   D. 为政以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远古时代,“天下为公,选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的首长”,这一现象出现于(  )

    A. 北京人时期   B. 河姆渡人时期   C. 尧舜禹时期   D. 半坡居民时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人们认为中国人类的开端存在一个巢居时代,即在树上用树枝搭架而居,因类似禽动物的筑巢得名。这种房屋,既可以防潮,也可以躲避野兽的侵袭。下面哪种房屋样式与此相似(   )

    A. 洞穴   B. 半地穴式房屋   C. 干栏式房屋   D. 瓦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大禹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以下不属于他的活动的是

    A. 治理黄河水患

    B. 建立了第一个王朝一一夏

    C. 将部落首领的位置传给桀,从此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将夏朝的都城设立在阳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灵渠

    D. 大运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西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 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诸侯争霸   B. 王室衰微   C. 经济发展   D. 新经济秩序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诗人李商隐的千古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道出了勤俭对于持家、兴国的重要性。下列古代帝王以“节俭”著称的是(  )

    A. 汉高祖   B. 秦始皇   C. 汉文帝   D. 汉武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号召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指(    )

    A. 刘邦领导的起义   B.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   C. 项羽领导的起义   D. 张角领导的起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人说:“两千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与之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商鞅变法   C. 秦始皇统一六国   D. 百家争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

    A. 项羽   B. 陈胜   C. 王莽   D. 刘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府

    C. 伊犁将军

    D. 北庭都护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饮麻沸散,须臾便知醉,肠洗浣,缝腹摩膏,施行腹部手术。”在世界医学史上最早采取这种救治方法的名医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扁鹊   D. 神农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是(   )

    A. 外戚专权   B. 宦官专权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武将把持朝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史料表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餐桌上也出现了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 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 北方人南迁和民族交融   D. 南方统治着提倡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三国演义》 里“借东风”“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吸收先进文化的是(   )

    A. 采用汉制汉礼   B. 使用汉姓   C. 与汉族联姻   D. 迁都洛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交融,经济发展。这一时期农业杂交育种方法和果树嫁接等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大多整理记载在下列哪一部著作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的多 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 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例举在这种制度下春秋时期强大起来的诸候和战国时期强大起来的诸候国各三个?以史为鉴,为防止历史重演,秦始皇在地方管理上采取了什么创新举措?

    材料二: 有一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裤, 他去齐国的时候又叫齐国的裁缝再做一条同样尺寸的裤子, 取货时发现:竟然是短裤!付款时裁缝又拒收他的圆形方孔半两钱而要他付刀形币!

    (2)为解决材料二中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 我总觉得:匈奴从中华版图上消失是一种巨大的遗憾……在匈奴短暂的东方生活中,虽然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强大的威胁,但在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上,多一些挑战和竞争,总是好的。

    ——《怀念匈奴》

    (3)秦始皇为解决匈奴的威胁采取了什么措施?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赢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4)秦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

    材料五: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贏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

    (5)“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通过这次起义可见强大的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包括(   ) 

    ①分封制  ②中央集权制③郡县制  ④行省制

    A.①③         B. ②③       C.①④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当今,党和政府正在带领全国人民为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而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也曾出现过“文景之治”的和谐社会景象,此后的一位帝王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群族挺立千秋的自信。

    [思想篇]

    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汉书》

    (1)材料一中的“臣”是谁?根据材料一,归纳他提出的主要主张。

    [政治篇]

    材料二  下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从其形制来看, 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

    (2)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请简要介绍“推恩令”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经济篇]材料三

    (3)材料三中文物反映了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哪项措施?

    [外交篇]材料四

    (4)材料四中反映出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哪一重大使命准备远行?

    (5)依上所述,简要评价汉武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改革,深刻影响了王朝的兴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君,废并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矣。

    ——《汉书 食货志》

    材料二:卫鞅曰:“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史记 商君列传》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用材料中原话指出“商君”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效果。

    (2)“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观点正确吗?请阐述你的理由。

    (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三评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历史事件的积极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国家走向富强的重要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令人神往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

    材料二: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三:他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谋士许攸的计策打败袁军。又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东汉末年分三国”是指哪三国?三国时期,英堆辈出,你最喜欢的是哪位,就用一句话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2)材料二中“水面偏能用火攻”是指什么战役?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

    (3)材料三中“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是指谁?打败袁军的战役名称是什么?

    (4)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这一名著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