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征有(   )

    ① 都处在大河流域附近        

    ② 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③ 土地肥沃,以农业经济为主    

    ④ 都曾经是地跨亚非两州的军事大帝国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下列思想家与思想主张搭配正确的有(    )

    ①老子——反对战争,视人如己    

    ②孔子——强调“仁”“德”“礼”

    ③韩非子——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④孟子——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中的①、②、③处应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

    A. ①东周;②战国;③秦朝   B. ①东周;②战国;③东汉

    C. ①战国;②东周;③秦朝   D. ①战国;②东周;③东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B. 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C. 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D. 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穆罕默德生平事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 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   

    ② 创立伊斯兰教,创作《圣经》

    ③ 622年,被迫出走麦地那   

    ④ 领导穆斯林军队,建立阿拉伯帝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秦朝与西汉在对待儒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秦朝实行“焚书坑儒”,西汉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两者的根本目的却都是为了(    )

    A. 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 加强思想控制与君主专制统治

    C. 笼络知识分子   D. 有区别地对待知识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着因果关系。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果

    A

    秦朝结束战国割据

    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

    B

    修建阿房宫

    陈胜、吴广起义

    C

    汉初匈奴强大

    采取和亲政策

    D

    西汉政府设置安西都护府

    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府管辖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通过《史记》有可能查到相关史实的是   (     )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②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 都有自己独特的宗教建筑       

    ② 都产生在亚洲 

    ③ 都对本地区的统一起到推动作用   

    ④ 都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经济篇:改革·创新)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各国各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1)图一中的E地和图二中B地当时都出现了一场著名变革,其名称分别是什么?

    (2)图一E地的变革对当时争霸格局有什么影响?图二B地改革与图三有什么内在联系?

    材料二:  大化二年,孝德天皇发布《田令》,规定“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3。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田令》

    (3)该规定出于哪国的哪一次改革?上述措施对该国的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4)以上变革的结果,共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政治篇:民主·专制)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与春秋战国之际的古代中国文明高度发展,随后古罗马与中国秦汉交相辉映,东西文明双峰并峙。

    材料一:

    材料二: 执政官任期短,彼此牵制, 权力有限,真正掌握国家权力的是元老院,它……有决定内外政策、审查和批准法案、控制并支配国家财产的权力

    ——《世界通史。罗马史》

    (1)图一中“A”是指古代希腊          城邦? 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图一的“公民大会”?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为加强地方的管理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同时期,中西文明交相辉映,它们在政治文明上有什么明显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交流篇:传播·融合)文明在传播中发展,在交流中融合向前。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某中学的同学组织了对“丝绸之路”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进来,并完成相关问题的探讨:

    材料一:

    (1)左图中所示路线最早开辟于     (朝代),图中A地是       ,B是         

    (2)对于右图中斜线覆盖的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实施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3)材料二中“凿空之旅”指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材料一、二,简要分析“凿空之旅”的影响。

    (4)列举中外文化通过丝绸之路“互学互鉴”的两例事实。

    (5)结合以上信息,你觉得这对义新欧班列永保通畅可以提供哪些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