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4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选择题 4 题,连线题 1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这里指的是(  )

    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整顿吏治,制定俸禄制度

    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俸禄制

    D.改行三长制,迁都洛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 创立“四百人会议”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

    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中说:“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由此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

    A. 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B.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 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D. 为中原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

    A.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 民贵君轻

    C.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 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C. 革除了陈风陋习   D. 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雅典政制》有这样的记载:有一次,一个叫吕锡马库斯的人犯有死罪,行刑吏准备执行。在他正坐着等死的时候,优美里德斯救了他。优美里德斯依据法律提出,公民未经陪审法庭判决不得处死。到了陪审法庭举行审理的时候,吕锡马库斯被判处罪名不成立,得以免罪,于是他得到了“鼓槌下人”(即免于刑杖之人)的绰号。这一记载侧面反映出陪审法庭是当时雅典的

    A. 最高权力机关

    B. 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

    C. 最高行政机关

    D. 最高立法机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表述最能揭示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的本质是()

    A. 铁器的使用,使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

    B.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人们迫切需要扩大耕地面积

    C. 为提高生产效率,秦国以大规模的集体耕作取代以往的个体劳动

    D. 反映了秦国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崩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大变革时代”是指随着人们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社会生活方式巨变的时期。最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的历史事件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民族融合     D.商鞅变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

    A. 增加赋税收入

    B. 提高军队战斗力

    C. 严格控制人民

    D. 打击贵族势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迫害出逃至一客栈投宿,客栈主人不敢收留,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旅客住宿,谁就要连坐的。”商鞅只得逃往魏国避难。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

    A. 商鞅之法已经深入民心

    B. 商鞅本人遭民众切齿痛恨

    C. 守旧贵族反攻倒算

    D. 商鞅对秦国没有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

    ①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按品第高低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

    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③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

    ④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社会矛盾的尖锐

    B. 萨拉米岛危机

    C. “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 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哪些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①整顿吏治 ②颁布均田令 ③迁都洛阳 ④行汉制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

    A. 实行均田制

    B. 与汉族通婚

    C. 迁都洛阳

    D. 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

    ①易服装

    ②讲汉话

    ③改汉姓

    ④通婚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公元前340年秦国商人李三不可能遇到的经历是

    A. 做生意时买卖公平,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

    B. 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

    C. 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

    D. 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设的是

    A. 废分封、行郡县   B. 移风易俗

    C. 制定连坐法   D. 重农抑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A.采用均田制消除了土地兼并  

    B.易姓改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交融

    C.迁都洛阳,适应了游牧需要  

    D.实行俸禄制,杜绝了官吏贪腐之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质上是

    A. 封建化的过程

    B. 工业化的过程

    C. 农业化的过程

    D. 汉化的过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研究商鞅变法时,有学者引用“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出赘:做上门女婿)”。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有

    ①平城保守势力强大,民族隔阂深

    ②平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

    ③平城经常受到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

    ④洛阳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 ,最根本的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

    B.是否改变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和地主的特权

    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战国时期,变法改革成为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在各国蓬勃兴起。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改革,实现富国强兵

    B. 法家学说成为各国推行变法革新的理论武器

    C.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阶级关系的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梭伦采取的减轻社会痛苦的措施是简单而又严厉的。以下措施中能充分说明梭伦对旧贵族“严厉”的是

    ①颁布“解负令”

    ②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③设立四百人会议

    ④设立陪审法庭

    ⑤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 实行僭主政治   B. 实行寡头政治

    C.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 实行温和的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政治家

    主要内容

    主要原则

    A

    梭伦

    公民大会成为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人民主权

    B

    克利斯提尼

    实行“陶片放逐法”

    司法公正

    C

    克利斯提尼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轮番而治

    D

    伯里克利

    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督机关

    民主监督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A. 商鞅变法

    B. 戊戌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科举制创立以来,科举考试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由此,宋代从太学入手进行改革。元丰二年(1079年)政府颁布《太学令》,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法规,重点是建立一套全面而严格的太学考试制度——“三舍法”(外舍生、内设生、上舍生)。《太学令》规定:“月一私试,岁一公试,补内舍生;间岁一次舍试,补上舍生。公试,外舍生入第一、第二等,升内舍;内舍生试入优平二等,升上舍。皆参考所书行艺乃升”。上舍上等,相当于科举及第,可由政府直接授以官职;上舍中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场——殿试;上舍下等的,可以直接参加科举考试的省试。崇宁元年(1102年)地方官学也实行“三舍法”。崇宁三年宋朝廷决定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完全由太学和各地方官学按“三舍法”取士。宣和三年(1121年)罢天下“三舍法”,开封府及诸路并以科举取士,惟太学仍存三舍,却仅限于以它考试升选生员,到贡举之年,选送一部分合格生员参加礼部省试。北宋兴学和改革科举考试制度的改革虽然都只是探索,但共同点就是坚持把学校教育制度与科举考试制度紧密联系起来,坚持取才应本之于学校。

    ——摘编自《北宋太学教育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教育制度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决定性步骤是

    A. 废除井田制,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B. 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C.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发展小农经济

    D. 实行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改革与民主政治(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一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材料二苏轼在给宋神宗的上书中说:“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作者认为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2)结合所学史实评价材料二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材料雅典历史上有两次重要的改革。公元前621年,在平民的压力下,贵族表示让步,授权执政官德拉古进行改革,制定了成文法。德拉古制定的法律,课罪极重,处刑严峻。他仍站在氏族权贵一边,从维护贵族的利益和安全出发,竟允许债权人可以将逾期不能归还负债的债务人及其家属卖至国外或沦为奴隶。对纵火、杀人、渎神乃至一般的盗窃,即使只是盗窃水果或蔬菜,也都要一律处以死刑。公元前594年,梭伦在平民的支持下,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并进行了重大的政治改革。梭伦改革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最主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田为负债而被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在政治制度上,梭伦根据财产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比较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的异同点。

    (2)对材料中提到的两次改革进行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初在军事上实行与均田制相适应的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府兵卫士免除租调力役,自备资粮,定期轮流宿卫京师或充当边兵,“三时农耕,一时教战”。“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则罢,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无握兵之重。所以防微渐、绝祸乱之萌也。”

    武则天时期,随着均田制逐渐破坏,农民为躲避沉重的徭役和兵役,逃亡日多,府兵的兵源枯竭;卫士不能按时更番轮替,边兵久征不远,难以自备资粮,“浸以贫弱,逃亡略尽”,府兵制濒于瓦解。唐玄宗时期,根据边防需要,“招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优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次年又下令遣返原有非招募而来的边兵,至此,征发均田农民担任卫士的府兵制演变为朝廷供给资粮的募兵制。

    ——摘编自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府兵制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玄宗时期兵制改革的原因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