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20 题,填空题 1 题,综合题 2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0 题
  1. 在厨房里对水进行下列操作,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A. 加入少量酒精   B. 加入少量食醋

    C. 把水放入冰箱中使其降温至1℃   D. 把水加热至沸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焓变是影响反应是否具有自发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B. 冰融化的过程中,熵值增加

    C. 铁生锈和氢燃烧均为自发放热过程

    D. 可以通过改变温度或加催化剂的办法使非自发反应转变为自发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实验或生活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以加快反应速率

    B. 为加快制取氢气的速率用粗锌粒代替纯锌粒

    C. 为降低硫酸与Cu反应制备SO2的速率可以采用稀硫酸代替浓硫酸

    D. 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食品包装袋中加入硅胶、硫酸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 “生物质能”主要指用树木、庄稼、草类等植物直接或间接提供的能量,因此利用生物质能就是间接利用太阳能

    C. 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D.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时,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实验测得25℃、101 kPa时,1 mol甲醇完全燃烧释放726.51kJ的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2CH3OH+3O2=2CO2+4H2O ΔH=-1453.02 kJ·mol-1

    B. 2CH3OH(l)+3O2(g)=2CO2(g)+4H2O(g) ΔH=+1453.02 kJ·mol-1

    C. 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6.51 kJ·mol-1

    D. CH3OH(l)+3/2O2(g)=CO2(g)+2H2O(g) ΔH=-726.51 kJ·mol-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A. 甲烷的燃烧   B. 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 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   D. 碳酸钙的分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2A(s)+B(g)3C(g)+4D(g),分别测得了如下反应速率数据,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v(A)=0.7 mol·L-1·s-1   B. v(B)=0.3 mol·L-1·s-1

    C. v(C)=0.8 mol·L-1·s-1   D. v(D)=1.0 mol·L-1·s-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关于常温下pH=12的稀氨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溶液中c (OH-)=1.010-2 mol·L-1

    B. 由水电离出的c (OH-)=1.010-12 mol·L-1

    C. 加水稀释后,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

    D. 加入少量NH4Cl固体,溶液pH变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电离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离平衡常数(K)与温度无关

    B. H2CO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

    C. 同温下,电离平衡常数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平衡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有关平衡常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改变条件,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也一定增大

    B. 反应2NO2(g)N2O4(g) △H <0,升高温度该反应平衡常数增大

    C. 对于给定可逆反应,温度一定时,其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

    D. CO2+H2 CO+H2O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事实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是

    ①醋酸与水能以任意比互溶;   ②醋酸溶液能导电;

    ③醋酸稀溶液中存在醋酸分子; ④常温下,0.1mol/L醋酸的pH比0.1mol/L盐酸的pH大;

    ⑤醋酸能和碳酸钙反应放出CO2;⑥大小相同的铁片与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反应,醋酸产生H2速率慢;

    A. ②⑥   B. ③④⑤   C. ③④⑥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化学反应就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的过程。现查得:H—H、H—O和O=O的键能分别为a kJ/mol、b kJ/mol和c kJ/mol,请用此数据估计,由H2(g)、O2(g)生成1 mol H2O(g)时的热效应

    A. 放热(a+c/2-2b) kJ   B. 吸热(a+c/2-2b) kJ

    C. 放热(2b-a-c/2) kJ   D. 吸热(2b-a-c/2) k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已知:①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②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①式表示25 ℃,101 kpa时,2 mol H2和1 mol O2完全燃烧生成2 mol H2O(l)放热571.6 kJ

    B. 2H2(g)+O2(g)===2H2O(g)中ΔH大于-571.6 kJ·mol-1

    C. 将含1 mol NaOH的水溶液与50 g 98%的硫酸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热量为57.3 kJ

    D. 将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与含1 mol CH3COOH的稀溶液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将4 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内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2A(g) +B(g)3C(g),若2 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A)= 0.4 mol·(L·min)-1

    B. 2 min时A、B、C三种气体的总量为5mol

    C. 2 min时B的转化率为20%

    D. 若2 min后该反应达平衡,则各种气体的量不再变化,反应停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已知某可逆反应:mA(g)+nB(g) pC(g);△H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所示,反应在不同时间t,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T1<T2,P1>P2,m+n>p,△H>0

    B. T1>T2,P1<P2,m+n>p,△H>0

    C. T1>T2,P1<P2,m+n<p,△H<0

    D. T1>T2,P1>P2,m+n>p,△H<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5%,则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 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   D. a>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 O2的同时生成2n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 ①④⑥⑦   B. ②③⑤⑦

    C. ①③④⑤   D. 全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   △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加A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v(正)减小 ③压强增大一倍,平衡不移动,v(正)、v(逆)不变   ④增大B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⑤加入催化剂,B的转化率提高

    A. ①②   B. ③   C. ④   D. 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少量烧碱溶液   B. 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

    C. 加少量冰醋酸   D. 加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温度为T1(T1=25℃)和T2时,水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T2>25℃   B. x=1.0×10﹣7

    C. KW(a)=KW(d)   D. b点溶液呈碱性,c点溶液呈酸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1)下列物质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①CH3COOH  ②BaSO4  ③石墨  ④NaCl水溶液  ⑤盐酸  ⑥蔗糖 ⑦CO2  ⑧Na2O  ⑨H2CO3  ⑩氢氧化铝 

    (2)写出CH3COOH 、H2CO3 、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煤气化和液化是现代能源工业中重点考虑的能源综合利用方案。最常见的气化方法为用煤生产水煤气,而当前比较流行的液化方法为用煤生产CH3OH。

    (1)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1

    2CO(g)+O2(g)===2CO2(g)  ΔH2

    2H2(g)+O2(g)===2H2O(g)  ΔH3

    则反应CO(g)+2H2(g)===CH3OH(g)的ΔH=______。

    (2)如图是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________K2(填“>”、“<”或“=”)。

    ②由CO合成甲醇时,CO在250 ℃、300 ℃、350 ℃下达到平衡时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则曲线c所表示的温度为________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1.3×104 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③以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恒温、恒容条件下,若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则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B.一定条件下,H2的消耗速率是CO的消耗速率的2倍时,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并提高CH3OH的产率

    D.某温度下,将2 mol CO和6 mol H2充入2 L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 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80%

    (3)一定温度下,向2 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CH3OH(g),发生反应:CH3OH(g) CO(g)+2H2(g),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0~2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CO(g)+2H2(g) CH3OH(g)的平衡常数K=__________。相同温度下,在一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O(g)和H2发生:CO(g)+2H2(g) CH3OH(g)的反应,某时刻测得体系中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C(CO)=0.25 mol·L-1,C(H2)=1.0 mol·L-1,C(CH3OH)=0.75 mol·L-1,则此时该反应_____进行(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处于平衡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溶液.(用序号abc填空)

    ①当其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②当其p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将其稀释10倍后,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

    (2)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4.0×10-7 mol/L, 则此温度下纯水中的c (OH-)=______________mol/L; 若温度不变, 滴入稀NaOH溶液, 使c (OH-)= 5.0×10-6 mol/L,则溶液的c (H+)= _________________mol/L.

    (3)在25℃时,100ml 1.0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混合后溶液的pH=  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I.实验室用50 mL 0.50mol/L盐酸、50mL 0.55 mol/LNaOH溶液和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测定中和热的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NaOH溶液

    1

    20.2

    20.3

    23.7

    2

    20.3

    20.5

    23.8

    3

    21.5

    21.6

    24.9

    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实验装置中尚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表中所测数据进行计算,则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___[盐酸和NaOH溶液的密度按1g/cm3计算,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比热容(c)按4.18J/(g·℃)计算].

    (4)如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如改用60 mL0.5moI/L的盐酸与50 mL 0.55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5) 上述实验结果数值与57.3相比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______.

    A.测量盐酸的温度后,温度计没有用水冲洗干净

    B. 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做本实验的当天室温较高         

    D.在量取NaOH溶液时仰视计数      

    E.大烧杯的盖扳中间小孔太大。

    Ⅱ.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

    (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转化为MnSO4,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n(H2C2O4):n(KMnO4) ≥_______。

    (2)试验编号②和③探究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3)实验①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_________mol·L-1·min-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