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袁。能否树立正确历史观,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重大问题。然而,一些人认为历史观问题属于学术观点问题,与政治无关。事实上,历史观争论是当下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化、隐蔽化的重要表现。

    唯心史观脱离历史发展实际,常常以假设代替史实,对历史的认知和评价不是基于“回到历史现场”的客观审视,而是来自罔顾特定历史情境的主观臆断。但历史不容肆意假设,尤其是当这一假设暗含某种政治意图、带有某种政治目的的时候。当前,唯心史观的集中表现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它常常披上学术外衣,打着还原真相、重新解读的幌子,在脱离时代背景与历史实际的情况下,对支离破碎的史料进行篡改、拼接,进而得出所谓历史真相。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都不能改变。我们党之所以能在革命、建设、改革征程中领导人民披荆斩棘、从胜利走向胜利,就在于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始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才是坚持唯物史观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形而上学史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看待历史,否认社会矛盾,否认社会发展,否定社会革命的作用,其典型表现是历史终结论。历史终结论认为,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证明,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已成为“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马克思主义告诉人们,历史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要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要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社会主义实践在苏东受挫,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失败,失败的只是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或昧于表象不明大势,或囿于一隅不顾全局,这些都是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历史性成就、产生全球性影响;为人类追求美好生活提供了中国方案。事实证明,历史并未终结。

    线性史观认为历史发展是线性的,它忽视社会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将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简单化。在线性史观“进步”和“落后”的两极论述下,不同民族被分置于线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独特的内在发展逻辑被忽略或掩盖。在此框架下,西方国家理所应当地把“文明”引入其他“野蛮”国家,帝国主义的殖民过程就此合理化。事实证明,西方模式并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当前的西方之乱就是最好注脚。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从来都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人类文明各有其存在价值。各国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与共同努力。人类必须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窠臼中跳出来,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坚持历史合力论,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郭海成《在理性辨析中树立正确历史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历史观是属于学术还是政治问题使得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变得复杂和隐蔽。

    B. 披着学术外衣、借口还原历史真相而随意主观臆断的唯心史观有很强的迷惑性。

    C. 把殖民过程合理化的西方模式不是唯一正确的发展路径,也不再适应当今社会。

    D.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依靠文明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跳出西方中心主义窠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介绍不同的历史观之前先解说了历史观的正误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B. 文章通过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比以及具体事例来论证唯心史观的错误。

    C. 文章在讨论历史终结论时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理论作为论据证明历史没有终结的观点。

    D. 文章表述进步落后的内容是论证线性史观忽略各民族独特发展逻辑的论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拥有正确的历史观后,一个国家的人心才能凝聚、国家和民族才能强盛。

    B. 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以史实为依据,实事求是、理性客观地看待历史过程。

    C. 苏东的社会主义实践受挫证明了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和形而上学史观的失败。

    D. 要想不犯形而上学史观的错误就不能用静止片面、零散孤立的眼光观察历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新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题热潮,直播答题APP通过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参与。各大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面答,通常每场共12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巨额奖金。事实上,“知识变现”的狂欢并不是一场撒钱的慈善活动,“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效益。看直播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激起用户热情,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意愿。

    直播兴起后,“低俗”“无厘头”一直是撕不去的标签。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直播答题似乎是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在网友点灯熬油答题“变现”的时候,已有直播答题平台拿着流量数据实现了商业变现——包场式广告赞助纷沓而至。1月9日,美团100万元冠名花椒“百万赢家”中午场,映客的芝士超人的首个广告则被趣店以l亿元拿下。

    直播答题仍在探索期,最终能否产生出持久的民生红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娱乐永远是娱乐,我们不能让娱乐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不能幻想,通过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多高的飞跃,更不能做一夜暴富的梦。

    (摘编自《央视·直播答题为何突然火了》)

    材料二:

    材料三: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指出,今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节目,吸引大量网民参与抢答,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网络直播答题的内容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不得传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传播格调品味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一律不得开办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直播答题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应的条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

    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已开展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对合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的监管,引导业态有序平稳发展,防止过度炒热;要把日常监管、定期巡查与网民举报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问题即发现、即处置;建立方便广大网民参与监督的举报制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督导合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

    (摘编自《新华网:官方加强管理网络直播答题》)

    材料四:

    题目,是直播答题的基础,题目出得好坏,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出题水准堪忧。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硬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有的内容无聊,要求回答“西瓜视频”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毫无知识性;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令人匪夷所思。有人认为,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不仅可能歪曲事实、误导不知情的观众,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一味强调娱乐性、互动性,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严谨性,无疑会让问答跑偏,令知识失色。

    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要求。

    (摘编自《人民网: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直播答题APP用户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这使接近三分之一的直播答题APP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APP。

    B. 二线城市的直播答题APP用户是直播答题APP用户的主力军,无论是用户分布还是用户渗透都处于城市直播答题APP用户第一位。

    C. 直播答题是一种娱乐方式,不是真正的知识传播,也不是真正的知识变现,所以直播答题让网民知识飞跃以及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

    D.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要求是从各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以及网友等的角度来诠释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责权利方面的内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   )

    A. 直播答题APP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提高了使用直播答题,APP用户在线答题的兴趣,这也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APP。

    B. 绝大部分用户是为了参与直播答题才安装直播答题APP的,只有小部分用户是之前安装,这说明直播答题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很有效果。

    C. 直播答题是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吸引网民答题的节目,关涉到直播答题平台、网友和广告商的经济利益。

    D. 网络在线直播答题的积极方面是能促进文化知识传播,消极方面是所出题目有知识错误,而这些知识错误使相关部门对直播进行监管。

    E. 合规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必须具备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专业主持人。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答题如何才能真正传播知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垒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迷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B.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C.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D. 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I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B. 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_种称呼。

    C. 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

    D. 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

    B. 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知道徐侨刚好有诏令征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

    C. 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当即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

    D. 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关山月

    鲍君徽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①。塞迥光初满,风多晕更生。

    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②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

    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

    【注】①辽阳城,唐时边防要地,戍卒很多。②鼙,古代军中所击的小鼓。

    1.下列对过首诗的赏析,不恰当地两项是(   )(   )

    A. 一二句描写了边地辽阳城笼罩在一片月光中的景象,点明了具体的时问和地点。

    B. 三四句描写因为边地有风雨使月亮周围生成月晕,表现了风凄月昏的惨淡景象。

    C. 五句直抒胸臆,用“望”描写戍卒抬头看天的动作、用“恩”表达成卒的思乡之情。

    D. 六句侧面描写,用战马听到鼓声昂然冲锋让敌人“惊”来表现成卒杀敌报国的勇猛。

    E. 最后两句卒章显志,诗人希望能建功立业,在班师回朝时谒见天子、获得奖赏。

    2.诗歌的七到十句使用了哪些手法?描写了边地怎样的艰辛生活状态?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 ”两句写作者大雪中远行求师被冻僵后侍女的做法。

    (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 _____,_____”三句话是写窖与苏子讨论二人要过渔樵生活就会有的三个动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语文阅读教学要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要抓住精准的言语表达进行正本清源,并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引向纵深。

    ②作者列举多个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谬误,借此纠正历史乱码,扫除那些根深蒂固的历史谣言,不让“据说史”再困扰追求真相的人们。

    ③高校要实现“双一流”,唯有凝心聚力,以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拿出实招来心茬手追名校,使追赶、超越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常态。

    ④本场比赛主攻手李盈莹一人独得45分,打破了朱婷保持的43分的联赛最高得分纪录,使本场韩国球星金软景的24分黯然失色。

    ⑤近半个世纪以来,黄宾虹山水书画作品中出神入化的诗意和不可名状的笔墨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了一种时代的艺术现象。

    ⑥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随时保持待命状态,密切跟踪气象变化,必要时当机立决,依法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帮助企业规避境外投资税收风险,税务总局近期发布多项公告,对多项国际税收征管事项进行了明确。

    B. 滥用监督权,不只消耗了网络监督的可信度、肢解网络监督的效能,还干扰了个人生活和单位正常运转,导致人们对监督举报信息产生钝感。

    C. 发展旅游购物和旅游商品需要重视,需要符合旅游规律,需要旅游主管部门的精心协调,需要各种推动机制,需要不断增加的企业和机构。

    D. 这个国家的国防部开启了国防改革涉及兵力规模结构、国防运营、防卫事业、军营文化改革等四大领域,直指联合作战能力提升等重大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这篇文章虽然是林教授的急就章,但从结构、情感方面看不失为上乘之作。

    B. 小林虽然年轻,但笔意清新、画风老到,所绘山水作为补壁之用特别好。

    C. 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任谁看见这样的情景也会出手,大家过奖了。

    D. 我是教授的一名高足,在我求学的道路上,得到过他很多耳提面命的教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古代较早的正式书写都是_______ 。由于简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蘸墨或漆汁书写,___________,就用一种被称为“削”的青铜利器削去一层后重写。这种“削”又称刀,一般长20厘米左右,便于携带。_________,刀笔并用,保证书写有误能及时修改,因此这些书写材料的文官也就被称为“刀笔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据说,喜好长生不老术的汉武帝在东海求得一杯喝了能让人不死的酒,大臣东方朔为了让汉武帝明白世界上并没有让人不死的酒,就把这杯酒偷偷喝掉了。汉武帝知道后大怒,要杀死东方朔。

    假如你是东方朔,你该说一段怎样的话来证明自己喝下的这杯酒根本不能让人不死。要求:①所写语言要有明确、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②字数在30-60之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以人之长补己短,以人之厚补己薄。(汉·刘向)

    ②珠藏泽自媚,玉韫山含辉。(明·薛碹)

    ③闻善而慕,知过而惧。(宋·陆九渊)

    ④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明·吕坤)

    ⑤青年们尽可以张开眼睛,用自己的判断力以决定自己的前途。(恽代英)

    ⑥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毛泽东)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