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非选择题 4 题,连线题 1 题,单选题 12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承天太后(953~1009年),名萧绰,辽景宗皇后,辽圣宗生母,自保宁元年景宗即位至圣宗统和二十七年,承天太后先后以皇后和太后的身份执掌朝政40年,多次击败试图夺位的宗室贵族,化解政权交接的危机。她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宗室、外戚和契丹诸部有才能的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逐渐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和阿顺迎合行为。承天太后多次以诏旨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的深层次上,辽与中原已十分接近。承天太后多次遣使诸道劝农,视禾稼,禁止诸军官非时畋猎妨农,制定和推行了一些保护农田、奖励垦荒和减轻赋役负担的政策和措施。过历代皇帝都有意夺取黄河以北之地,北宋亦想收回燕云之地,承天太后与北宋签定“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划定双方边界,辽宋结束了军事对峙状态,开展互市贸易,和平友好交往,辽逐渐进入了全盛时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承天太后推进政权汉化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辽承天太后在历史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同治初年,曾国藩上奏称:淮南盐课甲于天下,自太平天国起事以来,长江道路不通,两淮票运亦坏。两江总督怡良曾实施就场抽税,但收税极少,现在每年所征课银,较全盛时尚不及10%。现在江路肃清,运道畅行无阻,所有两湖、江西各岸自应设法运盐济售,力图整理。然整顿的困难有二:一是邻盐侵灌太久,江西口岸则食浙私、粤私及闽私;湖北口岸则食川私及潞私,引地被占将近十年。二是沿途厘卡太多。淮盐出江,抵达湖北、江西口岸前,层层设卡,处处报税。……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淮南盐务取得了一定成绩。淮南同治三年上半年共收课厘银506320余两,又收盐厘钱115400余串。而且以往商人完课之外,并不完厘;现在则是厘重于课。在盐商负担日重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其可贵。曾国藩颇为自得地宣称:“江西销路渐次开通,湖南新盐售销亦颇畅旺。”通过行政权力,强行规定销售价格,从而确保税收,这一做法虽深得朝廷赏识,但无疑显示出曾国藩之对于市场经济调节力量的深刻怀疑。

    ——摘编自倪玉平《曾国藩与两淮盐政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曾国藩淮南盐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曾国藩的淮南盐政改革作简要评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钱币自商代起源后,钱币形态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

    时间

    特征

    商晚期到春秋初期

    形态上比较原始;开启后世钢铸币先河;没有出现文字。

    春秋初到战国晚期

    钱币上出现文字,以纪地为主;种类进一步增多;钱币的标准化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出现圆形化趋势。

    秦统一到唐中期

    由纪地变为纪重;钱币的形制初步统一;出现具有高级铸币形态性质的年号钱币;大小钱币的兑换进一步明确。

    唐中期到清朝覆灭

    钱币的质地多样,宋朝出现纸币,明清时期以银为主;少数民族铸币深受汉族铸币的影响;对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产生重大影响。

    ——摘录自张宏明《钱币》

    材料二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逐渐展开,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金融调整。中国是个银本位国家。美国在三十年代前期采用的白银政策,严重地危害了中国金融。美国高价收购白银,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金融界受到世界白银价格波动的影响而动荡不稳,从而直接危害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共计发行1亿元“金融公债”作为三行的基金。1935年11月3日,又推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三大行发行的法币代替市面上流通的银元,禁止白银在市面上流通。以后一切完粮纳税及公私款项的支付,一律禁用白银,同时宣布白银国有。这样,法币就成了全国统一的货币。法币的币值与银价脱离,不再受世界银价涨落的影响,从而稳定了金融。金融界的充实与稳定,银行放款的增加,使投资工业变得有利可图,这便刺激了资本家投资的欲望,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摘编自《1935年那段被遗忘的历史——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钱币演变的趋势并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调整货币制度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一,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                          

    ——摘自《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

    请结合材料和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评析西欧社会转型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它方面的扩张;

    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古成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第五,他们希望促成所有国家在经济领域内最充分的合作,以促进所有国家的劳动水平、济进步和社会保障。

    ——摘自《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摘自《开罗宣言》(194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为实现长久和平,《大西洋宪章》提出了哪些现代国际关系准则。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大西洋宪章》和《开罗宣言》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2 题
  1. 读表1,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

    表1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名称

    1952年产量

    1957年计划产量

    增长%

    棉纱

    361.8万件

    500万件

    138

    棉布

    11163.4

    16372.1万匹

    147

    食用植物油

    72.4万吨

    155.2万吨

    214

    面粉

    299万吨

    467万吨

    156

    346万吨

    593.2万吨

    171

    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   B. 重点建设、兼顾民生的指导思想

    C. 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D. 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欧洲文明扩张史》中说:“从欧洲的总体看,甚至到19世纪下半叶仍远不能说从大西洋到乌拉尔的欧洲都实现了英法式的近代民主。而且民主的体制与民主的精神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了议会制,是说有了民主的形式,不等于说有了民主的内容。”最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1689年《权利法案》

    B. 1787年美国宪法

    C. 1875年法国宪法

    D. 1871年德国宪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

    A. 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

    B. 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

    C. 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

    D. 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察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 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 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 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 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A. 地方的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B. 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 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D. 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A. 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 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C. 自然经济局部解体

    D. 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

    A.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

    B. 变成了世俗化的伦理学说

    C. 与印度早期佛教理论背离

    D.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

    A. 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

    B. 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C. 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

    D. 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7年,云南全省工业资本仅421.6万元,仅占全国的工业资本总数的1.17%,到1942年,全省工业资本额就已达20949.9万元,为全国工业资本的10.8%。该时期云南工业发展主要得益于

    A. 滇缅国际交通线的打通

    B. 云南省的局势相对稳定

    C. 政府对经济的政策指导

    D. 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期,雅典公民大会讨论是否要派军队进攻西西里。尽管多数公民并不知道西西里的具体情况,公民大会最终还是作出了入侵西西里的决定。这说明古雅典公民大会

    A.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决策水平低下

    B. 财产等级制使少数富裕公民绑控一切

    C. 民主决策机制名存实亡

    D. 军国主义思想盛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虽然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欧盟还是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继续排斥代议机构对欧盟政策制定的监控:一方面,在“欧洲制宪会议”之后,欧洲议会的法律地位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上述现象表明

    A. 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 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 欧洲经济形势不乐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A.石油成为苏联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的财政基础

    B.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的代价沉重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的经济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