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填空题 1 题,简答题 1 题,推断题 1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酸雨的形成 B. 燃气遇火发生爆炸

    C. 用汽油清洗油污 D. 碘水使淀粉变蓝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金属制品的使用,符合科学的是

    A. 铝合金门窗变暗后用砂纸打磨 B. 在铁桶中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C. 户外架空的高压线使用金属铜 D. 用钛合金制作人造骨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乙醚是人类很早就使用的麻醉剂,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短线表示原子间的连接,例如水分子的结构可以表示为H-O-H。下列对乙醚的认识正确的是

    A. 乙醚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乙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g

    C. 乙醚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64.9%

    D. 乙醚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将棉手帕放入白酒中浸湿,再用坩埚钳夹住,从下方点燃,待火焰熄灭后棉手帕依然完好。下列有关“烧不坏的棉手帕”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 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 手帕接触不到氧气,不燃烧 D. 白酒中的水蒸发使手帕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实验操作,很难达到预期目的是

    A. 通过测量导电性,区分氯化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B. 使用磁铁吸引,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C.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初步提纯粗盐

    D. 采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线和涤纶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磷不足,会使测定结果偏小

    B. 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

    C. 胶头滴管与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相同的

    D. 若注射器活塞最终停在10 mL刻度处,说明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1/5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OH-

    B. 焦炭常用来冶炼金属,活性炭常用作净水剂

    C. 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D. 检验甲烷的组成,可以借助干冷的小烧杯和澄清的石灰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1℃时,甲、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是16.7%

    B. 使甲从溶液中结晶,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C. t2℃时150 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能析出30g晶体

    D. 将t2℃的三种物质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将适量的铜粉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滤液一定是蓝色的 B.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银

    C. 滤渣可能是黑色的 D. 滤渣中一定有银,可能还有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有关物质的质量变化如表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00

    160

    0

    0

    反应中的质量/g

    M2

    8

    反应后的质量/g

    M1

    0

    152

    64

    A. M1=44 B. M2=20 C. 甲是反应物 D. 反应时乙、丁的质量比是5︰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化学已成为一门中心学科,生产生活离不开化学。

    (1)食用适量的海产品,可以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____(写元素符号)。

    (2)硝酸钾(KNO3)是常用的复合肥,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3)雄黄主要成分是As4S4(As是砷的元素符号),则As4S4的化学名称是____。

    (4)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实验中正极端产生13mL气体,则负极端产生的气体是____mL。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1 题
  1. 利用下图所示的杠杆(实验开始时都处于水平状态),可以进行科学探究。

    (1)实验Ⅰ中,较长时间后,钩码上升,这是因为铁粉与____反应。若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填字母),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的现象。

    A 食盐     B 烧碱     C 石灰石

    (2)实验Ⅱ中,过一会儿钩码会逐渐下降。从微粒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____。

    (3)实验Ⅲ中,通入一会CO2,右边乒乓球____(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注入足量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杠杆很快恢复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功夫”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九年级武术队的同学设计了以“功夫小子”为轮廓的物质转化关系图,其中A~F分别是铁粉、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纯碱、小苏打中的一种。已知: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B与D的物质类别相同,且B的组成元素种类比D少。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名称是____。

    (2)D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E转化为A ____,B与F反应 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在B装置中,由无机材料制成的仪器是____(写一种即可)。

    (2)收集某气体只能用C装置,说明该气体具有____、____等物理性质。

    (3)实验室用AE装置制取氧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气体收集完毕,接下来的先、后操作是____。

    (4)实验室常用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反应;要得到高纯度的氢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硫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并不断搅拌,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但两者确实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Na2 SO4;       猜想Ⅱ:有____;

    猜想Ⅲ:有Na2SO4和NaOH ;  猜想Ⅳ:有Na2SO4、H2SO4和NaOH

    乙同学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

    (查阅资料)BaCl2+Na2SO4=2NaCl+BaSO4↓ ,BaCl2+H2SO4=2HCl+BaSO4↓。

    (实验验证)为了验证其余的猜想,丙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

    ①取样滴入石蕊试液

    ②取样滴入CuSO4溶液

    ③取样滴入BaCl2溶液

    现象

    ____

    ____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溶液中含有NaOH

    溶液中含有NaOH

    溶液中含有H2SO4

    (得出结论)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Ⅲ成立。

    (评价反思)

    (1)写出方案②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2)方案③不能证明溶液中含有H2SO4,原因是____。

    (3)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H2SO4,可以选择____(填字母)。

    A 酚酞试液   B pH试纸   C CuO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为测定某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同学们称取8g石灰石(其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将它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共收集到4瓶二氧化碳气体(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及逸出等损耗)。

    (1)已知每瓶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约是300mL,该实验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约是2g/L。则反应总共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____g。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