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单选题 15 题,填空题 6 题,实验题 2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5 题
  1. 厨房里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液化气燃烧 B.铁锅生锈 C.蔬菜腐烂 D.水沸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银针曾是中医针灸的常用器械,银的元素符号是(  )

    A.AG B.Mg C.Ag D.H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紫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钾、铁、钙、硒等,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其中的钾、铁、钙、硒指的是(  )

    A.物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实验室中,存放有毒药品的柜橱应贴的标识是(  )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胶头滴管的使用错误的是(  )

    A.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少量液体

    B.吸取液体后的胶头滴管不能平放在桌上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要先清洗再放回原滴瓶

    D.使用时先挤压胶头,再伸入溶液中吸取液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锶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锶的元素符号为Sr

    B.锶属于金属元素

    C.锶是元素名称

    D.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原子的构成”同学们有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有化学变化发生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生物呼吸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成物之一是氧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C.不同的化学反应催化剂一定不相同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镁+氧气氧化镁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制的凉开水不宜养鱼,其主要原因是凉开水中几乎不含(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病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制取气体时,应先装药品再固定仪器

    B.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应先预热再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C.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D.排水法收集氧气,集满氧气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将集气瓶取出正放在实验台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同学用20mL的量筒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到一定的时候,按下图中的方式读数为4.0mL,他实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应该是(  )

    A.大于4.0mL B.小于4.0mL C.大于16.0mL D.小于16.0mL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C.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D.氧、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四个,故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四个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请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的意义:

    (1)N表示_____(任写一条)。

    (2)2个氢原子_____。

    (3)2S2-表示_____。

    (4)地壳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非金属元素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_____(填“向手心”或“不向手心”),细口瓶的瓶塞要在桌面上_____(填“倒放”或“正放”)。

    (2)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原因是_____;

    ②如果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任写一条);

    ③在实验室中有些玻璃仪器是不能被加热的,如_____(任举一例);

    (3)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当观察到_____现象时,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

    (1)我国的神州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使飞天的梦想成为现实。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的作用是:_____。

    (2)氮气可以作为食品包装中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

    (3)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____。

    (4)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它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5)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中,下列没有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是_____(填字母)。

    A 细颗粒物

    B 一氧化碳

    C 二氧化氮

    D 二氧化碳

    (6)请说出一条防止空气污染的措施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请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棉花团由白色变成_____色,大烧杯中出现了一株美丽的铁树”。上述现象主要说明分子具有的一条基本性质是_____。

    (2)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应掌握的重要思维方法。

    (1)如下图所示,图中①所填的内容是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过氧化氢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B 过氧化氢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 一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①磷原子的质子数是_____;若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它的中子数为_____;

    ②13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填“得”或“失”)电子,所形成的离子的符号是_____;

    ③第二周期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填化学符号)原子;2号元素与4号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④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若X一Y=12,则X=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氧化汞受热时所发生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表示汞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汞由_____(填“原子”或“分子”)构成。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_____(填“原子”或“分子”)。

    (3)由图可知分子和原子的区别是_____。

    (4)氧化汞受热时所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

    (5)从图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答一条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如图是氧气性质的实验操作图,请回答:

    (1)装置A、B的集气瓶中都装有少量水,其目的各不相同。装置A中水的作用是_____;装置B中放入水的作用是_____;其中可以用细沙来代替水的是装置_____(填“A”或“B”)。

    (2)装置A中铁丝未燃烧,可能的原因是_____(任写一条);

    (3)A瓶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B瓶中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

    (4)图中两装置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共同点是_____(任写一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C由导管、_____和_____(填仪器的名称)组成。A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B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伸到液面下的原因是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其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反应。

    (3)如果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B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_____。

    (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或装置_____(填字母)。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_____的现象时,证明氧气收集满了。

    (5)检验所收集的气体为氧气的方法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选择药品)

    (1)同学们想采用燃烧的方法除去氧气,选择的药品应满足: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同时还要满足_____。

    (2)经讨论后同学们选择了红磷做为可燃物。红磷发生燃烧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

    (3)同学们还一致认为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

    同学们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以下是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 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点燃红磷前,弹簧夹要夹紧橡胶导管

    C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D 待红磷燃烧的火焰熄灭后立刻打开弹簧夹

    (现象与结论)

    若所有操作均正确打开弹簧夹后,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由此他们得出的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_____。

    (改进实验)

    同学们又设计了图2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红磷放入试管中,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2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同学们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红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先夹紧弹簧夹,再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待燃烧结束,并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前沿停在约_____(填数字)mL刻度处。

    (2)与图1的实验装置相比较,图2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