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情景默写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中国古代,“伦理”实际上是建基于“礼”这一宗法等级的人际关系及其秩序之上的。

    一般说来,“伦理”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其秩序。但在古代,这种“关系”有其特殊的内容:一是指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妻以及朋友之间具有双向义务的关系,也就是双方各以对对方的义务而成为“伦理”关系。所谓“慈”“孝”“良”“恭”“仁”“忠”“惠”“顺”“信”等则是诸种双向义务的规范形式;二是指这种双向义务关系的构成以亲情、友情为纽带和基础,所谓“君臣关系”则是“父子关系”的延伸。第三,除了“朋友”一伦,其他以亲情为纽带的关系都不是平等的,而是有上下尊卑等差的,体现了传统“伦理”既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特点。由此可见,“伦理”作为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不是任意的。没有血缘亲情关系就不构成家庭伦理,没有友情关系就构不成朋友伦理。但在中国古代,虽有血缘亲情关系,如没有上下、尊卑之别,也不构成“伦理”关系。传统“伦理”的这种结构,其实就是“礼”。而正是这样一种“礼”制型定了人与人的关系和秩序,即所谓“伦理”。

    中国古代社会之“伦理”,首先是指具有宗法性的“家庭”“家族”,由之而延伸为一个等级有分的社会关系及其秩序,借用黑格尔的话也就是一个“伦理实体”。而正是这样的“伦理实体”,规定了处于这一宗法伦理实体的各个角色的各种规范形式的道德义务,从而成为宗法“道德”的基础。朱熹注释孔子“志于道”说:“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而能行“道”(义务或规范)就是“有德”。可见,研究中国传统道德,首先要从人际等级关系结构入手。这里的“人”只是作为“伦理”中的一个角色,而不是独立的、孤立的个人。这就是说,等级有分的人际关系规定了处于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的角色义务,而行为符合角色义务要求的就是“有德”。但这里所说的“有德”是指行为之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要求,而真正之有“德”,还在于得之于“心”。朱熹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认为“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所以,“道德”的重点在于“德”——德性、品德。有道德或有德,不是形式的,而是内心中稳定的德性。因而,为了尽自己所应尽的角色义务而有“德”,就应正心、诚意、修身,这才有了道德修养问题,才有了道德践履问题。作为伦理关系中的一个角色而有德,因而通过“修身”而达到“身修”,也就能“家齐”;“家齐”而后能“国治”“天下平”。就是说,伦理角色之“有德”也就稳固了“伦理”关系,稳固了“礼”的社会结构和秩序。

    这样,据“伦理”而论“道德”;为有“德”而论心性修养;通过修养心性而“成人”;“成人”而后“家齐”“国治”“天下平”,一个“各安其分”“各得其宜”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宗法等级伦理由此而“和”,达到古人所梦想的“国泰民安”。而为了论证“伦理”的合理性和崇高性,以及论证成就德性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于是就有了“天人合一”“心性之辨”“义利之辨”“和同之辨”等道德哲学,从而形成了古典中国伦理学的基本的理论进路、理论构架和话语体系。

    (摘编自朱贻庭《伦理与道德之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伦理”是指在“礼”制统领之下建立起来的一种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应的秩序。

    B. “伦理”不是任意的,是一种“关系”的实体存在,没有亲情与友情构不成伦理。

    C. “道德”要讲究德性和品德,具体来说是指行为符合“伦理”所规定的规范要求。

    D. “道德”与“伦理”关系紧密,“道德”的建立既得之于“道”,更得之于“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关系”作为论证的要素之一,阐释了传统“伦理”的具体内涵。

    B. 文章举朱熹注释孔子“志于道”的论述,意在表明能行“道”就是“有德”。

    C. 文章以“修身”而达到“身修”为立论依据,并由此引申出尽义务的问题。

    D. 关于伦理与道德之辨,文章从“伦理”谈起,论及“道德”,再辩证阐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伦理”有亲亲又尊尊的宗法等级性,呈现出看重等差而轻忽平等的特点。

    B. 传统“伦理”建立在宗法伦理实体的基础上,规定了各个社会角色的相应义务。

    C. 伦理角色只要“有德”,就会正心、诚意、修身,就能使社会结构和秩序稳定。

    D. 古人梦想的“国泰民安”试图通过伦理道德的建立而实现,这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最美丽的姑娘

    蓝  月

    兵经常会做梦,梦见炮火纷飞,梦见恶狼哀嚎,但是梦得最多的是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兵觉得姑娘是他这辈子看见的最美丽的姑娘。

    姑娘不仅美丽,还非常的善良。这位善良的姑娘救了兵的命。

    那还是兵当兵时候的事情。

    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飞雪漫天,兵在山间急急穿行,为了能在天黑前赶回部队,兵走了一条山里的近道。猛然间,兵的本能感到了危险的气息,是狼的气息。果然,兵看到了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紧盯着他……兵有枪,但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这是最后的保命屏障。

    兵被迫改变了方向,一个多小时过去,天已经暗下来,狼开始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兵的衣衫已经被冷汗湿透,彻骨的寒冷和饥饿让兵腿脚发软,他知道,狼就等着他倒下。

    突然,有闪闪烁烁的微弱灯光从树丛缝隙透过来,有灯光就说明有人!兵心里顿时升起了希望,拼出最后的力气,举枪瞄准,随着一声爆响,一头健硕的灰狼中弹倒地,兵迅速扑向灯光的方向。

    一幢石头小屋出现在兵的视线里。

    有人吗?开开门,有狼追我!兵拼命捶打木门。门吱嘎开了,伸出一只手,把兵拽进了屋里。接着,门死死地拴上了。

    兵一松劲,只觉得眼前一黑,就软倒了。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暖烘烘的炕上。屋里炉火劈啪作响,兵不敢乱动,眼睛看向炉火的地方,他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姑娘梳着乌黑的发辫,身材玲珑,脸如满月,一双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令兵一下子想到了家乡的栀子花,洁白、丰盈、清香……这位像栀子花一样的姑娘正在烤着兵身上的衣服,是姑娘救了兵一命。

    兵临走时,回头看了看姑娘,姑娘也正望着他。姑娘泪光一闪,问,你还会回来吗?兵说如果我能活着回来,我就来找你。兵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听到背后姑娘喊,你一定活着回来,我等你。

    兵没敢应,兵的部队马上就要上前线,上前线,生死未卜,不能耽误了姑娘。

    战场上,兵很勇猛,姑娘的那声喊就像护声符一直伴随着他,虽然负伤累累,最终凯旋而归。

    兵真想立马飞去姑娘那,可是……兵看着自己的残腿犹豫了,兵在战争中失去一腿。犹豫再三,兵默默流下了眼泪,对不起,你一定会找到比我更好更适合的人。

    兵咬咬牙回到了家乡,在父母的操持下,结了婚。兵对自己的女人履行着做丈夫的责任,但是女人却看不到丈夫的快乐。兵的女人在临终前终于知道了丈夫心中隐藏的秘密。女人苦笑着说,我伴了你一生,你却伴了她一生。女人说,你去找她吧,哪怕当面谢一谢当年的救命之恩。

    女人的话就像一柄重锤,狠狠敲打着兵的心。

    兵再次去了那个小山村,但石头小屋已经不在了。几经周折,找到了当年小山村的村人,村人告知,兵说的那位姑娘不知什么原因终身未嫁,一直守在石头小屋里。直到石头小屋拆除,才去了养老院。

    兵顿时傻掉了,懊悔得死的心都有了,姑娘救了自己一命,自己却害了姑娘一生!自己有勇气面对敌人,却没有勇气面对自己,这回说什么也不能再怯弱了。

    兵找到了养老院,接待他的是一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听了兵的叙述,被感动得眼泪哗哗的,老太太说,你等下,我去去就来。

    兵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不知道等了多久,老太太终于出来了,却一脸歉意,说,不好意思,没有你要找的人。兵说,如果见不到她,我是不会走的。兵的语气坚定,神情坚毅。

    一天,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养老院的门卫大叔看着不忍心了,说进屋坐坐吧。兵说,不坐,我一定要等到她。兵一边说一边抻脖踮脚往里望,兵的眼睛一亮,他看见了那位胖乎乎的老太太,老太太匆匆走出来递给了兵一张纸条。

    兵颤抖着手打开了纸条,上面写着:其实你已经伴了我一生,如果我也伴随了你一生,那是我的幸运。守住那份青春的美好,不是更好吗?一切是命,请回吧。

    兵怔怔地看着,眼睛越来越模糊……

    老太太叹了口气,转身往里去。

    请等等。兵叫住了老太太,掏出一支笔,在纸条的反面写了一行字,说,请您一定交给她。

    老太太看了一眼纸条背面的字,笑了,她说,请跟我进来吧。

    兵也笑了,他知道他终于等来了春天。

    兵的纸条是这样写的:既然老天安排我们再次相逢,我不会再错失你!

    兵更知道,接待他的老太太就是他要找的人。

    (取材于《山东文学》2016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写“兵”经常梦见的内容,为下文作了铺垫,并且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

    B. 小说第4段中,“两双阴冷凶残的狼眼”和“枪膛里只剩一颗子弹”构成了一对矛盾,让气氛紧张了起来。

    C. 小说中写姑娘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姑娘的美丽、善良,形象鲜明。

    D. “兵”离开时,“头也不回地走了”,说明他是一位忠于职守的战士,牢记着自己的任务,完全没有儿女私情。

    2.小说中的“兵”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分析。

    3.请根据小说内容赏析结尾段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财富”。另一方面,引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摘编自百度百科、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

    材料二

    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不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

    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几个大V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腾讯网《“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

    材料三

    图一  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图二   网友最愿意买单的领域

    (数据来源: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公布的《2016年知识青年付费报告》)

    材料四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

    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

    (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隐忧。

    B. 材料二表明,当前知识付费行业普遍存在内容肤浅、缺乏个性、广而不精等缺点。

    C. 材料三图二表明,最能决定网友付费的意愿是内容的实用价值,其次是兴趣爱好。

    D. 材料四表明,“知识付费”的崛起,不是技术的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知识就是财富”这句经典格言在当今成为现实,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观念的日益转变。

    B. 知识付费的兴起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将知识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会使人变得更加唯利是图,从而败坏社会风气。

    C. 2015年-2017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规模及增长率均成上升趋势,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

    D.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对多相勾连的模式,将成为独立的有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

    E.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

    3.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铁哥,姓伽乃氏,迦叶弥儿人。性颖悟,不为嬉戏。从那摩入见,帝问谁氏子,对曰:“兄斡脱赤子也。”帝方食鸡,辍以赐铁哥。铁哥捧而不食,帝问之,对曰:“将以遗母。”帝奇之,加赐一鸡。世祖即位,幸香山永安寺,见书畏吾字于壁,问谁所书,僧对曰:“国师兄子铁哥书也。”帝召见,爱其容仪秀丽,语音清亮,命隶丞相孛罗备宿卫。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至是,帝将用铁哥,曰:“吾以酬国师也。”于是铁哥年十七,诏择贵家女妻之,辞曰:“臣母汉人,每欲求汉人女为妇,臣不敢伤母心。”乃为娶冉氏女。

    二十四年,从征乃颜,至撒儿都之地,叛王塔不台率兵奄至。铁哥奏曰:“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今彼众我寡,不得地利,当设疑以退之。”于是帝张曲盖,据胡床,铁哥从容进酒。塔不台按兵觇伺,惧有伏,遂引去。

    成宗即位,以铁哥先朝旧臣,赐银一千两、钞十万贯。他日,又赐以玛瑙碗,谓铁哥曰:“此器先皇所用,朕今赐卿,以卿久侍先皇故也。”大德元年,加光禄大夫。三年,乞解机务,从之。仍授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平滦大水,铁哥奏曰:“散财聚民,古之道也。今平滦水灾,不加赈恤,民不聊生矣!”从之。十年,丁母忧,诏夺情起复。辽王脱脱入朝,从者执兵入大明宫,铁哥劾止之,王惧谢。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武宗即位,赐金一百两,加金紫光禄大夫,遥授中书右丞相。有诉宁远王阔阔出有逆谋者,命诛之。铁哥知其诬,廷辨之,由是得释,徙高丽。

    仁宗皇庆二年薨,赐赙礼加厚,敕有司治丧事,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秦国公,谥忠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B. 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C. 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D. 从幸缙山/饥民相望/铁哥辄发廪赈之/既乃陈疏/自劾帝/称善不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师是中国历代帝王对于宗教徒中一些学德兼备的高人所给予的称号。我国获得国师称号的,一般从北齐时代法常开始。

    B. 夺情起复,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D. 敕有司,敕,特指皇帝命令或诏书;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泛指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铁哥侍奉母亲讲孝心。太宗赐鸡给他吃,他却要拿回去给母亲吃;帝王下诏让他娶贵家女为妻,他却以母亲希望他娶汉人女为妻为由拒绝。

    B. 铁哥随王出征有谋略。他随王征讨乃颜,与叛王塔不台的军队突然遭遇,他建议帝王布下疑兵之阵,塔不台担心有埋伏,于是带领军队离开。

    C. 铁哥为臣聪明有智慧。成帝即位后,赐给铁哥丰厚的财物并进爵,表示因为他是旧臣,铁哥明白成帝想他辞官,于是主动辞去“机务”之职。

    D. 铁哥为官宽厚有担当。平滦水灾时,他上奏散财赈济灾民;阔阔出被诬陷谋反时,他极力争辩,使得阔阔出得以释放,迁移到高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是,世祖事宪宗甚亲爱,后以谗稍疏,国师导世祖宜加敬慎,遂友爱如初。

    (2)昔李广一将耳,尚能以疑退敌,况陛下万乘之威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王  维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注释】①鸡人:古代宫中,于天将亮时,有头戴红巾的卫士,于朱雀门外高声喊叫,好像鸡鸣,以警百官,故名鸡人。②尚衣:官名。隋唐有尚衣局,掌管皇帝的衣服。③冕旒:这里指皇帝。④凤池:凤凰池的简称,中书省所在地。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本诗运用细节描写和场景渲染,写出了大明宫早朝时气氛庄严肃穆和皇帝尊贵威严的特点。

    B. 首联选择“报晓筹”和“进翠云裘”两件事,表明大臣忠于职守,为显示大唐之威蓄势。

    C. 中间四句正面写早朝。从店外写到殿内,从天子写到大臣,有概括叙述,也有具体描写。

    D. 尾联中的“佩声”,是以声音代人,暗藏人的行动,使“归”字产生具体生动的效果。

    E. 本诗选择一次朝会现场的现实呈现,显示了一国之威,还暗示了贾舍人的受重用和得意。

    2.本诗表现“天子”这一人物时颇具艺术性。请结合全诗作具体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观刈麦》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青壮年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

    (2)韩愈在《师说》中说,古代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跟从老师而请教。然后接着议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头号玩家》看起来是一部相当有趣的电影,在它短短的数分钟预告片中充斥了令人目不交睫的游戏彩蛋。

    ②新闻出版署图书司有关负责人这样说:“套书出版存在的问题是出版者的眼光鱼龙混杂,有的只单纯地讲求经济效益。”

    ③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出版企业之一,中华书局90年的历程本身就是一部可圈可点的历史,也是我们国家文化建设史的组成部分。

    ④有些党员干部确是很苦很累,脸上多有辛劳之色,却少有倦怠之情,每个人都神采飞扬,蠢蠢欲动地要干一番事业。

    ⑤《水浒传》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英雄形象,像李逵、武松、鲁智深等,都是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⑥一个比较正派,比较善意的人,入世或者出世,都会正派与善良一些。而一个偏狭峻急或者虚伪刚愎的人,人世则为酷吏,出世则为伪君子,皆不足为训。

    A. ①③⑤   B. ②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社会传媒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那么传媒行业将会很快将其淘汰掉。

    B. 中央电视台热播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快递小哥夺冠的例子,我们明白了热爱诗词和身份职业无关。

    C.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这篇文章,紧紧围绕以摩拜单车创始人套现15亿的故事为中心,向读者传递了学会改变敢于拼搏的道理。

    D. 各国都应该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放眼全球发展,进一步扩展合作格局,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 那位同学家庭困难,却积极乐观,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家都表示愿意慷慨解囊,伸出援助之手,鼎力相助。

    B. 新搬来的邻居很是活泼热情,经常会请一些朋友在家中聚会,每次他都会喊我一声:“来吧,欢迎叨扰。”

    C. 昨日我曾到府上拜访,令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谈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更是滔滔不绝。

    D. 贵校师生热情地请我作报告,校长亲自在门口恭候光临,使我深受感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深刻分析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那么当今世界,____?习近平主席给出了三个关键词: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放眼今日全球,____,而冷战思维愈发陈旧落伍,妄自尊大或独善其身只能四处碰壁;世界已经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____,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名牌是一代创,代代保。没有名牌要立志创名牌,只要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就可以创立名牌。一个品牌一旦由不知名到知名,就可以经久不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后,名牌只要持续保持和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就可以实现“终身制”。

    ①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不一定可以创立名牌。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回首5年来,我国的成就与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宏观来看,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0%,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微观而言,从“慧眼”卫星遨游太空到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从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到海水稻进行试产,全线贯通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上的复兴号列车……中国的新形象给世界留下了新印象。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