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选择题 6 题,诗歌鉴赏 4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情景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内一位年仅18岁的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5%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对小柯的表现,其父母认为,孩子大了,作为家长要懂得放手,让他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小柯的事情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和家长的放任态度提出疑问……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完成写作任务。要求: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位阔别十年的老朋友竟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B. 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合理判断,准确决策。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C. 正所谓小信诚则大信立,为人处事要讲诚信,买卖东西亦要讲诚信,一言九鼎,诚信买卖,不讲诚信,必然得不偿失。

    D. 他从上级领导手中正式接过任命文书时,不免惴惴不安。他在日记中曾这样记述自己最初获悉任命时的心情:“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扶一把——中美扶爱基金”是首个国内聚焦摔伤医疗救助、见义勇为保障的公益项目,有助于解决“路人摔倒扶不扶”的道德难题。

    B. 我刚四岁,爸爸就离开了我和妈妈去广东打工,一直到我七岁的时候才回来。我孤僻,不爱说话的性格,大概就与此有关吧。

    C. 阅读一些好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打开视野,培养自信,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他们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而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D. 法国巴黎的一个社交网站上有一张男子的照片,照片上面写着“当世界看到这张脸的时候已经太晚了”,被推测是法国巴黎枪击爆炸案的嫌疑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  ①   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   ②   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   ③     ④   宇宙毁灭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   ⑤   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⑥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A

    而且

    但是

    虽然

    因为

    所以

    B

    /

    然而

    纵使

    因为

    因而

    C

    但是

    因为

    虽然

    /

    尽管

    因此

    D

    可是

    因为

    但是

    即使

    /

    总之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庄生晓梦迷蝴蝶                     蓝田日暖玉生烟

    B. 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C.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 百年多病独登台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 铁骑突出刀枪鸣

    C. 老大嫁作商人妇   D. 只是当时已惘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C.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茱萸等习俗。

    D. 屈原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源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4 题
  1.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夏夜的西湖边,热闹的不仅是那些可爱的小生灵,更有璀璨的华灯和络绎的游人。

    B.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现在我才知道,原来桂花的风骨,在于它的孤傲;桂花的品格,在于它的清幽。

    C.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高亢的乐声响彻苍穹,回荡在黄沙漫漫的高原上,也打动了他那颗布满伤痕的心。

    D.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在异乡忙于追梦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在故乡牵挂和守望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1.对这两首诗选材立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两诗均取材于唐玄宗与杨玉环之事。

    B. 两诗立意亦相同,都是归罪杨贵妃。即“女人祸水”之意。

    C. 在立意上,袁诗认为唐、杨生离死别,并不值得特别同情。

    D. 在立意上,李诗别出新意,把讽刺矛头直接指向了唐玄宗。

    2.对这两首诗的形式和写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两首诗都属格律诗。

    B. 袁诗属古体诗;李诗属近体诗。

    C. 两诗都化用了白居易《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诗句,用意也是相同的。

    D. 除用典外,李诗还运用了对比修辞格,袁诗还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的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车等。⑤裂帛:家信。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 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 颔联上句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了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①宴作

    李商隐

    露如微霰下前池,风过回塘万竹悲。

    浮世本来多聚散,红蕖②何事亦离披?

    悠扬归梦惟灯见,濩落③生涯独酒知。

    岂到白头长只尔,嵩④阳松雪有心期。

    注:①崇让宅:洛阳崇让坊王茂元宅。此时诗人在朝廷受到排挤,暂住岳父王茂元家,妻子仍在京城长安。②红蕖:红莲。③濩落:空虚冷落。④嵩:即河南嵩山,古代学道隐居之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 第一句写露凝如细小的冰粒,说明露重天寒。第二句写风摇翠竹,飒飒作响,也像在悲泣一般。

    B. 第三句“聚散”重点是在“散”上;第四句写池中红莲不解诗人情怀,犹在风中盛开。

    C. 第五句“悠扬”形容“归梦”的悠长。“惟灯见”使人仿佛看到一盏孤灯伴着诗人朦胧入梦的景象。

    D. 第八句“松雪”喻高洁的品性和节操,指诗人的高远志向。

    E. 亲朋会饮,本为乐事。但此诗所写却不是宴饮之乐,而是由此引发的诗人的幽怨悲情。

    2.“莲”作为意象内涵丰富,下列诗句借“莲”表现诗人高洁品质的一项是

    A. 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           (晋·陆云《芙蓉诗》)

    B.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王维《山居秋暝》)

    C.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D. 暴之烈日无改色,生于浊水不受污。      (宋·包恢《莲花》)

    3.钱良择评论此诗“情深于言”。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本诗“情深”的具体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纪纲传(节选)

    纪纲,临邑人,为诸生。燕王①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既即帝位,擢锦衣卫指挥使,令典亲军,司诏狱。纲觇帝旨,广布校尉。日擿②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辄特至家,洗沐好饮食之,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籍故晋王、吴王,干没金宝无算。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器物僭乘舆③。欲买一女道士为妾,都督薛禄先得之,遇禄大内,挝④其首,脑裂几死。恚都指挥哑失帖木不避道,诬以冒赏事,捶杀之。

    纲又多蓄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⑤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

    注:①燕王:即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第四子。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封燕王。②擿(tī):揭发。③乘舆:此处泛指皇帝用的器物。④挝(zhuā):击,敲打。⑤磔(zhé):一种分裂肢体的刑法。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便辟诡黠                        便,能说会道

    B. 擢都指挥佥事                     擢,提拔

    C. 载入私第,弗予直                   直,通“值”,钱,价钱

    D. 家属无少长皆戍边                   无,没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王与语,说之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B. 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 帝所怒内侍及武臣下纲论死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 见上必请赦若罪           若属皆且为所虏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用以刻画权奸纪纲形象的一组是

    ①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

    ②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

    ③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

    ④阳为言,见上必请赦若罪,诱取金帛且尽,忽刑于市

    ⑤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

    A. ②④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④⑤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本文着力刻画的是权奸纪纲的形象。他因为能说会道、善于揣摩别人的心思而受到燕王宠爱,从而平步青云。

    B. 纪纲培养了一批自己的党羽,诬陷异己,诱取财产,假传诏令,勒取官盐;私造武器,图谋不轨。

    C. 一次在皇宫内遇见他所嫉恨的都督薛禄,击打薛的头,以至把薛打得脑袋裂开而身亡。

    D. 纪纲犯下了种种罪行,终于落得个被依法治罪,家属也受到惩治的可悲下场。

    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构陷大贾数十百家,罄其资乃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情景默写 共 1 题
  1.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2)《锦瑟》中感叹“才华被弃如沧海遗珠,追求向往终归飘渺虚幻”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4)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

    (5)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史学家陈寅恪说:“中国艺术,造极于两宋。”从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考量宋画都可称道。宋画上承唐代法度,在唐法基础上将意态和情趣融入,下启元明清三代,堪称统摄整合型艺术,宋画的魅力最为持久。

    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这个原因常被忽视。我以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常以相互支持生发为肇始,遂生连锁反应,最后臻于大成。宋画是时间累积的结果,在隋唐五代时期已经打下雄厚基础,有宋三百多年,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自形成体系,人物、山水、花鸟各科都新派迭出,题材扩大,彼此吸收、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从此众水分流,各得其所,由此使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成为后世经典。

    宋人以理为贵,落实在操作层面上,翰林图画院的设立功不可没。北宋徽宗时还曾一度设立画学。除此外,更重要的是文人的参与,常在精密不苟的法理中灌注趣味与精神。宋画的精微典雅独步百代,精微者必有细节,而细节决非节外生枝,是完全与整体和谐并流畅地表达的,是很多后学者因精微而变得支离或滞塞所望尘莫及的。……朱熹提出以“涵泳”为核心把握“象外之象”的方法,说得具体透彻。在朱子那里,有一段精论:“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睹,故因是物以求之。”大致意思是:既然理无形而物有形,就应在有形的物上作格物的踏实功夫,要在有形之物中求无形之理。格物,乃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具体——普遍——具体的过程。这种下学而上达,由分殊而达理一的格物方法,使心与理一,心与物融。学识在“穷理以进知”的格物中,在内外双修的多种参照互补中完成。这种由内而外再内的认识过程,实在是宋代画家们的葵花宝典,它随风潜入夜,润泽万物于法理和意韵之中。宋画之魂,就由这格物功夫练出,并由此而禁得住看,禁得住品。

    宋画的另一特点,是借助魏晋之“气韵”、唐代之“意境”和宋代之“气象”的集大成者,三者统一。“气象”堪称宋代美学精神的绝妙注解,其“中和”、“浑成”之品性——以理学思潮和哲学精神为根底,以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自然地影响着画家,由此勾勒出清晰的创作脉络。

    理想之外,技法不容忽视。宋画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精粹而纯熟的技术为实现立意提供了切实保证。宋画的主流艺术样式是工笔画,其勾染的微妙对应于宋人格物致知的追求,水墨虽非主流,却已有后声夺人的潜质,其重神韵的意识亦对工笔画有所影响,两者互补成为新的推动力,无论花鸟、人物或山水,各类绘画都因此而显现出工而有韵、放而不粗的特色。总的来说,宋画之魂,在画家的全面修养,在格物致知的功夫,在严谨法理中自然流露的文人气息,在画面内在形式的和谐,所有这些凝聚出宋画之静气,静则清、则大、则庄重深远、则清新朴厚。

    (选自2012年1月30日《文艺报》韩朝《宋画之魂》,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学者认为中国艺术在两宋时达到顶峰。宋画承前启后,艺术魅力持久。

    B. 宋代绘画多元和全面,在法、理、意、趣等诸多方面,均达到了新高度。

    C. 宋代画院树立的“院体画”和苏轼等创立的“文人画”,成为宋代的经典。

    D. 隋唐五代时期绘画艺术的不断积累,为宋画发展和提高打下了雄厚基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宋画因文人的参与而常在精密不苟的法理中灌注趣味与精神,其细节是完全与整体和谐并流畅表达的。

    B. 宋画博采众长,融合了魏晋的“气韵”、唐代的“意境”和宋代的“气象”,提升了自身的艺术品位。

    C. 宋画艺术百花齐放,各家画派彼此吸收、渗透,艺术触角的伸展与变异成就了美术史的重要转折。

    D. 宋代理学思潮和哲学思想、宏阔的形而上的主体精神影响着画家,也制约了宋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画家的全面修养、格物致知功夫、严谨法理中流露的文人气息和画面内在形式的和谐,这些就是宋代绘画的灵魂。

    B. 朱熹提出的以“涵泳”为核心把握“象外之象”的方法,是指由物象的外在形态入手,在有形之物中求无形之理。

    C. 格物,是由积累到贯通再到推类的认知过程,这是宋代画家们的画功秘籍,宋画之魂由格物功夫练出,禁得住看,禁得住品。

    D. 宋画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工笔画与水墨画两者互补而成为新的推动力,各类绘画也因此显现出工而有韵、放而不粗的特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

    圆梦正当时,中国梦激荡最大“海归潮”

    优惠的政府政策、全球最活跃的经济、快速发展的高新产业、持续投入的科教事业、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以及海内外“人才、项目、技术、市场、资本、场地、服务”全面对接的平台,正吸引越来越多海外学子归国追梦。

    国外媒体评价,全球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这样大规模、这样专业化地吸引人才回国。

    “现在,海归回国主要是被‘吸’回来的。”中国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说,随着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

    詹天佑、茅以升、钱学森、邓稼先……纵观历史,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赴外求学、归国兴邦。

    今天,除了拥有前辈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吸引大量海归人才归来的, 还包括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

    然而,在全球竞争中发展成一个人才大国、人才强国,仍需下更大决心、更大力气。 一份面向全国200多所高校的问卷调查显示,“编制过死、编制偏紧”是人才管理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从人才发展上看,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还存在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布局不优、效率不高等困境,破解这些“瓶颈”,唯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附图:

    (选自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新东方海威时代与全球化智库(CCG)共同发布了《2016 年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六成企业在招聘时仍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人才,而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优待(如更核心的岗位,较高起薪等)。

    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是,身处海外的留学生在回归本土职场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些许不利因素。《报告》结果显示,多数企业的招聘岗位数量,招聘时间,招聘渠道对海归求职较为不利。同时,海归人才在求职过程中也暴露出对国内就业形势不了解,错过企业招聘季以及缺乏明确职业规划等问题。超过50%的海归认为不了解国内就业形势和企业需求是回国就业的第一不利因素,同时47.3%和32.4%的受访人员认为回国时间错过校招季以及岗位海投效率低这两大因素导致了海归回国就业难度增大。

    (摘自中国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

    日前,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放弃外国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一事,引发热烈关注。

    在舆论场上,以耄耋之龄回归故土的杨振宁更是备受关注。已近百岁之龄的杨振宁, 估计已不会如年轻时那般埋头扎根于科研一线,或许正如他本人所述,“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是文化的归属感让他对故土恋恋不舍。亦或是科学上的引路精神让他回来发挥“余热”,为后来者指引前路,如他自己在诗中所说:“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

    杨振宁选择入籍,是他对晚年道路的选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国家的道路选择是交叉的。得益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所创造的开放环境,对世界潮流的融入,杨振宁的归来方才有了现实的可能;而杨振宁等一批海外科学家的归来,又会给中国科研带来从项目到建制与世界接轨的机会。

    对于中国来说,迎来杨振宁桑榆晚年的同时,也不可否认,错过了杨振宁最辉煌的科研生涯。由此,未来的方向也当因之厘清:让更多科学家们愿意留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最精尖的科研成果,不仅是因为中华文化的血液,更是因为先进的设备、优厚的条件、社会的理智与尊重、环境的平和与包容。

    (来自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有删改)

    1.下列针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三则材料都认为在当下我国的“海归”热潮中,一方面海外留学人员踊跃回归祖国,另一方面在人才回国的后就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B. 第一则材料是一篇新闻报道,客观地介绍了海外留学人才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积极回国创业,释放出巨大的发展能量。

    C. 第二则材料是调查报告,反映了海归人才在回国求职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不利因素,为他们在国内的职业发展提出建议、指明方向。

    D. 第三则材料是新闻评论,该评论认为杨振宁回归中国国籍这一事件彰显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分析合理的两项是(     )

    A. 我国出国留学及留学归国人数逐年增加,出国人数和回国人数之间的差距逐年缩小。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持续下去。

    B. 在吸收海归人才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源自我们在人才管理中“编制过死,编制偏紧”的体制,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坚定不移的深化改革。

    C. 海外科技人才的大量回归,有助于我们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科技成果,有助于中国科研从项目到建制与国际接轨。

    D. 杨振宁、姚期智两位老科学家在耄耋之龄转为中国公民,虽然已经不能在科研上为祖国做出贡献,但他们为更多的海外精英做出了积极示范。

    E. 当前,无论是回国创业还是入职国内企业,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可以很好的把个人的梦想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3.请综合三则材料归纳我国当前出现“海归”热潮的主要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