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1 题,材料作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句子默写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共 1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在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   完全不变。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可以   运用语言文字的谨严精神。本着这个精神,你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   的好习惯。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   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A. 意味  领略  必需  精炼   B. 意义  领会  必需  精确

    C. 意味  领悟  必须  精密   D. 意思  领悟  必须  精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删除我经历过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庐山石工号子

    杨震雩

    庐山石工大多为湖北大治人,起初他们来到庐山抬石头时,沉闷、单调的劳作,超常的艰辛,让他们不堪承受,加上远离家乡的苦楚,使得他们焦虑、易怒、烦躁不安,产生出一种永无出头的悲哀。

    后来,干活时有人偶然哼起了家乡的号歌,一起抬石头的人停下手头的活,像雕塑一般凝固,听着这携带乡愁的无字之歌,热泪盈眶,随后,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来。这样,庐山的工地上就像吹过一阵风似的,石工号子就迅速蔓延,四处唱开来。

    大治石工号子,以大治民歌为基础,引入庐山之后,又融合了庐山周边民歌元素,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有别与大治号子的庐山石工号子。

    号子虽然只有“啊、哇、哩、嘿、呀”几个简单的字符,无具体内容和意义,但是,一经喊出,就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全部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也许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最充沛最复杂的感情,反倒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来表达。

    工地上,人群中有谁发出信号,众人同时低头弯腰,将杠子往肩上一顶,弯曲的麻绳立刻绷直,绳索在木杠上发出吱吱的声音,沉重的麻石离开地面。后面石工的一手搭在前面石工的肩头,整个队列成为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巨石就在整齐迈开的腿间缓缓启动。

    这时,领头者一曲高亢嘹亮的号歌唱了出来:“嘿!呵!嘿呀——呵!”仿佛天地为之一新,山河为之一振,众人精神为之抖擞,立即附和着唱道:“嘿!嘿!呵!”

    人们脚下似乎吸足了大地的精气,顿时全身肌肉收缩、绷紧、鼓胀、饱满得将要爆裂。所有的肩臂变得像岩石般坚硬而有韧性,承受着木杠重力的碾压;所有的腿脚都变成了坚挺的桨叶,在地面上有力地划动。

    这时,巨石也好像听懂了号歌的意思,十分配合,它整个浮起来了,变成了水面上的一叶轻舟,富有节奏和动感,平稳地向对岸驶去。

    大治石工抬石头,必须打号歌,因为号歌始终贯穿着一股势,借助这股势,就像帆船凭借一股好风。剩下来要做的,就是掌舵者的事情了,让你举重若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看似简单的没有明确意义的号子,却有着神奇的力量。

    号歌分小号、中号和大号三种。

    突发急难险峻事件之时,大号还是一种救命的信号。这时大号喊出来的声音里,充满着悲怆、忧郁、凝重而肃穆,同时不乏抗争的激越。就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具有很强的悲壮感、英雄性和斗争性。

    据大治老石工杨大福回忆,多年前,他走在一条偏僻的山道上,听到附近传来熟悉的号子声。起初是中号,号子唱得纯熟而响亮,奔放而热烈,那真是一种享受,恨不得自己也赶快加入进去,唱他个地动山摇,痛快淋漓。

    突然间,中号改成了大号,音色低沉,宛如低鸣的北风,满是忧伤,乃至绝望。他感到不对,这哪是普通的号歌,分明是一声声急切的呼救和哀鸣。随着时间的持续,悲哀声愈益变得更深沉更彻底。肯定是发生了危险!他加快了脚步。

    原来,十几位石工抬着一块巨石,上到高墙上,不料拐弯时却被什么死死地卡住了,进退不得,放下不得。折腾中,几乎耗尽了他们的体力。

    这时,假如一人支持不住,就会危及全体生命。于是,在这荒无人烟之处,他们怀着最后一线希望,喊出了大号,盼望有人赶来救援。

    幸亏杨大福赶来,用撬棍奋力将卡住石头的障碍物排除走,一解燃眉之急。大家对杨大福表示感谢,多亏他及时相助,要是晚来一步,也许就出人命了。杨大福却说,不用谢我,是石工号子救了你们。

    一般来说,石工们抬石头时,肩上都有200多斤的重量,他们每天要抬十多趟。石工们的收入,一点一滴都是一步一蹬的血汗换来的。

    1.简要概括庐山石工号子的特点。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文中关于中号的描写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分析。

    4.文章题目为“庐山石工号子”,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其深刻意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付梓(zhǐ)   纾难(shū)   孱头(càn)   鬈曲(quán)

    B. 蹩进(bié)   缱绻(quǎn)   颓垣(yuán)   慰藉(jí)

    C. 愧怍(zuò)   谬赏(miào)   脑髓(suí)   骸骨(hái)

    D. 冠冕(guān)  肖像(xiào)   赊(shē)账   一爿(pán)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今天,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我们彼此间如果缺少起码的信任,每个职业都可能被污名化,每个人的言论都失去了真实性。

    B.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C. 廉价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的房源不足,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D. 牙痛最主要是由于蛀牙、牙龈发炎、牙髓炎等造成的,但还要注意,当不明原因的牙痛发生时,一定不要忽略心理疾病存在的可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古代诗人中真正弘扬了儒家思想,应该在儒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唯有杜甫一人。     ,     。     。     ,     ,     。特别是作为儒家思想核心的“忠”“爱”精神,几乎成为杜甫一生坚守不渝的创作主题。

    ①   这种精神深入其骨髓,融入其血液

    ②   更重要的还在于他内心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③   并用感情强烈的诗篇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④   这不仅是因为杜甫以“儒生”自命

    ⑤   从而打动与感染众多的读者

    ⑥它使得杜甫对孔孟所倡导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有深刻的理解

    A. ④③⑤②①⑥   B. ④②①⑥③⑤

    C. ⑥③⑤④②①   D. ⑥④②③⑤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果你乘游轮夜游黄浦江,你想用诗句描述所见美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下列最贴切的一项是(   )

    A.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B. 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

    C.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B. 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D.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品质》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高尔斯华绥的作品,小说描写了一位诚实敬业、热爱自己技艺的靴匠格斯拉,他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的故事,以此表现出底层劳动者高尚的劳动道德。

    B. 《拿来主义》是鲁迅杂文的代表作,全文以小见大,综合运用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采用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先立后破,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对照着写,形象地论述了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

    C.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南向最尊,次为东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最后。从《鸿门宴》中的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毂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萃:精英)   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纾祸(纾:解除)

    B. 按诛五人 (按:追究)              是寡人之过也(是:表示判断)

    C. 屈豪杰之流(屈:屈服)             因而厚遇之(因:趁机)

    D.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谢:道歉)   少仲尼之闻(少:小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常以身翼蔽沛公

    A. 左右欲刃相如   B. 怒发上冲冠

    C. 则思江海下百川   D.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文言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②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 ③请罪于母,母不许

    ④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⑤死生,昼夜事也 ⑥激昂大义 ⑦求人可使报秦者 ⑧夫晋,何厌之有

    A. ①⑤/②⑧/③④/⑥/⑦   B. ①⑥/②/③④⑧/⑤/⑦

    C. ①⑥/②⑧/③④/⑤/⑦   D. ①③/②⑧/④⑤/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倪教授行状

    王引之

    倪教授模,字迂存,安徽望江人。教授与余同榜进士,当释褐时,相见于稠人广众中,才通姓名而已,竟不知教授之为人,往来踪迹落落如也。去年延教授之孙人在课余孙读书,始得读教授所撰《钱谱》,叹服久之。后又读其《年谱》,见其经明行修,实足为士林楷式,乃叹前此未获深交于教授之为不幸也。

    盖教授性嗜古书,每得秘本,手写口诵,夜以继日。雠校经史诸书,无虑数十种。自少至老,曾无倦时。居京师,日游书肆,不惜以重价购旧本,至于质衣以偿。尝应礼部试不第,载古书五千余卷以归,其好学如此。教习期满,当得县令而不就,曰:“与其俯仰时趋,孰若归田著书之为乐乎!”其恬退又如此。所著书甚多,其有裨教化者,则《倪氏族约》;有裨经济者,则《导淮由天长合肥注江辨》;有裨经传者,则《双声古训》十卷、《古今钱略》三十二卷。当世称之。

    至其忠厚恺悌,洵有古人之风。岁在乙巳,望江大饥,教授力谋匡救,且首倡捐议,分散钱米,同邑赖以全活者无算。又择高原,瘗其同族贫不能葬者二百余棺。官凤阳教授时,生员某有为义举而被诬陷者,教授廉得其实,白之郡守,狱乃得释。其有志读书而为贫所苦者,教授招之学舍,予以膏火之资,士多赖以成立,其厚德之及人又如此。尝书四语于座云:交耐久朋,无欺心语,作有益事,读未见书。此足以见生平之志矣。

    《礼志》曰:“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其教授之谓与!余虽不获深交于教授,而溯其遗事,辄复低回倾慕之,而不能已于言也。道光八年三月三日,高邮王引之谨状。

    (选自《王伯申文集补编》)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质衣以偿            质:抵押

    B. 其有裨教化者            裨:弥补

    C. 洵有古人之风            洵:美丽

    D. 教授廉得其实            廉:察考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与倪模交情并不深,后来倪模的孙子辈去教授作者的孙子们读书时,王引之才比较深地了解倪模其人。

    B. 倪模嗜书如命,有志于著书立说,对做官毫无兴趣,不但不去应考,连有机会做县令也不去就任。

    C. 行状: 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等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作者写倪模行状是因有同榜之谊。

    D. 生员:明、清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入府、州、县学者,俗称秀才。倪模是凤阳教授,对生员有监督考核之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其俯仰时趋,孰若归田著书之为乐乎!

    (2)“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其教授之谓与!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根据第二、三两段,简要概括倪教授在治学、为人方面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叶梦得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时见疏星落画檐,几点流萤小。

    归意已无多,故①作连环绕。欲寄新声问采菱②,水阔烟波渺。

    【注】①故:依旧,仍然。②采菱,采菱女,代指歌女。

    (1)上片写出了夏夜的什么特点?简析上片的写景艺术。

    (2)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名著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3)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有善始者实繁,__________________。(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5)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6)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7)亦以明死生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溥《五人墓碑记》)

    (8)老舍的话剧《茶馆》以北京____________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初、___________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塑造了经典的人物形象:一心想做“顺民”的王利发,想要实业救国的__________,想自食其力的常四爷等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