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多选题 4 题,实验题 2 题,解答题 4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8 题
  1. 关于功和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是物体能量多少的量度

    B. 功和能是两个相同的概念,所以它们的单位相同

    C.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过程

    D.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其总量将发生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跳伞表演是人们普遍喜欢的观赏性体育项目,当运动员从直升机由静止跳下后,在下落过程中不免会受到水平风力的影响,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下落时间与风力有关

    B. 运动员着地速度与风力无关

    C. 风力越大,运动员下落时间越长,运动员可完成更多的动作

    D. 风力越大,运动员着地速度越大,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平直公路上以一定速率(约为5 m/s)行驶的自行车所受阻力为车和人总重量的0.02倍,如图所示,(车和人的总质量约为100 kg)则骑车人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0.1kW

    B.

    C. 1kW

    D. 10kW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在某时刻物体的速度v和合外力F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所示,用平抛竖落仪做演示实验,a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同时b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对这个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下列描述正确是(   )

    A. b小球先到达地面,说明运动路程越长,时间越长

    B. a小球初速度越大在空中运动时间越长

    C. 两小球同时到达地面,说明a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D. 两小球同时到达地面,说明a小球在水平方向上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1,经t秒后撤去F1,立即再对它施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2,又经过0.5t秒后物体回到出发点,在这一过程中,F1、F2分别对物体做功w1、w2间的关系是(    )

    A. w2=w1   B. w2=2w1   C. w2=4w1   D. w2=8w1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初速v0竖直上抛一小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在上升过程中,从抛出到小球动能减少一半所经过的时间是  (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滑轮光滑轻质,阻力不计,M1=2kg, M2=1kg M1离地高度为H=0.5m。M1 与M2从静止开始释放,M1由静止下落了0.3m时的速度为

    A. m/s      B.3m/s   C.2m/s    D.1m/s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4 题
  1.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以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则在此物体下降h高度的过程中,物体的

    A. 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B. 动能增加了

    C. 机械能保持不变

    D. 机械能增加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机械能是否守恒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物体A将弹簧压缩的过程中,A机械能守恒

    B. 乙图中,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物体B沿光滑斜面下滑,物体B机械能守恒

    C. 丙图中,不计任何阻力和定滑轮质量时A加速下落,B加速上升过程中,A、B系统机械能守恒

    D. 丁图中,小球沿水平面做匀速圆锥摆运动时,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如图所示,地面上竖立着一轻质弹簧,小球从其正上方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到弹簧上。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弹簧一直保持竖直) (  )

    A. 小球动能一直减小

    B. 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小球和弹簧及地球组成的系统总机械能守恒

    D. 小球重力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之和先减小后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物体B匀速上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向右减速运动

    B. 物体A向右加速运动

    C.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α=30°时vA:vB=2:

    D. 绳与水平方向夹角α=30°时,vA:vB=:2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挂上钩码,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B.打开速度传感器,取下轻绳和钩码,保持A中调节好的长木板倾角不变,让小车从长木板顶端静止下滑,分别记录小车通过速度传感器1和速度传感器2时的速度大小v1和v2;

    C.重新挂上细绳和钩码,改变钩码的个数,重复A到B的步骤。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要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下列各物理量中不需测量的有___________;

    A.悬挂钩码的总质量m      B.长木板的倾角θ

    C.两传感器间的距离L      D.小车的质量M

    ⑵根据实验所测的物理量,验证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题中所给的符号表示,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的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2,测得所用的重物的质量m=1.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个点记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如图所示,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62.99cm、70.18cm、77.76cm、85.73cm,根据以上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

    (2)光滑水平轨道与光滑圆弧轨道相切,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轨道的左端,OP是可绕O点转动的轻杆,且摆到某处就能停在该处;另有一小钢球(可看做质点)。现在利用这些器材测定弹簧被压缩时的弹性势能。

    (a)还需要的器材是   _______。

    (b)以上测量实际上是把对弹性势能的测量转化为对_____ 能的测量,进而转化对_____和 _____   的直接测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4 题
  1. (1)河宽d=100m,水流速度v1=3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4m/s,欲使船渡河时间最短,船头方向如何?最短时间是多少?船的位移多大?

    (2)河宽d=100m,水流速度v1=3m/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2=5m/s,,欲使船渡河距离最短,船头方向如何?渡河时间多长?船的位移多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高铁以其灵活、方便、快捷、安全、可靠、舒适等特点而备受世界各国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的青睐.假设有一列高铁质量为m=5×105 kg,额定功率为P=5×106W, 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恒为重力的0.01倍(g=10m/s2)

    (1)求该动车组的最大行驶速度;

    (2)若动车以恒定功率启动,当动车组速度为20 m/s时,加速度a的大小;

    (3)若动车以0.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则这一过程能持续多长时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物块A的质量为m=2 kg,物块与坡道间和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坡道顶端距水平面高度为h=3m,倾角为θ=37°.物块从坡道进入水平滑道时,在经过底端O点处无机械能损失,将轻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水平滑道M处并固定在墙上,另一自由端恰位于坡道的底端O点,如图所示.物块A从坡顶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10 m/s2,求:(sin 37°=0.6,cos 37°=0.8,弹性势能Ep和形变量的关系(期中k=100N/m))

    (1)物块滑到O点时的速度大小;

    (2)求弹簧为最大压缩量和最大弹性势能;

    (3)物块A被弹回到坡道上升的最大高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轨道ABCD由水平轨道AB与光滑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CD组成,AB恰与圆弧CD在C点相切,轨道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轨道的A端以初动能E冲上水平轨道AB,沿着轨道运动,由DC弧滑下后停在水平轨道AB的中点.已知水平轨道AB长为L.求:

    (1)小物块与水平轨道的动摩擦因数μ.

    (2)为了保证小物块不从轨道的D端离开轨道,圆弧轨道的半径R至少是多大?

    (3)若圆弧轨道的半径R取第(2)问计算出的最小值,增大小物块的初动能,使得小物块冲上轨道后可以达到最大高度是1.5R处,试求物块的初动能并分析物块能否停在水平轨道上.如果能,将停在何处?如果不能,将以多大速度离开水平轨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