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语言运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迫/增    忌/精竭虑    怙恶不/巡不前

    B.下/装    声/瀣一气    金无缺/心沥血

    C.藤/延    莠/书声琅    渭分明/不而走

    D.维/绳    稼/帆如林    语无次/满腹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清高    流水账    前倨后恭    申张正义

    B.钟磬    一锅端    自行其是    鸦雀无声

    C.融资    水蒸汽    食不果腹    销声匿迹

    D.毗邻    下脚料    长吁短叹    形迹可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与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蓄积的内在力量,像一把利剑,让他对世界对人生的体悟如此深入,以至他非写下它们不可。

    B.新成立的歌德拍卖公司一鸣惊人,在举行的首次拍卖会上将齐白石的一件《花卉草虫》以2464万元成功拍出。

    C.她对一系列角色的成功演绎,让观众看到她不但可以诠释好花旦角色,而且对青衣角色的把握也显得驾轻就熟

    D.《中外儿童科普精品书系》是从建国60年来产生较大影响的少儿科普读物精品中遴选出来的,它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本来老人家那天还谈了很多往事,可惜的是,湖南语对我还是似懂非懂,现在想起来深觉遗憾。

    B.对于饮食,当今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快餐,但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了多种疾病和严重发胖。

    C.3月25日,被视为丹麦象征的“小美人鱼”铜像开始了远赴中国参加上海世博会的旅程。

    D.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能否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崛起,与制定正确的对美战略息息相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本书作者以五条基本原则——生命价值、善良、公正、说实话和个人自由——构建了他的“人道主义伦理学”,为人们提供了贴近生活的道德指南。

    B.如果说在这之前,武汉电视人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现在关注的则是如何有效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出具有时代印记的品牌节目?

    C.搜狐网教育频道开设了“杨老师课堂”,由杨老师向读者解读《让孩子学习上瘾的10个法则》(2006年11月出版,印刷3次,销量约2万册。)这本书的有关问题。

    D.西北山上有些人力凿成的石穴,近百个石穴错落有致,布局有方。有住室、有马圈、有门、有窗、有炕、有灶,俨然是个石洞村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奇特霉菌将植物废料变柴油气

    最近,美国科学家斯特罗贝尔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一种粉红色的霉菌——粉红粘帚菌。这种霉菌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可以让植物枝叶发酵,转化为燃烧值特别高的柴油气。这个发现为植物能源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是科学家在寻找可再生能源过程中的一项重大发现。

    斯特罗贝尔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发现了粉红粘帚霉。他起初对粉红粘帚霉的生存特征特别好奇,因为这种长在植物枝干上的霉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可以消灭附近的其他真菌,让它独享植物枝干的“美食”。斯特罗贝尔希望弄清楚这些气体为何可以作为粉红粘帚霉的武器,结果发现这些气体不过是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可让其他真菌窒息而死。

    斯特贝尔等人在实验室内检验粉红粘帚霉的性能,用以燕麦为基础的果冻和纤维素培养它们。研究人员利用抽风机把粉红粘帚霉排出的气体抽走并将它们收集起来。他对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原料释放的气体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如燃烧值很高的辛烷。

    与现在世界各地的植物燃料工厂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这种气体燃烧效果更好。这个发现让斯特贝尔十分惊喜,他说:“地球上还没其他已知生物能让植物发酵出柴油气,这种气体混合物可以驱动发动机,直接作为机械的燃料。”

    更令人振奋的是,粉红粘帚霉可以生长在纤维素上。目前,植物能源科学家要攻克的难题就是怎样利用植物的纤维素,纤维素中含有大量的碳氢化合物,但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都特别难分解。斯特罗贝尔说:“纤维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但大多数给浪费掉了。”

    通过粉红粘帚霉对纤维素进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现成的柴油气。但还需要做更多的实验来证实此想法的可行性。研究人员将做更大规模的测试,进行发酵后让此真菌产生足够多的柴油气来驱动一台小发动机。如果他们能做到这一点,利用这种方法来扩大生产柴油气就变得可行了。

    植物燃烧曾被宣传室代替石油的好选择,而且植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吸收植物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让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会失衡。然而,现在不少人反对植物燃料,是因为许多工厂用粮食生产燃料,而工厂不用植物废料作生产原料的原因是纤维素难以分解。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本地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斯特罗贝尔还发现,粉红粘帚霉含有独特的基因,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因此,如果可以把这种基因转移到其他微生物的体内,让其他微生物也能分解纤维素产生柴油气,这样就可以有效扩大能源工厂的规模。

    斯特罗贝尔的研究还有可能揭开石油形成之谜,传统石油形成理论认为,石油是植物被埋在地下,在地壳的高温高压下形成的。但这个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根据斯特贝尔的研究,粉红粘帚霉或其他微生物很可能在石油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有删改)

    1.下列对“粉红粘帚霉”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是美国科学家发现的一种粉红色的真菌。

    B.它主要寄生在心叶船形果木树的树干上。

    C.它能产生一些高浓度的碳氢化合物气体。

    D.它拥有一种能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

    2.下列不属于斯特罗贝尔实验成果的一项是                                  (    )

    A.粉红粘帚霉能生长在植物纤维素上,并可以进行人工培育。

    B.植物原料经粉红粘帚霉发酵后,产生的气体富含8种柴油中的碳氢化合物。

    C.与世界各地生产的生物乙醇相比,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气体燃料效果更好。

    D.利用粉红粘帚霉产生的大量现成的柴油气,可以驱动小型发动机。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粉红粘帚霉之所以产生气体,是为了消灭其他的真菌,以便独享植物枝干的营养。

    B.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很难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但用粉红粘帚霉可以做到。

    C.粉红粘帚霉发酵产生的气体燃料效果好,是因为里面燃烧值很高的辛烷在起作用。

    D.如果广泛用粉红粘帚霉发酵植物废料,就可以摆脱植物燃料工厂用粮食作原料的困境。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果利用粉红粘帚霉生产柴油气的技术取得突破,植物燃料有可能会取代石油。

    B.如果能生产出将纤维素分解成柴油气的酶,就能有效扩大工厂规模,生产更多的柴油气。

    C.由于传统石油形成理论不能解释一些浅层油田的成因,因此斯特罗贝尔的研究就有了用武之地。

    D.如果粉红粘帚霉在石油的形成中真起了重要作用,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寻找石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日:“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予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誊。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如是者再三,局乃               竟:终了

    B.有不之如雠者欤                 嫉:嫉妒

    C.夫弈,小也                     数:技艺

    D.工画者寿,工棋者               天:短命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博弈情形和罢弈理由的一组是                    (    )

    ①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                 ①胜者喜,胜者怒

    ②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           ②其胜何益?其败何损

    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                     ①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②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②画者生机,棋者杀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离杀机保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人调整心态,止息机巧之心,从此与棋绝缘。

    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

    (2)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4分)

    (3)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  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心从化蝶梦中归”中的“心”,有的版本写作“身”。

    (1)颔联“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表现了诗人当时什么样的生活状况?(4分)

    (2)结合全诗,体会颈联“身在乱蛙声里睡”中“乱”字在诗中的妙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出下列横线上的内容。

    (1)《屈原列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 ”对《离骚》作了高度评价;《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________ ”从不变的角度阐明了宇宙人生的真谛;《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 ”表达了对英雄建功立业未成的感叹;《鹊桥仙》“________ ,又岂在朝朝暮暮”显示了一种超出常情的爱情观。

    (2)孔尚任是________ 朝剧作家,代表作《桃花扇》。

    (3)雨果是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写出了很多著名小说,丑陋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是他小说________中的人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树  叶

    苏叔阳

    ①我几乎没有想过,一片树叶会有这么多的变化和色彩;我也没有留心过树叶对于树枝的装扮有多么丰富。活了五十多岁还没有空儿整天瞧着同一根树枝发愣。这回好了:从春到夏,我守在一个窗口,盯着一根树枝,从早到晚。

    ②当杨树枝头刚刚鼓起花苞的时候,我就住进了这间病房。春节刚过,暖风还待在老远的南方,树枝可是等不及了,它们急急忙忙攒足了汗水从根到梢让自己活软起来。病房里极静,日日夜夜只听得见窗外的风声。北京的春天多风,过去令我厌烦,可此刻却盼着有树枝在风中敲打窗户。在静静的病房里,风声就变成了命运交响曲。树叶、花蕊就是生命的精灵,它们每天探头探脑地从窗外向我问安,我还好意思不给它们一脸好气色吗?

    ③小时候管杨蕊叫|杨树的狗子“,那时淘气,拎起落在地上的杨树狗子,插在鼻孔里成为两绺紫檀木色的胡须,背着手在人前走来走去,神奇一番。那时候说什么也想不到自己会老,更想不到自己老了会成什么模样儿。才多少时候,咔噔一下,满头华发,婴儿似的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杨树狗子。

    ④终于听见了沙沙的春雨声,往日里春雨真的像听不见了,因为哪怕是再细微的市声也盖过了春雨润物的声音,可是今天听到了。不知为什么,竟会有泪水爬上我的睫毛。从知道自己得了凶险之病起,我可是没有掉过眼泪呀!我知道掉眼泪没用,病不怕这个。可为什么外头下起雨,我眼里却湿淋淋了,是春天惹的祸,它让我想从病床上爬起来去外头淋一淋。从今天起我当更喜欢春雨。

    ⑤当叶子像婴儿般攥着拳头的时候,我被推进了手术室,去经历一番大限的预演。当我从麻醉中醒过来,伴着剧痛,窗外又飘进滴滴答答的春雨声。这一回,雨打嫩叶,声音更好听,弄得我简直不敢呻吟,怕这呻吟搅乱了生命的乐章。

    ⑥三天以后,在一片树影婆娑中,我被护士推着走过春天的树下,回到我的病房,歪头往窗外一看,好家伙,齐刷刷一排小巴掌似的杨树叶子在窗外招手。

    ⑦Z医生告诉我,在那间病房的窗外,有一对筑巢的喜鹊,正在加紧工作。我忍住痛,一步步蹭向那间病房,那房里的病友和我一样,都招惹上同一病魔。

    ⑧啊,那对喜鹊真不赖,一个接一个飞上飞下,衔来树枝在那枝桠之间。那可怜巴巴的小巢在风中摇晃。可是不敢掉下来,大概有半个钟头吧,它竟然加高变结实了,直到鸟跳进去只能看见它高扬这的小脑袋儿。这些小精灵真是了不得。

    ⑨树叶一天天长大,变得浓绿,变得稠密,我也一天天好起来,竟然可以自己走到病房外去治疗了。

    ⑩过了些日子,Z医生告诉我,小鸟出来了。我急忙去看,只见树枝间,一只大鸟飞来,在那鸟巢中齐刷刷伸出四只张大的鸟嘴。就在这一天,那屋的病友去了,走得匆匆忙忙。也许在最后一刻,他也瞥见了那刚刚出世的小鸟,他带着生命的礼赞走向另一个世界。

    11我知道,病房里最强烈的情绪便是对生命最浓最执着的爱与追求,过去我以为医院总是在与死亡挂钩,现在我明白了,没有对生命的热爱,就没法儿整天面对死亡。树叶、小鸟、雨水、风声,所有从活泼的世界捎来的信息,都给人生以力量,让死亡倒退。我知道我正在步入老境,但老并不意味着对生活失去兴趣,生理的衰退远不如心理的老化可怕。

    12当窗外的树枝终于搭起一片浓荫时,我走出了医院。痊愈与否,交给自然,交给命运,我拥有的是自信与期望,就算是梦想,难道我没权利做一个好梦吗?就算我是根干枯的枝条,毕竟度过了所有的季节,无论是翠绿还是枯黄的树叶都会在我的枝头装点出一幅好的风景。

    1.试分析文章第二段最后一句话在写法上的特点。

    2.文章第四段作者“听见了沙沙的春雨声”,为什么”竟会有泪珠爬上我的睫毛”?(4分)

    3.“树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作者有许多感悟,请依据文章第11、12两段作简要概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运用 共 3 题
  1. 莫泊桑的小说《相连》成功地塑造了马蒂尔德的形象。下面是以马蒂尔德的遭遇拟写的一副对联,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炫耀美丽赢得舞场

    下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抽取下面两段文字的主要信息,用四个短语概括出博客精神的内涵。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争鸣你不赞同的观点,但你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

    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他们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他们都是坚持原创思考,做自己生活的记者的一群人!

    ________      ,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博客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月10日,在北京当建筑商的武汉市黄陂区居民孙永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汉的农民工发放工钱,提前连夜从天津驾车回汉,一家五口在河南兰考市大车祸中不幸遇难。其在天津工作的弟弟孙东林为替哥哥完成全部结清农民工工资的遗愿,来不及处理哥哥的后事,赶在腊月29日将筹集的33.6万元工资,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名农民工手中。他们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人称他们为“信义兄弟”。假如他们能被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请仿照下面为“暴走妈妈”陈玉蓉拟写的颁奖词,拟一份颁奖词。要求语法结构相似,有一定文采。

    示例:千里奔走,用脚步丈量一份伟大的亲情;割肝救子,用真情挽救儿子的生命。她用脚步和真情,阐释了什么叫“母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60年,美国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突出。有一天,一个叫罗伯特的电视记者拍摄到这样两组画面:一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此人在办公室超负荷的忙碌着,虽然西装笔挺,但神情憔悴,满面疲惫;另一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写字楼工作的清洁工,他身着帆布衣服,陈旧却整洁,只见他一边清扫垃圾,一边哼着乡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总经理是富人的代表,而清洁工是穷人的代表。这两组镜头在电视上播出之后,奇迹出现了:许多穷人不再敌视富人,也开始感受到快乐和幸福,居然还有富人羡慕起穷人来。

    请根据对上则材料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