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填空题 1 题,解答题 5 题
中等难度 3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30 题
  1. 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樟脑球在衣柜中渐渐消失
    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
    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 )
    A.空气属于化合物
    B.水属于氧化物
    C.氧气属于纯净物
    D.甲烷属于有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红发现庭院所种植的植物许多倒伏了,并伴有叶色发黄、植株矮小的现象.她应该选下列的哪种复合肥料来进行施用( )
    A.NH4Cl
    B.CO(NH22
    C.NaCl
    D.K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因为鱼肉含有丰富的( )
    A.蛋白质
    B.维生素
    C.油脂
    D.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表明,人体内元素失衡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下列疾病可能与缺铁有关的是( )
    A.佝偻病
    B.侏儒症
    C.贫血症
    D.大脖子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其奥秘是管道中使用了PVC膜,它的结构是一根根酷似面条的淡黄色空气塑料管,每一根“面条”的过滤孔径只有0.01微米,水分子可以通过,其他大分子被截流,从而达到净水的效果.PVC膜属于( )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甲醛(HCHO)
    B.葡萄糖(C6H12O6
    C.醋酸(CH3COOH)
    D.碳酸(H2C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
    A.2个氮分子:2N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O3
    D.4个氢原子:2H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干燥氧气
    B.
    测定溶液pH
    C.
    量取9.0mL液体
    D.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6月1日为“世界牛奶日”.某品牌牛奶富含蛋白质、糖类、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
    B.青少年常饮牛奶有利于骨骼生长
    C.误食重金属盐可以立即喝大量牛奶
    D.蔗糖与碘水作用呈蓝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错误的是( )
    A.SO3+H2O═H2SO4--------化合反应
    B.NH4HCO3═NH3↑+H2O+CO2↑---分解反应
    C.2Al+WO3═Al2O3+W-------置换反应
    D.6CO2+6H2OC6H12O6+6O2--复分解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水是生命的摇篮,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水的净化操作中,过滤可以使硬水变成软水
    C.以水为原料廉价地制备氢气可以有效地缓解温室效应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在校外调查时发现了下列一些现象,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生产农作物时,农民按国家标准适量使用化肥、农药
    B.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
    C.城市的“地沟油”经过加工处理后,作为化工原料
    D.一些农民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其中可行的是( )
    A.①或④
    B.①或②
    C.②或③
    D.③或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多数食品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变潮湿,并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腐败.生产上多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CaO粉末,可使食品保持干燥.现已研究成功在食品中放入一小包铁粉(包裹在多孔泡沫中),铁粉吸收水分和氧气变为铁锈,从而保护食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干燥剂袋上都要有明显的“勿食”字样
    B.铁粉干燥剂能与水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CaO干燥剂在空气中只与水发生反应
    D.生成的铁锈是一种混合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碳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有机物
    B.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C.升高温度一定能使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D.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描隧道显微镜获得分子图象,说明分子真实存在的
    B.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糖水的体积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水不容易被压缩,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大小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实验室中的试剂常因与空气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发生变化,下列对试剂在空气中发生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铁粉生锈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有关
    B.氢氧化钠潮解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C.氧化钙的变质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关
    D.浓盐酸变稀与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面额100元的新版人民币,其正面左下方的数字“l00”.采用了光变色防伪油墨印刷.防伪油墨中含有氟化镁(MgF2),其中F的化合价为-l,则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粉末状固体含有:①碳酸钾、②硫酸镁、③氢氧化钠、④氯化钡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把该固体放入水中,搅拌,有白色沉淀出现.过滤后,往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冒出,但仍有白色沉淀.该粉末状固体是( )
    A.由①和④组成
    B.由②和③组成
    C.由②和④组成
    D.由①和②组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环境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关于环境和能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
    B.地下水资源的大量开采可以为人类解决水危机
    C.煤燃烧时应加入适当的物质,以减少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D.废弃电池中通常含有的Hg、Pb元素不污染环境,可以不回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60℃时,将8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
    D.6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探究“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们提交的实验方案,其中不需要做的实验是( )
    A.观察Na2SO4、K2SO4溶液的颜色
    B.观察CuCl2、Cu(NO32溶液的颜色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适量的NaOH溶液,静置后观察溶液颜色
    D.加水稀释后观察溶液的颜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3CO+Fe2O32Fe+2CO2
    B.Cu+2AgNO3═Cu(NO32+2Ag
    C.Cu+H2SO4═CuSO4+H2
    D.CuCl2+K2SO4═CuSO4+2K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图9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能够成功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
    B.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C.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中将汽车尾气里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分子的个数变少了
    B.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C.反应前后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D.此反应是置换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①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的试管获得纯净二氧化碳
    ④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水的电解
    B.②木炭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③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④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1 题
  1. 从C、H、O、S、Na、Cu六种元素中选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红色金属单质________;
    (2)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的强酸________;
    (4)蓝色且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
    (5)“西气东输”中“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5 题
  1. 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以下八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A.盐酸          B.氯化钾     C.氧化铜      D.淀粉
    E.五氧化二磷    F.氮气        G.氢氧化钙    H.甲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1) 金属氧化物 ______  (5) 非金属单质 ______
    (2) 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  (6) 挥发性酸 ______ 
    (3) 易溶性盐 ______ (7) 最简单的有机物 ______ 
    (4) 微溶性碱 ______ (8) 糖类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
    (5)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______(计算结果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有1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烧杯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结 论
    ①______ 只含C
    ②______ 含C、CuO
    ③有黑色不溶物,有气泡逸出,溶液呈浅绿色 ______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______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______(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u+C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结合下列各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 K2MnO4+MnO2+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0.0 2.5 8.6 9.8 9.8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_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______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见答题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