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②成长阶段产业结构由点到面发展,产业由集聚走向扩散

    ③转型阶段人地矛盾加剧,出现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④再生阶段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B. 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C. 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D. 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度发展的趋势

    3.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 a-b-c   B. b-c-a   C. b- a-c   D. c- a-b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 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

    D. 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

    2.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A. 原始社会阶段   B. 农业社会阶段

    C. 工业社会阶段   D. 后工业化阶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条曲线,表示工业和服务业劳动力比重变化的分别是(  )

    A. b,a   B. a,b   C. b,c   D. c,a

    2.从各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来看,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2年11月20日,“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专家研讨会”在太原市召开。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

    ①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②单位GDP能耗高

    ③区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④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目前加快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中,包括

    ①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②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③大力寻求绿色替代能源 ④进一步发展资源深加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划分西、中、东和东北四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 经济发展速度   B. 经济结构

    C. 经济发展水平   D. 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2.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 广西、辽宁、浙江——东部经济带

    B. 宁夏、陕西、黑龙江——西部经济带

    C. 江西、福建、上海——东部经济带

    D. 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经济地带

    3.导致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A. ①④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读下图和表格,完成下列各题。

    1.区域的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不属于区域划分的自然因素的指标是

    A. 气候   B. 地形   C. 植被   D. 洋流

    2.制约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 农业基础薄弱   B. 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C. 水土流失严重   D. 自然资源不足

    3.我国西部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重的问题是

    A.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的退耕还林还草

    B. 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 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现已开始调水。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1.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 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

    B. 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 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

    D. 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2.会对东线优质供水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A. 建立污水处理厂   B. 沿岸地区推广生态农业

    C. 农田大量使用化肥   D. 加大水质检测力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读某重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工程最有利于解决终点地区的________问题

    A. 水资源紧张   B. 环境脆弱

    C. 经济结构单一   D. 自然资源与生产力不协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产品生产企业在①②③国家之间进行产业转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③-①-②

    2.该产品生产企业在③国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 充足的能源   B. 廉价的劳动力

    C. 便捷的交通   D. 先进的技术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结合“我国沙尘天气分布图和沙尘暴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沙尘暴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将下列备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图中的适当位置。

    A.矿物燃料大量燃烧  B.土质疏松   C.风力加大  D.二氧化碳增加  E.过度放牧   F.过度开垦

    G.气候变暖变干

    (2)图中沙尘暴与荒漠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试分析引起该沙尘暴的荒漠化现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