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11 题,连线题 3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1 题
  1. 苏格拉底倡导“知德合一”学说,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自正确的思想,美德基于知识,源于知识,没有知识便不能为善,也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苏格拉底的这一主张

    A. 说明了知识是生存之本

    B. 是对智者学派思想的反思

    C. 否定了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表明他反对希腊民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政府先后同苏联、波兰、民主德国签订了条约,相互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和平;并与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些做法

    A. 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   B. 削弱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力量

    C. 扩大了美苏之间的矛盾   D. 反映了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诚信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诚信伦理渗透于中国古代商人的经营活动中,具体表现为诚实不欺、遵守承诺的商业道德。下列所述鲜明反映商人讲求诚信的是

    A. “百金之家,夏无布帽”

    B.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

    C. “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

    D. “尽散其财,以分与知友乡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国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1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1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

    A. 王位继承混乱   B. 分封制度瓦解

    C. 诸侯争霸激烈   D. 宗法制度松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宋元以来,江南地区因粮食丰裕,有“苏湖熟,天下足”之民谚,但到明代中后期,民谚已变为“湖广熟,天下足”。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 粮食生产格局发生变动   B.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下降   D. 南方地区相对稳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货物名称及输出国

    价值(银元)

    提示说明

    1781~1790年

    中国茶叶

    9600多万

    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

    1781~1793年

    英国呢绒等

    1600多万

    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

    A. 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瓦解   B. 茶叶是中英贸易中唯一大宗商品

    C. 中国处于中英贸易中的顺差地位   D. 英国商品质劣无法打开中国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记载,最初五卷中“天朝”出现约5次。至光绪年间,“天朝”已经式徽,几乎不用了。“天朝”使用次数减少后,出现在史料中的自称主要是“大清国”“中国”。这最能说明当时的中国

    A. 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   B. 主动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C. 逐渐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D. 迫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威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该材料主要表明

    A. 辛亥革命完全失败   B. 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C. 中国民众精神麻木   D. 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34年1月31日,罗斯福总统发表公告说,美元的价值已降到59.6美分,政府收购黄金的价格定为每盎司35美元。美国政府采取这种措施有利于

    A. 争夺国际市场   B. 掌握国际金融特权

    C. 促进工业复兴   D. 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粉碎“四人帮”时,胡耀邦提出了自己的治国建议:“我以为当前有三大事特别重要,一、停止批邓,人心大顺;二、冤狱一理,人心大喜;三、生产狠狠抓,人心乐开花。”针对当时的国情,该主张主要侧重于

    A. 拥护邓小平的领导   B. 拨乱反正,顺应民心

    C. 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D.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十之八九,也决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这两则观点都

    A. 反对脱离经济背景讨论政治   B. 认为经济危机催生独裁政治

    C. 认同历史人物影响历史进程   D. 认可社会环境影响历史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维护奴隶制的生产关系,从孝的观念出发,要求世代相传,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口增殖思想。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都论述过人口问题,并成为中国古代各种人口思想的主要渊源。在地广人稀、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主张人口增殖始终是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主流。

    ——摘编自杨发祥《当代中国计划生育史研充》

    材料二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祖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林非子·五蠹》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子对当时社会“人口增殖”主流思想持何态度?其主要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农业的改造,也就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诚然,在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开始的年代里,土地仍然是英国人的主要资源和财富。然而农业人口的变化早15世纪开始枕悄悄的进行着……

    一一摘编自陈乐民等《欧洲文明扩张史》

    材料三中所说“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早在15世纪就悄悄的进行着”,这与哪一历史大事有关?它对当时英国人口流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委职务也被一撮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综上,你认为影响人口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输入中国货品的增多和介绍中国国情的书籍的大量出版,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文化热”。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对孔子十分崇拜,在自己的书房里经常挂孔子的画像。另一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对中国文化作了许多研究后,惊喜地发现在中国历史上从政治理论到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特珠的地位和魅力。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等

    (l)依据材料一,指出让欧洲人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媒介。当时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正处于什么历史时代?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材料三可以说,我们的文明的显著长处在于科学的方法;中国文明的长处到在于对人生归宿的合理解释。人们一定希望看到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

    ——摘编自【美】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正式出版》

    材料三的作者对“中西文明”有怎样的见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独战争时期的英属北美殖民地邦联,面对着综合实力远超其上的英帝国,尤其是面对着英国极端强大的海上力量时显得力不从心且几无胜算……然而,正当北美人民陷入困境之时,当时戏剧化的国际形势却为美国提供了遏制英国海权的“天降海军”……借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之际,传统的海洋大国先后选速的行动起来,在全球各个角落袭击英国的海上利益,进而自然而然地充当着北美殖民地牵制英国海上实力的有力臂膀。

    ——摘编自李云鹏《美国海权形成的要素案斌分析》

    材料一中所说的“传统的海洋大国”主要包括哪些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们袭击英国海上利益的历史缘由。

    材料二德意志帝国建立之初,尚未充分认识到海权的重要性。19世纪80年代之后,德国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德国最终作出了争夺海权的决定,由此踏上了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争夺海洋霸权的不归之路。1914年,德皇威廉二世被迫承认,在这场军备竞赛中最先支撑不住的,不是英国,而是德国。实际上,到一战爆发之前,德国在事实上已经在这场海权竞争中遭到失致,德国海军和德国在一战中战败的结果,只不过是这一逻辑发展的最终实现。

    ——摘编自宋大振《英德海权竞争及其对德国发展的影响》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决定争夺海权的主要历史条件及后果。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强国的激烈火拼为美国在其强大工业基础上扩充海军,将海上力量拓展至列强环伺的大西洋尤其是欧陆近海提供了天踢良机。……美国的适时参战给欧战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由此,美国海上力量便在事实上成为了左右战局的关键性力量,并决定着协约国取得最终胜利的基本结局。因而,顺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时,美国提前且选速地完成了由海上大国向一流海上强国的身份转变。而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更借助德意日法西斯失道寡助的有利契机,达速且正当地铲除了其在太平洋上的唯一竞争对手日本,最终成长为全球唯一的超级海上强国。

    一摘编自李云鹏《美国海权形成的要素票斌分析》

    依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美国逐渐成为超级海上强国的原因。

    综上,谈谈海权与国力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