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要把法律放在神圣的位置,无论任何人、办任何事,都不能超越法律的权限,我们要用法治精神来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校正在开展历史专题图片展览,下列图片能选入“中国历史新纪元”板块的是 (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西藏解放推迟至1951年。其解放方式是 (  )

    A.和平解放          B.武力攻克

    C.民族自治          D.地方自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  )

    A.英法联军           B.美国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国人民对残余的封建制度所发动的一场最猛烈的经济的、政治的战争,将在实际上结束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质”。这件大事应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和平解放西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下列关于土地改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并通过了“十三五”规划。“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目的是 (  )

    A.实现国家工业化             B.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C.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D.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不断推进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 (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大跃进”期间的宣传画和报纸。它反映了当时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的 (  )

    A.高指标             B.瞎指挥

    C.“共产”风         D.浮夸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58年,中共中央错误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这些严重失误的原因是 (  )

    ①对国情没有认识清楚        ②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③苏联撕毁合同           ④自然灾害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20世纪60年代,一位县委书记在临终前对女儿嘱咐道:“你从我手里继承的,只有党的事业,其他什么也没有,我留给你的,只有一套《毛泽东选集》。”这位全国人民的楷模人物是 (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雷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66年6月,毛泽东在《有所思》中写道:“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指红卫兵)走旌旗。”诗中“一阵风雷”喻指 (  )

    A.抗美援朝战争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新华书店中有一本名为《共和国最大冤案》的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  )

    A. 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党籍

    B. 江青一伙对谭震林等人进行批判

    C. 邓小平被排挤出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 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后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其结束的标志是 (  )

    A.一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九一三事件             D.粉碎“四人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它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  )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中国历史上由阶级斗争为纲向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的主要标志是 (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 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C. 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完成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再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并被评选为上一年度的世界风云人物,他能够获选是因为 (  )

    A.率军挺进大别山       B.指挥淮海战役

    C.领导改革开放          D.发表南方讲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该会后实行的改革首先开始于 ()

    A.农村               B.中小城市

    C.大城市             D.国有企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  )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三十多年前一段描述青岛电冰箱厂的文字:“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厂区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为了改变这种弊端,我国 (  )

    A.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C.设立浦东开发区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15年9月22日,正在美国国事访问的习近平在西雅图当地政府和友好团体举行的联合欢迎宴会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是 (  )

    A.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B.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C.司法机关公正司法           D.公安机关加大执法力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97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  )

    A.党的诞生            B.高举旗帜

    C.南方讲话           D.打开国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如果开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中国的100位杰出人物评选活动,推荐下图人物参选“特别贡献奖”,最具有说服力的理由是 (  )

    A.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B.新中国的缔造者

    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一百年来,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斗争的过程后,终于迎来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二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指出:“中央认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的立国之本。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是通过深化改革与探索,建立和发展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写出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以及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各一例。取得“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写出你的感悟。

    (3)材料二中,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归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这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年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材料二   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1992年,邓小平在视察途中,多次发表谈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发展才是硬道理……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1)材料一中,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跨了三大步,直接得益于哪一农村经济体制的推行?农民获得的“红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