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指出:西周时期,庶民与士只知效忠于“家”(卿大夫),不知有“国”(诸侯),更不知“天下”(天子)。这一现象

    A.促使西周强盛          B.导致诸侯割据

    C.强化宗法体制          D.促成秦朝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表列举了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3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郡国并行   B.独尊儒术   C.察举取士   D.士族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日:“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提出天行有常探究客观规律   B.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C.宣扬天人感应加强君主专制   D.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该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有学者在总结中国古代政治“皇权的强化,一方面表现为有一定独立性的外朝中枢机构权力被削夺殆尽,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一部分内廷臣属或机构因得皇帝信任而不断培养发展势力,成为实际上的权力中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朝代是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是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原因的描述,对此概括正确的是

    A.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B.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文说:“吾党做劝告开明工夫,未必不为彼党间接发生助力。彼党做预备革命军工夫,亦未必不为吾党间接生助力,此所谓相反而实相成。”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政党政治形成     B.两党分工明确并各司其职

    C.两党为共同利益实现联合   D.民主政治是两者共同追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

    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

    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以下为新中国参加的某一国际会议的5项议程: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国问题;世界和平和合作的促进。据此判断,这一会议

    A.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

    B.开始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C.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D.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题材,你处理的是什么题材,你画出的画还可能是圣母玛利亚。但是你想到的,你看到的是现世,是此岸,是世俗,是人世间,理性从神性逐渐地回归到人性中。”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开始于

    A.智者运动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521年,德国维登堡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版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耶稣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倡导宗教宽容             B.宣扬教会权威

    C.反对宗教改革            D.抨击罗马教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地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社会契约论   B.天赋人权学说

    C.人民主权说   D.三权分立学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文学家宣称:“我赋予古老文字以赤色,不再有元老!不再有平民!我在墨水瓶里掀起风暴。”下列作品符合这一创作理念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安娜·卡列尼娜》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近代一部科技著作的部分目录,请判断该著作是

    A.《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物种起源》

    C.《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

    D.《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12分)元代实行的行省制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初的行省性质与金朝类似,仍属中央派出机构,设置并不稳定。但随着全国的统一,行省很快转化成了固定、常设的地方大行政区。行省拥有大权,“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七》

    材料二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不得彻承制署置属吏”,“十省之属自篼库(保管仓库的役吏)而上,皆命于朝”;“诸行省用及千定(锭),必咨都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军事上在批准调军程序、委任统军人等方面要受中央节制,布置调换戊兵、整点军队等事宜更是由朝廷直接掌握。御史台、行御史台,和各道廉访司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格的监察。

    摘编自宋濂《元史》等

    材料三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元代行省性质的演变及其权力行使的特点。  (5分)

    (2)据材料三指出元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的主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行省制度实施的影响。(5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就如何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3分)近代以来,中日关系不仅关系到对方的兴衰存亡,也影响着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

    ——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材料二   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袁伟时认为甲午战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阐明理由。  (4分)

    (2)据材料二,分析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反思现今仍在曲折发展的中日关系,谈谈你的启示。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思想和科学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代,随着对中世纪文献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人们已改变把中世纪看作是“黑暗的世纪”、“无所作为的世纪”的观点……在西欧,从10世纪晚期开始,先是教会学校注重传授和研究科学问题的兴起,然后是对古代科学著作的兴趣所带来的翻译,再次是大学的兴起和围绕自然科学所展开的争论,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和人文精神的发展。

    ——摘编自王荣江《西方科学与人文精神发展的历史关系及其启示>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杨渝玲《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三   启蒙时代的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象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有人说“中世纪是一个在黑暗中孕育着希望的时代”。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材料三中的“理性”是对人文主义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分)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近代科学发展与人文主义的关系”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市易法有“平物价,通有无”、“抑兼并”的初衷,但机制的实质恰是减少商品流通量,剥削商人,将商人的利益“归之公上”.……作为王安石发展商业的一项长期政策,政府财政的压力迫使市易法走向商业垄断的官营道路。大规模的官营垄断必然是低效率的,官营垄断如要运营下去,就不能亏本,就只能依靠超经济的行政力量剥削消费者和商人,进而造成整个社会经济处于低水平。

    ——周筱赟、陈志广《解析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

    材料二   由于日本原有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而且军事工业又占有极大的比重,加之经营庞大的国营企业经常亏损。1880年,明治政府决定将以国营企业带动和示范的方针改为“处理”国营企业,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发展的方针。……明治政府“处理”国家工矿企业,价格极为低廉,实际上几乎等于无偿转让。

    ——王铭《“殖产兴业”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推行市易法的目的。(4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治政府扶植私人资本主义的原因及其主要措施。(4分)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官(国)营经济弊端的整体认识。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0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是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现代历史上有很多国家曾经实行过常态性的体制化专政,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克伦威尔军事独裁,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和帝制独裁,……。这种常态性的体制化专政在各国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政治秩序的崩溃,经济发展的困顿,代议制民主的失败、强人政治的传统、民主与法治观念的缺乏、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以及外部力量的压迫等等,都是常见的诱因。如果我们不是站在纯粹道德主义的立场上来看问题,就不宜一概用“反动”、“腐朽”一类的词语来评价。

    ——郑成良<专政的源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

    材料二   克伦威尔在英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在于:他启动了英国向近代国家的转化过程,为英国近代国家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民族的经济空间”。

    ——李自更《克伦成尔在英国向近代国家过渡中的历史地位》

    材料三具有开创精神的个人——“伟人”“英雄”“天才”——是因为塑造历史的力量而赢得他的地位。他是在他那个时代、他那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他既是历史事件的执行人和代言人,又是其产物和象征;若无形势所迫,他的新观念便不合时宜,无从实践……但是他也不只是历史事件的一个结果,历史事件通过他或者围绕着他而发生,他的想法和决定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历史的进程。

    ——选自【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据材料分析克伦威尔护国主政权的实质和建立的“诱因”。(5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克伦威尔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民族的经济空间”的主要措施。(3分)

    (3)据材料三指出杰出人物与时代的关系。  (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