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6 题,其中:
选择题 31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1 题
  1. 春秋时,晋国铸刑鼎,把惩治罪犯的刑律铸在鼎上,向全国老百姓公布。对此孔子认为:“民在鼎矣,何以尊贵? 贵何业之守?(意即会打破“圣人”独断社会行为规范解释权的地位)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认为治国的关键是:(  )

    A.礼     B.仁       C.法      D.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文化概论》载:“……伏尔泰将《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视为每个人应该遵守的座右铭。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起草《人权宣言》时,还将它作为自由道德的标志写入其中”。此二人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图不包括:(     )

    A.借助孔子思想来反对封建特权

    B.借助孔子思想来构建和谐社会

    C.借助孔子思想来抨击等级制度

    D.借助孔子思想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开元十年,唐玄宗向天下颁布他写的《孝经注》,开元二十一年,玄宗又完成了《御注道德经》,开元二十二年又颁布了他注释的《金刚经》。唐玄宗的这一做法:(     )

    A.推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是商品经济和市民阶层发展的体现

    C.有利于后世儒学的创新发展

    D.违背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主流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何谓历史?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解释说: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下列古代官职与该解释相符的是:(     )

    A.西周太史            B.秦朝御史

    C.东汉剌史            D.明清都御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宋理学家程颢说:“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知性便知天,当处便认取,更不可外求。” 由此可知他:(     )

    A.主张格物致知            B.具有心学倾向

    C.强调知行合一            D.倡导经世致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所谓“朱陆同异”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个老问题。解放后的一些哲学史著作一般把陆学看做主观唯心主义,把朱学看做客观唯心主义。但学者华山认为朱陆两家对哲学的看法基本站在同一立场,都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以下陆九渊的言论中能为学者华山的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

    A.“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

    B.“中庸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是格物之方。”

    C.“此理在宇宙间固不以人之明不明,行不行而加损。”

    D.“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黄宗羲主张恢复宋朝的政治制度

    B.黄宗羲主张设参知政事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黄宗羲主张通过设立宰相制约君主权力

    D.黄宗羲主张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没有区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   )

    ①“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天下为主、君为客”

    ③“民间吉凶(礼仪),一依朱子《家礼》行事”

    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诡辩派的相对思想、怀疑态度和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受到苏格拉底坚决的反对。这种情况促进了新哲学运动的发展。”苏格拉底反对的人是:(   )

    A.泰勒斯     B.普罗泰格拉       C.梭伦     D.庇西特拉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以便你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材料表达的主旨是:(     )

    A.肯定人和人性                B.否定教皇权威

    C.反对君主专制                D.提倡因信称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789年,法国通过了《人权宣言》。有历史学家这样解释“宣言”二字:“有意模仿国王诏书中的神圣程式”,通过“诉诸普遍原则,诉诸神授,而赋予人民主权以以往君主行为才有的神圣色彩”。这一解释说明《人权宣言》(     )

    A.主张人民与君主权力的对等

    B.按卢梭的理想实施直接民主

    C.彻底否定了绝对的君主主权

    D.推动法国革命迅速走向高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   )

    A. 人文主义思想                B. 社会契约思想

    C. 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         C. 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北美《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体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

    ①社会契约论   ②天赋人权   ③三权分立   ④人人生而平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

    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现题中“无”,是 “非无舟人,只无行人”。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由此可知:(     )

    A.宋代风俗画盛行于宫廷和民间

    B.宋代统治者治国水平和艺术才能都很高

    C.宋代科举考试增加了绘画科目

    D.宋代绘画反映出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南朝人名常有寓意。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      )

    A.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B. 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

    C. 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

    D. 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筒车

    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这说明当时中国:(     )

    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

    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

    A.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爱因斯坦曾经对某一发现作出过这样的评价:“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他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的理论。”这一评价称赞的是:(    )

    A.量子假说     B.光电效应     C.万有引力定律    D.经典力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初,中国掀起爱因斯坦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向爱因斯坦发出讲学邀请,并得到其应允。虽其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等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爱因斯坦热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有:(  )

    ①相对论弥补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不足

    ②相对论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打开了窗口

    ③进步人士借科学知识与精神来启迪民智

    ④进步人士认识到科技在工业化中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傅斯年在《新潮》发刊词中,要青年学生“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于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于客观的怀疑思想;为未来社会之人,不为现在社会之人;造成战胜社会之人格,不为社会所战胜之人格。”这里主要反映的是:(   )

    A.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思想

    B.洋务派李鸿章等人的“中体西用”思想

    C.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新文化”思想 

    D.毛泽东等人的无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甲午战后,严复谈道:“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六经五子亦皆责有难辞。六经五子以君子而束缚天下,后世其用意虽有公私之分,而崇尚我法,劫持天下,使天下必从己而无或敢为异同者则均也。因其劫持,……而是非淆、廉耻丧,天下之敝乃至不可复振也。”材料反映了严复:(   )

    A.对“中体西用”的继承          B.借经学宣传维新变法

    C.极力推崇儒家伦理道德          D.反对传统的教化学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934年,鲁迅评论文坛“京海之争”时指出:“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官之鄙商,固亦中国旧习,就更使‘海派’在‘京派’的眼中跌落了。围绕“京海之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派文化是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产物

    B.海派抨击了京派的崇洋意识和市侩心理

    C.京派的立场反映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

    D.“京海之争”体现出南北文化交流融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其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下列哪一作品与其风格最接近(      )

    A.《最后的晚餐》               B.《人间喜剧》

    C.《牧神午后·前奏曲》           D.《等待戈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     )

    A.现实主义画派             B.浪漫主义画派

    C.印象主义画派               D.现代主义画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推动中国近代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实现民族独立             D.启蒙与救亡并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士绅阶层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一个独特的社会群体或层面。秦灭六国改革旧制,要以中央集权取代宗法制下的多元政治,对血缘势力为代表的地方势力予以限制。西汉的六国贵族、东汉的豪强地主、魏晋至隋唐的门阀士族等血缘势力对中央政权的稳定构成很大的威胁。隋唐的科举制,对贵族力量的消亡和绅士阶层的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一批人沉淀下来,形成了一个有稳定的制度性来源的社会群体——士绅集团。自宋至清,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增加,严重的“官治”不足问题,导致民间宗族的崛起。民间宗族承担着扶济族众、化解纠纷和教化子弟的责任,把原归官吏处理的部分职责揽纳过去,大大节省了行政治理的成本,延缓了官方严刑峻法对乡村的渗透范围和程度。而宗族首领多由经过科举考试选拔的地方士绅担任。庞大的士绅阶层源源不断地向官僚队伍输送人才,同时,绅权是封建皇权在地方社会的延续,士绅制度的存在是出于维护和实现封建统治的现实需要,是控制地方社会的一种需要。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对于清末民初的乡绅而言,适逢清廷镇压太平军运动,乡绅在近代中国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拉开了乡村自治的序幕,乡绅从幕后走到了前台。但是,乡绅们更多的是将自治作为扩大绅权以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的工具,传统的乡绅治理逐渐出现摆脱国家控制和社会监督的强烈的“独立”倾向。科举制的废除使乡绅丧失了对国家的依附性,失去了制度控制和道德约束的乡绅对国家和乡里责任感不断降低。当清王朝作为政权意义上的被革命对象而被推翻后,现存社会一切弊端就自然指向了作为其社会基层的乡绅阶层。乡绅势力的彻底衰败和乡绅治理在整体意义上的消亡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农村“大革命”时期。当国民党努力于民族国家建构而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之时,打破传统乡绅的权力控制就成为应有之意。所以国民党在其统治期间一直没有放弃“打倒土豪劣绅”的政治口号。 所谓“有土皆豪,无绅不劣”,在这种激进的革命话语下,乡绅阶层已经笼统的作为一个敌对阶级而要被彻底消灭。

    —摘编自徐祖澜《清末民初国家权力与绅权关系的历史嬗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士绅的特点。(13分)

    (2)依据材料一二,说明从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的士绅阶层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1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十五日,在国家安全委员会,总统再次谈到了关于对南越军事介入问题上的顾虑。他担心,此举将导致世界两大对立势力的交锋,并指出,越南的形势与朝鲜战争时完全不同。朝鲜战争时,敌人的入侵已相当明显,而这里的局势则尚未明朗……一九六一年晚些时候,约翰.F.肯尼迪总统的决定。根据该决定,一万六千名美国军事顾问被陆续派往南越,以帮助其进行训练,与北越保持抗衡。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二:  在其它亚洲国家、以及在其它地区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重要国家的眼里,南越将不仅是对美国坚定性的一种考验,而且也是对美国处理“民族解放战争”能力的一种特殊考验。广而言之,任何一个在未受到共产党人威胁的国家,也无疑会有理由怀疑,我们是否将会对他们负责到底。甚至,从理论上而言,即使在拉丁美洲那些偏远的地区,这一情况也有可能会出现的……一九六五年七月,一项至关重要的决定,即,到年底之前,十七万五千名美军将士将被派往南越。

    ——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

    材料三:  作为肯尼迪和约翰逊两任总统的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参与了将美国拖入越南战争的各项政策的制定,以至于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之为“麦克纳马拉的战争”。然而,30年后,他却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颇具震撼地宣布:  “错了,彻底的错了”……越战的决策者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都没有料到,越战的结果在战后的几十年里一直是美国人痛苦和分歧的根。

    ——莫里斯·艾泽曼《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美国对越南内战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对越战反思的原因有哪些。(9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朱熹认为,“师之所以教,弟子之所以学,则皆忘本逐末,怀利去义,而无复先王之意”;“隋唐遂专以文词取士,而尚德之举,不复见矣。积之于今,流弊已极,其势不可以不变。”“其所以教者,既不本于德行之实;而所谓艺者,又皆无用之空言。至于甚弊。则其所谓空言者。又皆怪妄无稽,而适足以败坏学者之心志,是以人材日衰,风俗日薄”。因此,他“尝思之,必欲乘时改制”,“尽革其末流之弊”。

    材料二:  针对当时科举考试的情况,朱熹提出学习的内容,应该主要是“明人伦”,“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学者,学此而已”。而不是记诵词章;应该是“求治世之道”,而不是只为科举取士。他说:“圣朝教育人才之意,凡使为学者,知所当务不专在于区区课试之间”;而是要学习与懂得修身治己的做人道理。朱熹还认为,“学经以探圣人之心,考史以验时事之变”,历史上的“古今兴亡治乱得失”,“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亦皆当所须而不可阙,皆不可以不之习也”,从而使“士无不通之经,无不习之史,皆可为当世之用矣”。

    ——均摘编自张全明《论朱熹对科举态度的三次转变及其改革主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存在的问题。(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教育改革方案的主张。(7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