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0 题
  1. 华北某城市将临街的平屋顶改成坡屋顶(下图),并统一着色。据此,完成1-2题。

    1.平屋顶比坡屋顶(   )

    A.美观             B.节约建材          C.隔热效果好        D.利于排水

    2.“平改坡”后,原太阳能热水器受影响最严重的时段为(   )

    A.春分日前后       B.夏至日前后        C.冬至日前后        D.秋分日前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右图,回答题。

    1.甲、乙、丙、丁洋流流向及对沿岸气候影响正确的是( )

    A.甲向南流,增温增湿

    B.乙向南流,增温增湿

    C.丙向南流,降温减湿

    D.丁向南流,降温减湿

    2.a、b、c、d气候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

    A.a冬暖夏凉, 全年湿润                   B.b全年高温,有干湿季

    C.c冬寒漫长,夏暖短促                   D.d冬暖夏热,夏雨冬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中A为我国塔里木盆地某内陆湖,B为湖边的一处绿洲。读图回答题。

    1.注入A湖泊的河流,其夏季、冬季主要补给水源可能分别是(   )

    A.积雪融水、地下水                      B.冰川融水、地下水

    C.山地降水、大气降水                    D.冰川融水、山地降水

    2.B地除了荒漠化以外还容易发生的主要生态问题及该问题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水土流失、夏季    B.湿地萎缩、冬季    C.盐碱化、夏季      D.荒漠化、春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读 “某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图”,回答题。

    1.关于该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山是断块山

    B.该山位于北半球

    C.该山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D.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G分布的海拔高度下限降低

    2.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据此回答题。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过剩    B.老龄化趋势显著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较高

    2.上图显示,该国人口平均寿命状况是(   )

    A.平均寿命延长,女性长于男性            B.平均寿命延长,男性长于女性

    C.平均寿命缩短,女性长于男性             D.平均寿命缩短,男性长于女性

    3.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所示的亚洲某国,最可能是(  )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泰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题。

    1.这里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山区为了改造低产的山坡地,先是增施肥料,但农作物增产效果微弱。后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增产效果显著。完成题。

    1.增施肥料效果微弱的最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植被覆盖率低      B.雨水冲刷          C.坡度小           D.土层薄

    2.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主要是为了(   )

    A.提高土壤肥力      B.调节大气温度      C.增大空气湿度      D.增加日照时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热量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范围。读图,回答题。

    1.下列E值最大的农作物是(  )

    A.油菜             B.水稻             C.甜菜             D.小麦

    2.若到2100年全球增温4 ℃-5 ℃,则我国(  )

    A.三江平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              B.春小麦种植范围向南扩展

    C.南方山地毛竹分布的海拔降低             D.辽东半岛适宜种植甜菜的面积扩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图为南方某小岛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10米),岛上农户以从事水果种植业和渔业为主。岛上的农户主要种植李子树和橘树。农户在收获李子时发现,a处的李子比b处的李子平均果径大,但a处的果子成熟比b处晚一周左右。据此回答题。

    1.b处的果子成熟早的原因是(  )

    A.坡度小           B.光照条件好        C.降水适中         D.植被稀疏

    2.a处果子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条件好                           B.昼夜温差大

    C.水肥条件好                           D.空气湿度大

    3.近年来,岛上的农户把部分橘树枝剪掉,嫁接上橙子。不仅出现同树异果的有趣景象,且橙子果味更好。农户的这一做法主要受以下哪一因素的影响最大(  )

    A.气候变化                             B.市场因素

    C.橘子产量低                           D.旅游发展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右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题。

    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下图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读图回答题。

    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  )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

    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

    C.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D.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

    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  )

    A.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        C.住宅区           D.文化教育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②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③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多

    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读下图,回答题。

    1.A、B、C分别代表(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C.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2.M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

    A.交通干线经过      B.人口稠密          C.距离市中心近      D.地形平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题。

    1.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2.关于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

    B.②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

    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

    D.④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农作物最适宜生长的纬度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俄罗斯南部地区产量较大的经济作物是(  )

    A.向日葵           B.小麦             C.花生             D.茶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题。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电子设备制造

    96.61

    仪器仪表

    97.03

    专用设备制造

    77.19

    化学制品

    79.92

    电气制造

    89.03

    印刷业

    65.53

    交通运输设备

    87.47

    家具制造业

    80.00

    黑色金属冶炼

    59.21

    有色金属冶炼

    76.65

    1.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②采掘工业 ③重化工业 ④核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类型主要是(  )

    A.原料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1年10月,由“英华达”推出的新一代国产智能手机“小米”投入市场,其所有850个零配件均通过国际市场采购。下图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据此回答题。

    1.小米手机和上游企业之间的生产组织与联系属于(  )

    A.工业集聚 空间联系                    B.工业分散 生产联系

    C.工业集聚 生产联系                    D.工业分散 空间联系

    2.小米手机最终由“英华达”代工完成。“英华达”企业属于(  )

    A.技术密集型      B.资源密集型        C.劳动密集型      D.资金密集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跨国企业可以根据研发、生产或销售的需要,在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下图为四个城市产业结构三角坐标图。跨国企业营运总部和制造中心的最佳选址分别是(  )

    A.甲、乙           B.乙、丙           C.甲、丁           D.丁、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读我国甲、乙两城市不同区域人口变化(%)统计图,完成题。

    1.两城市发展进入(  )

    A.城市化阶段                           B.郊区城市化阶段

    C.逆城市化阶段                          D.再城市化阶段

    2.导致两城市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

    B.城市中心区危旧房改造与郊区新住宅建设的加快

    C.城市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

    D.城市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为经济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内涵图。图中X表示经济发展水平,Y表示环境保护强度,Ⅰ—Ⅳ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保护强度四种关系模式。据此回答题。

    1.对Ⅰ—Ⅳ所示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Ⅰ为经济环境协调模式                  B.Ⅱ为环境滞后经济模式

    C.Ⅲ为经济滞后环境模式                  D.Ⅳ为经济环境落后模式

    2.图中所示模式与目前非洲中部大部分国家状况相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流动人口由14439万人变为26139万人。

    材料三  巴西政府于2007年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目的是加强家庭农业,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并起到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效果。

    (1) 材料一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________和________。(4分)

    (2) 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人口流动的特点和方向?(4分)

    (3) 巴西政府公布《加强家庭农业国家计划》为什么能减缓农村人口迁移进城的趋势?(2分)

    (4) 目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简述A所示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2分)

    (2)举例说出图中所示地区的内力作用及其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两种内力作用的表现)(4分)

    (3)依据图中信息,指出云南东川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5分)

    云南元阳的哈尼族人民利用当地“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自然条件,改造坡地,修建梯田,拦腰筑沟,沟水冲肥,种植水稻,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奇观。下图为元阳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和梯田景观图。

    (4)从人地关系的角度,说明哈尼人“山上种树、山腰居住、山下种田”的原因。(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漫画:颁奖会                      材料二 某工业园区“生产链”示意图

    材料三 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

    (1)阅读材料一,图中几家企业正在接受颁奖,你能发现这些企业有什么特点?这幅漫画揭示了什么问题?(4分)

    (2)材料二工业园区存在着这样一个工业“生态链”,这是“循环经济”理念的一个产物。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4分)

    (3)读材料三,判断“经济与环境关系模式图”是否合理,若经济按此模式发展下去,环境质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三方面将如何变化?(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