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综合题 5 题
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各题。

    1.甲和乙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

    A.0米                  B.200米

    C.400米                 D.600米

    2.图中MN剖面线对应的剖面图是(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该区域修水库,c点会被淹没

    B.从甲可以看到乙

    C.图中最大高度差是800米

    D.从d点看不到a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4年5月4日当地时间(东二区)15时,我国总理李克强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始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读图,回答各题。

    1.李克强总理抵达埃塞俄比亚时,北京时间是(   )

    A. 3日9时              B. 3日21时

    C. 4日9时              D. 4日21时

    2.李克强总理访问非洲期间(   )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B. 北京地区昼渐长夜渐短

    C. 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3.图中(   )

    A. 安哥拉的热带雨林分布广

    B. 肯尼亚草原上有角马南北迁徙

    C. 埃塞俄比亚濒临波斯湾

    D. 尼日利亚有高山高原气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地面蒸发量图,完成各题。

    1.甲地蒸发量最大的月份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4月­­­——太阳高度增大,气温回升快

    B.6月——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角大

    C.8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气温高

    D.10月——受大陆气团控制,空气湿度小

    2.乙地等值线密集,主要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变化大          B.地势高

    C.西南季风影响大         D.位于背风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加工出口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区域,其产品全部或大部供出口,落户企业享受快速通关、保税、免税及退税等诸多优惠。读全球加工出口区(图中黑点)分布图,完成各题。

    1.吸引企业落户加工出口区的主导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原料                     D.土地

    2.全球加工出口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为(   )

    A.交通便利                  B.科技水平高

    C.矿产丰富                  D.劳动力丰富

    3.设立开发加工出口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进口比重               B.改善环境质量

    C.加强资源管理               D.增加外汇收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沃克环流”是存在于赤道附近低纬地带的大气热力环流,下图是太平洋正常年份“沃克环流”的垂直大气结构图。读图完成各题。

    当沃克环流减弱或反向,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异常,即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1.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太平洋暴雨频繁

    B.秘鲁沿岸的渔业产量大增

    C.东南信风势力加强

    D.秘鲁-加利福尼亚太平洋沿岸异常干旱

    2.因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干旱和森林大火的地区,最可能出现在(   )

    A.印度尼西亚           B.秘鲁

    C.美国               D.埃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我国某地区的局部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①处河谷成因的正确叙述是(   )

    A.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谷地

    B.岩层断裂下陷形成

    C.断层带岩层破碎易受侵蚀形成

    D.岩浆的侵入活动形成

    2.图中②处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成因为(   )

    A.背斜   背斜顶部受外力侵蚀而形成的谷地

    B.断层   岩层断裂下陷形成的谷地

    C.向斜   向斜顶部岩层受张力作用后被侵蚀形成的谷地

    D.裂谷   ②处顶部岩层受水平张裂作用后,下陷受侵蚀形成的谷地

    3.图示地区发生过的地质作用不正确的是(   )

    A.褶皱运动、外力侵蚀

    B.岩浆侵入作用、断层作用

    C.水平拉伸作用、岩浆喷出作用

    D.搬运作用、堆积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体系示意图,符号大小表示城市等级的高低。读图回答各题。

    1.长江三角洲城镇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苏州与绍兴的城市等级和服务功能相同

    B. 上海的城市等级最高且服务范围最大

    C. 南京和绍兴在行政管理上是隶属关系

    D. 上海的城市服务范围被南京覆盖

    2.下列关于该区域描述正确的是(   )

    A. 该区域城市化进入了后期成熟阶段

    B. 矿产资源的开发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 城市化发展带动郊区农业结构的调整

    D. 出现了人口大量迁往乡村的逆城市化现象

    3.目前上海的人口容量已接近极限,影响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 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         B. 地区开放程度

    C.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           D. 科学技术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图为我国某区域自然景观剖面图,读图回答各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区域为(   )

    A.四川盆地                 B.准噶尔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柴达木盆地

    2.形成乙区域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风力侵蚀

    C.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

    3.该区域发展农业的地点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冲积平原,水源               B.山地,土壤

    C.南部平原,地形              D.中部高平原,气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结合材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干旱分布图和油橄榄种植区分布图”

    材料二: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冬春季节降水较少,物产丰富。云南省是我国木本油料产业大省,种植历史悠久,其中油橄榄种植面积已超过6万亩。木本油料作物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传统行业争利”的特点。该产业已成为一些山区林农的“摇钱树”,但绝大部分为亩产3-5公斤的低产林。

    (1)描述云南干旱灾害的分布特点,从地貌和气候角度简述其干旱频发的原因。

    (2)试分析云南省适于木本油料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

    (3)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人支持应加快扩大油料基地建设;有人支持应稳步加强油料基地建设。任选其一说明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地形、气候、河流之间的关系,老师组织学生们以欧洲为案例进行探究。下面是他们探究时使用的地图。据图回答。

    (1)概括归纳欧洲地势的特点。

    (2)说明这种地势特点对欧洲气候的影响。

    (3)根据A、B两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比较两地气候差异。

    (4)根据A地的气候特点和地形,推测当地的河流主要水文特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旅游地理】

    新疆阿泰勒被称为是“人类滑雪的起源地”, 其中的阿依海滑雪区,冬季温度适宜,风力较小、雪量大,有效存雪期180天左右,雪道高差1500米以上,单条雪道长度可达10公里,可同时接纳3万人次滑雪。距阿勒泰市区仅12公里,有公共汽车可以到达。“我们希望将这一资源打造成新疆乃至全国一流的冰雪项目训练和比赛基地、大众冰雪旅游基地。”阿勒泰地区地委委员祁崇江说。

    简述阿依海滑雪场建设的优势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中甲国被人称为“水泽之乡”和“河塘之国”,是世界上河流最稠密的国家之一。试阐述甲国境内的大河水文灾害的类型并分析其中一种水文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环境保护】

    材料一:腾格里沙漠位置图

    材料二:近年来,内蒙古和宁夏分别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建起了内蒙古腾格里工业园和宁夏中卫工业园区,引入了大量的化工企业。

    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青山绿水”,当地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