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6 题
  1. 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最恰当的是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C.扩大资本输出      D.割占中国台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老舍名剧《茶馆》中的小人物李三有这么一段牢骚满腹的对话:“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了呢!”这段文字表明当时

    A.帝制废除,天下大乱                    B.袁世凯当政,民不聊生

    C.民主道路,曲折复杂                    D.军阀割据,战乱不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

    A.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哪项与其观点一致

    A.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情感         B.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开展爱国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电影《建党伟业》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你将从这部电影中看到哪些场景 ①1916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失败后抑郁而终 ②1918年,胡适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白话文的优点 ③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上街游行 ④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毛泽东说:“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恐怕要有前面这部分材料说明共产党的前身。”“前面这部分材料”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五四运动          C.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D.北伐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必须想到,那个‘鲍罗廷’(苏联人,1923年,苏联政府派遣他任中国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他对中国的情况不够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够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时候都会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中国共产党尽管发展迅速,(但)它终究只有六年历史,很不成熟。”这段论述可用于解释

    A.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B.国民大革命兴起的必要性

    C.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           D.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中说: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他所描写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解放战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中画得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日本人

    A.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B.想对中国地理学开展学术研究

    C.已占领了中国广大领土                  D.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                  D.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①大清国龙旗              ②五色旗             ③五星红旗

    A.图①具有君主专制统治的色彩            B.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C.图③确定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政治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主要指的是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57年夏,毛泽东在上海接见文艺界人士,座谈时翻译家罗稷南提问:“要是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么样?”毛泽东十分认真地思考片刻,回答:“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鲁迅永远是一位自由的斗士              B.毛泽东发展了他的的斗争哲学

    C.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尚不健全              D.文化大革命使人们失去言论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不久就被枪毙了。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现象毫无历史根据 ②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③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④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

    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D.中共十六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云南省福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承认:英国在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应该不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英国“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深受国内经济危机困扰              B.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中国高超的外交技巧和不妥协的态度       D.英国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环球时报记者李洁思台湾报道:2008年7月21日,陈水扁卸任后首度以 “被告”身份出庭。一位老伯伯从背后一记“无影脚”踹了陈水扁屁股,声称:“我是代表十几亿中国人踹陈水扁。”这说明

    A.“一国两制”已经成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识

    B.“台独”势力在台湾已经受到法律的严惩

    C.“台独”不得民心,受到人民的唾弃

    D.国共两党已经实现第三次合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问题,三者之间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因此“一国两制”构想在三个地区实施的内容不完全一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制度不变    B.我国要对“三地”恢复行使主权

    C.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都享有高度自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临时大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之二以上者为当选。┄┄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图片中两个机构的设置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点?(2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民国初年确立了怎样的政体形式?(2分)你认为它的确立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最主要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体现出的原则、政体有何相同之处?(3分)依据材料三总结1954年宪法在制度上有何创新之处?(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明清以来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趋势。(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