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9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综合题 4 题
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关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可导致所编码的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

    B.线粒体内膜凹陷折叠形成嵴,大大提高了有氧呼吸的效率

    C.皮肤毛细血管能够舒张,有利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维持体温

    D.群落中植物的垂直结构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骨胳肌的神经肌肉接头(结构与突触类似)处,乙酰胆碱能特异性作用于乙酰胆碱受体,使肌细胞膜产生神经冲动,引起肌肉收缩,随后迅速被胆碱酯酶水解。有机磷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若误食有机磷农药,则

    A.乙酰胆碱不能与相应的受体结合

    B.骨胳肌细胞处于持续收缩的状态

    C.传出神经末梢合成的乙酰胆碱不能进入突触间隙

    D.在骨胳肌细胞膜上,化学信号不能转化为电信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0~8h,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

    B.0~6h, 酵母菌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6~12h,呈“J”型增长

    C.0~8h,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h时达到最大值

    D.6h时开 始产生酒精,6~12h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科学家将120只健康成年雄性小鼠均分为4组,分别供给等体积的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饮用水,饲养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醋酸铅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组别

    醋酸铅浓度(mg/L)

    胸腺细胞凋亡率(×10-4

    0

    0.35±0.05

    125

    1.03±0.52

    250

    1.65±0.40

    500

    3.08±0.56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实验中甲组为实验组,乙、丙、丁三组为对照组

    B.实验中醋酸铅的浓度是因变量,胸腺细胞凋亡率是自变量

    C.小鼠在正常的生活环境中,胸腺细胞不会发生凋亡

    D.小鼠体内铅离子含量过高,将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澳洲某小岛上生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

    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D.若将这两种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中,它们能杂交产生可育后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韭黄是利用绿色韭菜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出来的。某同学利用所学知识研究韭黄叶片呈黄色的原因,其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  提取叶片中的色素

    1.分别称取5g韭菜叶片和韭黄叶片,剪碎,放入两个研钵中。

    2.向两个研钵中各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再加入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的研磨。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步骤二  制备滤纸条

    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与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此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横线。

    步骤三  画滤液细线

    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画一细线,并迅速重复画一两次。

    步骤四  分离色素

    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将滤纸条画线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用棉塞塞紧试管口,进行层析。

    步骤五  观察、记录

    待层析液上缘扩散至接近滤纸条顶端时,将滤纸条取出,风干。观察滤纸条上所出现的色素带及颜色,并记录结果。

    请分析回答:

    (1)上述实验操作中有2处错误,请改正。

    ①______;         ②______。

    ⑵该同学纠正错误后重做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色素带颜色①和⑤相同、②和⑥相同。

    由结果分析可知,韭黄叶片呈黄色的原因是:在避光条件下,韭黄不能合成______(填色素名称),叶片中只含有______(填色素名称)。

    ⑶图甲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上,其吸收的光能有两方面用途:一是将水分解成______;二是用于合成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58年F.C.Stewar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育成新植株,他所配制的培养基中除含有必要的养料外,还加入了生长素等植物激素。请分析回答。

    (1)物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成功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⑵有学者认为,生长素(IA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经一系列反应,产生图中所示的______等信息分子。信息分子进入细胞核,“唤醒”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使其转录形成______。转录产物进入细胞质后,指导蛋白质合成,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由此可见,生长素不是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_____ _的信息。

    ⑶生长素还能促进细胞生长,这是因为生长素能活化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蛋白,将细胞内的H+以_______方式运输到细胞壁中,使细胞壁变得松弛,束缚力减弱,有利于细胞伸长。实验表明,少量的H+就可使幼嫩细胞的细胞壁变得松弛。因此,与老细胞相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反应更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细胞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①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②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③后代染色体检测。请据图回答。

    ⑴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失活,丧失受精能力,这属于______变异。

    ⑵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在四分体时期______发生了交叉互换造成的。

    ⑶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比例为______,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若子代性别比例为______(WW个体不能成活),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

    ⑷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内蒙古白绒山羊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VEGF164),若在皮肤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可促进毛囊 发育和毛发生长,显著提高羊毛产量。科学家将该基因导入羊胎儿的成纤维细胞核,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克隆山羊。技术流程如下图,其中EcoRⅠ、SalⅠ、SphⅠ为限制酶。

    请据图回答。

    ⑴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过程中,应采用______(填限制酶名称)对质粒和含绿色荧光基因的DNA片段进行酶切,再经相应处理形成重组质粒。其中绿色荧光基因的作用是______。

    ⑵要使VEGF164在皮肤毛囊中表达,须将它与羊绒蛋白基因的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起来,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⑶图中①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的方法是______。将导入成功的细胞核注入到去核的卵母细胞构成重组细胞,培养成早期胚胎,经图中②______技术可培育成转基因克隆山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