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选择题 22 题,解答题 10 题,填空题 3 题
中等难度 3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2 题
  1. 在抗洪救灾中,每个战士都穿着含有泡沫的救生衣,它的主要作用是( )
    A.防止碰伤
    B.增大浮力防止沉入水中
    C.保暖防冻
    D.美观装饰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泉州晚报5月16日报道:两辆496个车轮的自行式液压平板车组驮着1200吨巨龙般的化工塔从泉港区多功能集装箱码头顺利运抵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一体化工地.该液压平板车组装这么多车轮的目的是( )
    A.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增大对地面的压强
    C.减小车轮与地面的摩擦
    D.减小对地面的压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潜水员潜水时要穿潜水服----液体压强
    B.用注射器推注药液----大气压强
    C.钢丝钳刀口较薄----增大压强
    D.机翼的升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C.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D.大气压与高度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跳绳是中考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在测试过程中,王红同学每跳起一次,克服重力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
    A.2J
    B.20J
    C.200J
    D.2000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赛艇比赛的场景,赛艇的桨可看成一个杠杆.若把杠杆按省力杠杆、等臂杠杆和费力杠杆进行分类,赛艇的桨属于( )

    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等臂杠杆
    D.无法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王伟老师经常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做实验,通过动手动脑,学习物理知识,揭示物理规律.下面的实验(如图)不是揭示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一把太阳伞固定在地面上,一阵大风吹来,伞面被“吸”,严重变形.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

    A.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B.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C.伞面被向下“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D.伞面被向上“吸”,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小于下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坩埚钳
    B.
    剪刀
    C.
    筷子
    D.
    镊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使用定滑轮沿不同方向将物体匀速拉起时,拉力分别为F1、F2、F3,如图所示,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是( )

    A.F1<F2<F3
    B.F1>F2>F3
    C.F1=F2=F3
    D.F1>F2=F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所示,一个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在地面表演几种情景,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同一物体沿相同水平地面被匀速移动,如图所示,拉力分别为F、F、F,不记滑轮与轻绳间的摩擦,比较它们的大小,则( )
    A.F<F<F
    B.F>F>F
    C.F甲>F=F
    D.F=F>F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图所示的四幅图是小新提包回家的情景,小新提包的力不做功的是( )
    A.
    将包提起来
    B.
    站在水平匀速
    C.
    乘升降电梯
    D.
    提着包上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小明在进行小制作时,需要剪一块白铁皮,最好是选用下列剪刀中的(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要使图中的杠杆平衡,分别用FA、FB、FC的拉力,这三个力的关系应是( )

    A.FA>FB>FC
    B.FA<FB<FC
    C.FA>FC>FB
    D.FA=FB=FC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杠杆已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面增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杠杆( )

    A.仍然平衡
    B.右端下沉
    C.左端下沉
    D.无法判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对图中有关物理学家和物理史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最早是由托里拆利做的
    B.托里拆利通过计算(a)图中马拉力的大小,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C.托里拆利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D.马德堡市长通过(b)图,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个标准大气压强可以支撑( )
    A.10m高汞柱
    B.76mm高汞柱
    C.760mm高水柱
    D.10m高水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如图所示,重力8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方向水平向右的拉力F1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撤去拉力F1,物体静止后,改用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30N的拉力F2使物体向左运动10m,在力F2作用过程中( )

    A.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30N
    B.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仍为2m/s
    C.拉力F2做的功为300J
    D.重力做的功为800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同学在“研究动滑轮特点”的实验时,进行了正确操作,并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数据后发现,实验结果与课本中“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不符.面对这一事实,下列做法中最不可取的是( )
    实验次数 物重G/N 拉力F/N
    1 1.0 0.65
    2 1.5 0.90
    3 2.0 1.15


    A.与同学分析可能原因
    B.实验失败,停止实验
    C.改进实验条件,重新实验
    D.查阅资料,了解结论的适用条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0 题
  1. 历史上著名的______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历史上通过托里拆利实验最早准确测出标准大气压,其大小为______ Pa.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画出图中力F1、F2的力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如图所示的水杯盛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往杯里装入大半杯热水,拧紧杯盖,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杯盖会很难拧开.
    (1)简要回答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请设计两种打开杯盖的方法,并说出每种方法用到的物理原理.(不能损坏杯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边旋一些,使杠杆______平衡.

    (2)实验时准备了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图甲),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方案)______;
    (3)下列是某同学实验时记录的部分数据,请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2.5 4 20
    2 5 1.5 10
    3 6 3 8
    (4)如果实验正确无误,该同学所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他想用弹簧测力计验证杠杆平衡条件,如图乙所示,他发现F•OB和G•OA并不相等,其原因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车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0.98 0.2 0.98 0.2
    0.98 0.2 1.02 0.2
    0.98 0.2 0.55 0.4
    请你分析:
    (1)比较测力计示数的大小,可知: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
    (2)比较测力计拉力的方向,可知: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知:使用动滑轮______;
    (4)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如果要同时兼顾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则应选择______;
    (5)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你还发现什么规律?(说明分析或计算什么,得到什么结论.写出一个结论即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了液体压强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图(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______(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静放着两个乒乓球,如图所示.当用塑料管向两球中间吹气时,可看到______现象,这说明流速越大,气体压强越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如图所示,杆秤的提纽到挂钩的距离OA=4厘米,提纽到挂秤砣的距离为OB=20厘米,秤砣重力为10牛顿,所称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质量为50kg的小勇做爬竿运动,当他爬到离地面3m的高度时,所用时间为10s,求:
    (1)小勇受到的重力.
    (2)他爬竿时所做的功和功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小明家住二楼,正在装修房子.小明想采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站在地面上用较省力的方法将装修材料运送到二楼窗口处.
    (1)请你帮助小明把滑轮组的绕线方法画出.
    (2)若装修材料重600N,把它运送到4m高的二楼窗口处,小明需要做多少功?(滑轮重、绳重及摩擦均不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高空的大气压________(填“高”或“低”),球内的气压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球胀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这一问题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此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做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芳芳同学按照图所示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
    (2)分析表中数据你还发现该装置的机械效率随物重的增大怎样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