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3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5 题
  1.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①粟 ②小麦 ③玉米 ④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冉耕是鲁人,司马耕是宋人。这能够作为下列哪个结论的证据

    A.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B.春秋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C.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耕

    D.战国时期已经出现铁制农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有:   ①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 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 ④ 具有必要的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古代历朝的农民起义,大都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平均”的口号,这一口号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沉重的力役   B.泰半之赋   C.土地兼并  D.统治者的奢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促进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包括

    ①南方劳动力得到补充   ②南方生产技术大大提高   ③北方逐渐失去了经济中心地位   ④北方战乱频仍  ⑤南方统治者励精图治,鼓励农耕  ⑥南方相对安定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C.江南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礼记》记载:“天子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表明

    A.我国官营手工业起源很早

    B.西周天子善于手工制作

    C.西周手工业者职业世袭

    D.西周手工业分工细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论语》记载,春秋时期已有“百工之肆”。这表明当时

    ① 手工业分工细致 ② 民营手工业有较大发展 ③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 中国手工业生产领先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关于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出现原始的陶瓷

    B.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唐代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D.明清时期官窑烧制的瓷器质量最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范蠡、吕不韦等影响各国政局的大商人。这反映出

    A.官府控制商业

    B.西周宗法制瓦解

    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刘与义上奏的折子上批道:“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伍,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其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 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 ② 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入仕  ③ 雍正皇帝信奉“重农抑商”政策

    A.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种情形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8世纪,乾隆帝在给英国国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说明

    ① 乾隆帝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② 中国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 ③ 英国经济比中国经济落后 ④ 清朝统治者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影响有:① 保护了民族工业发展  ② 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  ③ 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  ④ 妨碍中国与世界的正常往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这一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这一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

    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扩大了手工业品的市场

    C.不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D.制约工商业扩大再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基督教教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

    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当时,这种“融合”和“统一”得以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东方的借鉴学习         B.西方的殖民掠夺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衰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5世纪,欧洲人探寻新航路最根本的原因是

    A.欧洲人富于冒险精神

    B.欧洲人的贪欲特别旺盛

    C.欧洲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D.欧洲的手工业和农业进一步分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主要是因为它进一步扩大了世界市场中的

    A.商品市场       B.资本市场      C.技术市场     D.金融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工业革命最早开始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     B.棉纺织业    C.丝纺织业   D.机器制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其基本媒介是

    A.具有威慑力的炮舰      B.物美价廉的商品

    C.先进的通讯手段         D.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872年,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发表了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凡尔纳在创作该小说的时候,已经出现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主要是源于

    A.发电机和发动机的问世      B.内燃机的发明

    C.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D.垄断组织的产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此时,作为一位投资者,你的选择主要是受到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影响

    B.国外投资者的影响

    C.外商企业投资赚钱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清末状元张謇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 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 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 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 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艰难而曲折的外部因素是

    A.畸形的社会性质

    B.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C.封建势力的破坏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掠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低

    C.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D.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抗战时期,国统区民族工业大批破产,主要是由于

    ① 美国的经济侵略  ② 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政策  ③ 国民政府加强对工业的垄断  ④ 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遇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中国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

    B.中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民族企业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1919年5月,清华大学师生在操场上焚烧日货。这种举动

    ① 属于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② 表达了我国人民反对日本强占山东的决心 ③ 表现了清华师生的爱国情操 ④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共12分)

    材料一    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雍正、乾隆皇帝分别提出什么观点?(2分)据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

    (2)指出其实行这些政策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指出其产生的后果。(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共18分)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 “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3分)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7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