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填空题 3 题,选择题 20 题,判断题 6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9 题,中等难度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填空题 共 3 题
  1.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如有“铁人”称号的石油工人     ;水稻专家袁隆平因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世纪50年代国家在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组织),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则通过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        ,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         原则”达成了共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20 题
  1.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有

    ①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②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③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④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的两部电影《上甘岭》和《英雄儿女》都是取材于下列哪一次战争时期的故事

    A.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其含义是

    A.土地归集体所有  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反抗外来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曾经发行的壹分纸币,这枚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为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这辆卡车就是我们熟悉的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它最早生产的时期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B.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的主要意义是

    A.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新高潮  

    B.总结了三大改造的胜利成果

    C.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因为

    A.人民生活富裕了  

    B.剥削阶级消灭了

    C.新中国工业得到发展了  

    D.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基本确立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面年代尺上标注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选项中高度概括中共八大的重要历史意义的是

    A.生死攸关       B.伟大转折   C.良好开端   D.高举旗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从以下图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片面追求高速度                     ②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③当时存在严重的“浮夸风”现象       ④农业科技化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⑧④            D.②⑤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           D.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胡锦涛曾引用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鼓舞和祝福深圳人民。1980年,与深圳一起获得优惠的经济政策而“扶摇直上”的城市是

    A.珠海、汕头、厦门                   B.珠海、汕头、广州

    C.上海、汕头、厦门                   D.珠海、海南、厦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小张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应该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以下连线表达正确的是

    A.十二大——作出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B.十三大——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十四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D.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同学构思撰写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为主题的小论文,下列拟定的标题中错误的是

    A.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C.“一国两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策保证

    D.江泽民:两岸和平统一八项主张的发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周恩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指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日建交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建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下面年代尺中的“①”处,适合标注的历史事件是

    A.出席亚非国际会议B.中国和美国建交

    C.中国和日本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校准备举办“中国改革开放35周年科学技术成果展”,下列历史照片可以选用的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提出者是

    A.邓小平       B.蔡元培       C.孙中山       D.毛泽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曾经使用过的票证。这些票证的出现,说明我国当时

    ①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②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6 题
  1.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952年底,我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60周年:1982年颁布的宪法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980~199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见下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实行了包产到户,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神州大地齐欢庆,

    一国两制添新彩。”提出诗中“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人物是江泽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决了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困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经济统计数据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请读取以下一些图表数据,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某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电力、钢材制成品、钢、生铁)图

    材料二  1958年~196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1分)

    (2)材料二中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2分)

    (3)分析材料三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经济方面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

    材料二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美国《时代周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探索出了哪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哪一事件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2分)

    (2)哪一历史事件“解放了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材料二中中国“走向民富国强道路”的指导思想又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中国模式”从经济体制方面看指什么?进入21世纪,中国更主动和积极融入世界,请举例说明。(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美关系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美两目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新闻链接:

    请回答:

    (1)材料一图1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结果如何?图1和图2说明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美双方在《中美联合公报》中达成了什么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公报的颁布对双方关系有何重大影响?(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前中美关系的现状。(1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国家调整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