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30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特别是许多台湾同胞,根据家谱记载到祖国大陆原籍地人祖归宗,认识到了自己是真正的中国人,而不是“台独”分子所说的“台湾人”。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主要表现在       (    )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一组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

    A.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作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的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烦琐等明显的狭隘性,可能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C.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D.是克里斯提尼民主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

    A.在“五四”运动中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B.在“五四”运动中出现了“三罢斗争”

    C.“五四”运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是马克思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这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共产党宣言》的哪一结论(    )

    A.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B.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

    C.一切生产资料集中在无产阶级手中           D.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长征途中,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革命危亡,中国革命能够转危为安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

    B.国民党放弃了对共产党的进攻

    C.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变得成熟起来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放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2008年12月7日中新网报道,当地时间12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波兰华沙同窜访欧洲的达赖喇嘛见面,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下列事件中有法国参与并伤害了中国人民民族感情的是          (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    )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面是四个省级自治区的有关图片,其成立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    )

    A.和平统一祖国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原则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近代史上,日本曾对中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日本发动两次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都是

    A.为了转嫁国内危机

    B.为了满足本国人民的要求

    C.为了满足本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D.日本本身是个好战的民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保罗·肯尼迪说德意志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作者用“爆炸性”一词是因为这个“混合体”是         (    )

    A.沙文主义的法西斯独裁统治

    B.封建军事色彩浓厚的资产阶级政权

    C.工业化的封建贵族地主朝廷

    D.工业高度发达的资产阶级宪政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中,首相是权力的核心。下列关于首相在国家机构中所处的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议会党团领袖             ②国家元首              ③政府首脑             ④下院多数党领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1月27日至2月2日对瑞士.德国.西班牙.英国和欧盟总部进行正式访问,当时法国却酸溜溜地发现,在温总理出访行程上并没有法国。对于法国的代议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行政权归总统

    ②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有特赦权

    ③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④在参议院的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⑤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民主党人奥巴马在美国国会大厦西侧的露天平台上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那么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对他所拥有权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②军队的总司令,战时可以行使独裁大权

    ③有权提名并经过国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④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实行否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罗斯福新政帮助美国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是苏联在国家出现严重困难进行改革的时候却使苏联走向了解体。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表现在                   (    )

    ①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②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③提出对外政策的“新思维”

    ④主张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由于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贝克的话反映了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前一段,因格鲁吉亚冲突,美俄关系空前紧张。双方领导人言辞强硬,军事上各有动作,美国军舰进入黑海,俄罗斯战略轰炸机巡航拉美。有人说,俄美之间将步入一种“新冷战”关系。但有人认为,用“新冷战”描述当前的美俄关系似不准确,冷战时代的时空毕竟不是今日的时空。之所以说“不准确”,下面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现在不存在直接对抗的两大意识形态体系

    B.现在不存在两大军事集团的直接对峙

    C.俄罗斯目前对美国的全球支配地位构不成挑战

    D.世界政治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阅读秦朝.西汉.元朝三代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据图一说明秦朝实行什么制度加强地方管理?(1分)这一制度有何特点?(2分)

    (2)据图二,西汉初年地方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存在什么弊端?(2分)

    后来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地方管理?(1分)

    (3)据图三,元代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对地方管理实行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1分)

    (4)结合图一.二.三,扼要归纳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1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 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乔治三世(英国君主,1760—1820年在位)个人统治的确立表明……王权复兴,内阁名存实亡,政党被视为大逆不道,“爱国君主”论在很大程度上已成现实。此时,“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英国政治史》

    材料三  “不过在从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政变以后,一直到十九世纪初叶,这一百多年间,英国的政治制度.议会制度还远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可言,议会的地位上升了,但是议会的成份并没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改变,议会还一直把持在土地贵族.王权的手里,贵族们独霸议会的这个局面是从中世纪一直沿袭下来的。1688年的妥协,并没有改变这种政治力量的对比。……”

    ——程西梅

    材料四  1832年6月,英国通过议会改革法。其重要内容之一,是调整选区和重新分配议员名额,有143个衰败选区或被取消,或减少了议员名额,在新兴的地区和工业城市新设了40多个选区,使工业资产阶级能够向议会选派代表。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放宽选举权的财产资格限制,增加城乡选民人数,全国选民约增加30万,由1831年的51万增加到81万,约占全国成年人口8%,工商业资产阶级的代表进入了议会,从土地贵族手里争到了部分政治统治权。

    1832年以后,英国议会还在不断地进行改革。1846年《谷物法》被废除,英国走上了完全经济自由的道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通过.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并实行单议席选区制。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到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世界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乔治三世统治时期英国政治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3分)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原因及影响。(3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英国政治变革的认识。(2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3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3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3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判刑时必须始终考虑罪犯的年龄与涉世不深。父亲的罪名或所受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 世代相传的习俗应受到尊重和服从,但其有效性不应凌驾于理性或法律之上。

    ——古罗马的《民法大全》

    材料二: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年)》

    材料三: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古罗马法的哪些思想?(4分)

    (2)材料二中近代美国政体的权力中心是什么?(1分)有何目的?(1分)

    (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的政体各有何显著特点?(2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有哪些?(2分)

    (4)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引自翦伯赞  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引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从政治上看,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三在社会制度、组织原则方面的不同点。

    (3)试分析造成材料二、三实践结果差异的政治原因,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总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