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4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选项中划线的字读音全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

    A.①(lú)边人似月②珠箔银屏(yǐ)逦开

    B.①惟(jiào)时之枕席②吴楚东南(zhè)

    C.①谁家今夜(piān)舟子②捐余(què)兮江中

    D.①红藕香残玉(diàn)秋②钗(bì)黄金合分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所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①金屋装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②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B.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嵋马前死。

    ②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C.①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②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D.①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

    ②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选项中作家与作品配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屈原/《湘夫人》/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B.陆游/《拟行路难》(其四)/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C.李白/《行路难》(其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D.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对有关文句语法修辞现象所作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栗深林兮惊层巅”一语中“栗”与“惊”均用了使动用法。

    B.“沅有芷兮澧有兰”一语用了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

    C.“缓歌曼舞凝丝竹”一句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D.“吴丝蜀桐张高秋”一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以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是一首七言律诗,该诗语调流畅,语言质朴,韵味悠长。

    B.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歌行体诗,诗题也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C.“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评价王维的话。

    D.《长恨歌》是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为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6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2.至若春和景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 记

    谢济世

    梅庄主人在翰林。佣仆三:一黠、一朴、一戆。

    一日,同馆诸官小集,酒酣,主人曰:“吾辈兴阑矣,安得歌者侑一觞乎?”黠者应声曰:“有。”既又虑戆者有言,乃白主人,以他故遣之出,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召未至,戆者已归,见二人抱琵琶到门,诧曰:“胡为来哉?”黠者曰:“奉主命。”戆者厉声曰:“吾自在门下十余年,未尝见此辈出入,必醉命也!”挥拳逐去。客哄而散,主人愧之。

    一夕,然烛酌酒校书。天寒,瓶已罄,颜未酡,黠者眴朴者再沽。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曰:“今日二瓶,明日三瓶,有益无损也。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主人强颔之。

    既而改御史。早朝,书童掌灯,倾油污朝衣,黠者顿足曰:“不吉!”主人怒,命朴者行杖,戆者止之,谏曰:“仆尝闻主言: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主人迁怒曰:“尔欲沽直邪?市恩邪?”应曰:“恩自主出,仆何有焉!仆效愚忠,而主曰沽直!主今居言路,异日跪御榻,与天子争是非,坐朝班,与大臣争献替,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主亦沽直而为之乎?人亦谓主沽直而为之乎?”主人语塞,谢之,而心颇衔之。

    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诱朴者共媒蘖,劝主人逐之。会主人有罪下狱,不果。未几,奉命戍边,出狱治装。黠者逃矣,朴者亦力求他去,戆者攘臂而前曰:“此吾主报国之时,即吾侪报主之时也。仆愿往!”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于是主人喟然叹曰:“吾向以为黠者有用,朴者可用也。乃今而知黠者有用而不可用,而戆者可用也;朴者可用而实无用,而戆者有用也。”

    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注释】 ①戆:性情憨厚而刚直。 ②侑:劝,陪侍。特指饮食方面。 ③眴:眼珠转动,以目示意。

    1.下列对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吾辈兴矣阑:尽。

    B.为来哉?胡:胡乱。

    C.有无损益:增加。

    D.由是黠者日夜伺其短:过错,缺点。

    2.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属于描写戆子对其主“效愚忠”的一组是(2分)

    ①戆者厉声曰……挥拳逐去。       ②令朴者司阍,而自往召之。

    ③遭戆者于道,夺瓶还谏。         ④养以为子,名曰戆子云。

    ⑤市马、造车、制穹庐、备粱糗以从。⑥奉命戍边,出狱治装。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为“戆子”作记,只是借题发挥,实际上是对朝廷言路及用人制度进行辛辣讽刺。

    B.作者善于通过动作和行为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描写“黠者”和“戆者”动作行为的句子,非常传神。

    C.本文语言朴实,简炼生动,虽然篇幅不长,但三个不同品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D.这篇文章把几个人物放在一起写,显得拉拉杂杂的,如果全篇只写一个人,效果会更好。

    4.翻译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8分)

    ⑴ 多酤伤费,多饮伤生,有损无益也!(3分)

    ⑵ 古人有羹污衣、烛然须不动声色者,主能言不能行乎?(3分)

    ⑶ 弃印绶其若屣,甘迁谪以如归。(2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宿洞霄宫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1.下列关于颔联写景之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取景物时动静结合。碧涧红叶,青林白云,有动有静,既表现出山的灵动,又显示了山的沉静。

    B.色彩对比强烈。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林是青色,却映白云。强烈的对比,突显出山林的美丽。

    C.写景角度多变,有俯视,有仰观;所显情韵多样,“流红叶”显得匆忙,“点白云”显得悠闲。

    D.通过想象写出了秋山绚丽的色彩。“碧”“红”“青”“白”四字展示的,仿佛铺开的彩绘,鲜艳动人。

    2.本诗题目为“宿洞霄宫”,诗中是怎样点明“宿”的?(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新城道中》(其一),完成小题。(12分)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与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诗人正打算去山里,恰好这时雨停,因而说春风极通人性,仿佛特意为之吹断了积雨。这样写,使东风带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新颖别致,饶有诗意。

    B.颔联,描写春天早晨山村晴景。诗人选择了山头、白云、树梢、初升的太阳等四种自然景物来加以描绘,并以“絮帽”与“铜钲”分别比喻“岭”与“树”。

    C.本诗第三、四两句写远景,第五、六两句写近景,意境优美,诗意盎然,散发着浓郁的山野气息,仿佛一组极为美丽的山水画卷,十分真切动人。

    D.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景致优美,令人心旷神怡,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给春耕的人们准备食物。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6分)

    3.请从修辞的角度对颈联加以赏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杜诗特讲究“炼字”。请你从“炼字”的角度对本诗第七句“终”字作一些分析品味。(4分)

    2.本诗意蕴丰富。从开头两句,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遭际与情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菩萨蛮

    李 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前人评价这首词“寓情于境界之中”,请举两例说明之。(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从前,沧州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石兽。一年暴雨,大庙山门倒塌,石兽也被撞入河中。十年后,重修山门,庙僧派人下河寻找石兽。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未见踪影。这时,一位守河堤的老兵说: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愣:这可能吗?老兵道:“我等长年在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它下面的沙子冲走,形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反复,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斗一样。”依照他的指点,寻找者果真在河的上游找到了那两尊石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