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 得软脚病(比:近来)

    ② 鹤鸣于九(皋:沼泽)

    而幼孩(字:抚养)

    ④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有时:有的时候)

    B.① 暮则东山而归(傃:向)

    裳缟衣(玄:白色)

    ③ 六国互丧,赂秦耶(率:都)

    ④ 不所怙(省:知道)

    C.① 牧以谗诛(洎:及,等到)

    ② 不其大(志:向慕)

    ③ 烟霏云(敛:聚集)

    ④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也(章:显明)

    D.① 尔植(勖:勉励)

    ② 始祸焉(速:加速)

    ③ 宛将兮(集:栖止)

    ④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哉(劫:胁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选项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  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B.后秦击赵者再  /  饮酒于斯亭而乐之

    C.草拂之而色变  /  草木震动

    D.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  /  故不我若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选项中,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②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③驼种树   ④时宾佐僚吏 

    ⑤横江来   ⑥掠予舟而西也   ⑦不赂秦    ⑧不能独   ⑨岂爱人之

    A.①⑥/②④⑦/③/⑤/⑧⑨         B.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

    C.①⑥⑦/②④/③/⑤/⑧/⑨        D.①③⑦/②④/⑤⑥/⑧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大量外国游客涌入中国,         ,可能会导致犯罪率的提高。

    ②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时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但在大反战的过程中,难免会         ,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③这些         的野山人参,是用萝卜根制作的。

    ④他虽说是个大学生,但没什么专长,现在仍然只是给别人打打工,         的,真替他担心。

    A.鱼龙混杂     泥沙俱下     鱼目混珠      不稂不莠

    B.泥沙俱下     鱼龙混杂     不稂不莠      鱼目混珠

    C.泥沙俱下     不稂不莠     鱼目混珠      鱼龙混杂

    D.鱼龙混杂     鱼目混珠     泥沙俱下      不稂不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B.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央视马年元宵节期间重磅推出了“中国谜语大会”,节目形式、内容都十分充实,再掀收视狂潮。

    C.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D.通过《中国之声》微博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独树一帜。 ,         。 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①琴没有肆意的宣泄

    ②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③从而创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         

    ④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 

    ⑤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     

    ⑥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A.①⑤②⑥③④   B.②⑥④①③⑤  C.①⑤②③④⑥  D.②④⑥①⑤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刑部尚书富察公神道碑

    袁枚

    公讳傅鼐,字阁峰。先世居长白山,号富察氏。祖额色泰,从太宗文皇帝用兵,有大功。子四人,次子骠骑将军噶尔汉辅圣祖致太平,生公。

    公眉目英朗,倨身而扬声,精骑射,读书目数行下。年十六,选入右卫,侍世宗于雍邸。骖乘持盖,不顷刻离。雍正元年,补兵部右侍郎。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公谓廷臣曰:“元恶已诛,胁从罔治。鼐事上久,能知上之用心。倘诸公心知某冤而不言,非上意也。”诸王大臣以公语,平反无算。岳兴阿者,九门提督隆科多子也。隆柄用时礼下于公,公不往。及隆败,公为上言岳无罪。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先是,公在上前尝论准噶尔情形,上不以为然。用兵数年,所言验;乃召公还,予侍郎衔,命往军前参赞。未行,仍命入宫侍起居。上违和,医药事皆公掌之。

    十二年春,命公观兵鄂尔多斯部落。中途,侦贼数万,掠地西走。公即赴拜达理,请于大将军马尔赛曰:“贼送死,可唾手取也。鼐远来,虽兵疲,犹能一战。惟马力稍竭,愿大将军给轻骑数千助鼐。事成,归功将军;事败,鼐受其罪。”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卒以马,不能穷追。事闻,天子大悦。赐孔雀翎,移佐平郡王军谋,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会贼有求降意,而盈廷诸臣皆欲遣使议和罢兵,上问公,公叩头曰:“此社稷之福也。”上意遂定。即命公同都统罗密、学士阿克敦往。公闻命驰抵策凌部落。策凌集十四鄂托、十四宰桑合而见公,曰:“议不成,公不归矣!”鄂托、宰桑者,华言十四路头目也。公叱曰:“出嘉峪关而思归者,庸奴也!某思归,某不来矣。今日之议,事,万世和好;不集,三军露骨,一言可决。”诸酋相目以退。翌日,策凌如约缮表,求公转奏,并遣宰桑同来,献橐驼、明珠等物。

    果亲王任事时,声咳所及,九卿唯唯。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世宗责公曰:“汝知果亲王何语而又误耶?”公亦不能答也。世宗崩,今上登极,迁刑部尚书。以误举参领明山、失察家人两事落职。入狱,病,刑部尚书孙公嘉淦奏请就医私第,许之。薨于家。年六十二。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羹尧以大逆诛,其党    穷:穷究,彻查

    B.卒以马,不能穷追     病:生病

    C.斩大将军马尔赛于军     徇:示众

    D.事,万世和好     集:成功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B.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C.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D.马嘿然再三/云不应/公愤激/自率所部/出与贼战/大败/之获辎重/牛畜万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羹尧被诛杀后,傅鼐能从大局出发,劝说朝廷大臣对胁从的人不予治罪,使很多人得以平反昭雪。

    B.傅鼐在到鄂尔多斯部落去的途中偶遇贼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仍大败贼军,获得皇上的嘉奖。

    C.果亲王掌权时,群臣都对他唯唯诺诺,只有傅鼐不阿从,直言不讳,当面具体指出他的错误。

    D.作者对傅鼐的举荐有误和失察家人的过失并不隐讳,对主人公生平的记叙客观真实。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疑公与隆有交,谪戍黑龙江。公闻命,负书一箧步往,率家僮斧薪自炊。

    (2)公在坐,俟王发声,听未毕,辄迎拒曰:“王误矣!”王不能堪。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题。

    恨   别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河阳,地名,唐司徒李光弼在此大败叛军。

    1.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2.清人沈德潜评论这首诗的颈联时说 “若说如何思,如何忆,情事易尽。‘步月’、‘看云’,有不言神伤之妙”。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秋声赋》里,形容“秋气”的一句描写是:            

    (2)《后赤壁赋》初冬独特的夜景诱发了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写出“上登山的极高处,下临江的极深处”的句子是            

    (3)苏洵在《六国论》里提出如果“              ,”并且坚持向西进攻,秦人恐怕吃饭都不能下咽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除夕•甲鱼

    清冷的一个早上,老萧被妻子支出门办年货。老萧是个作家,全村人都知道。但没人知道作家是做什么的。问过,做“反革命”被贬到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来之前,你老萧挣谁的钱?他答:作家协会管饭。简称就是“作协”。人咬着问:做什么鞋?老萧笑,心里却委屈着什么。

    雪残了,烂絮一样这处那处地摊着。天不清爽,没云也没太阳。老萧烦这片又浑又脏的天,路边的死草全黑了。树全精瘦,这里的土地把它们也饿着。

    进了集,头家是个馄饨铺,老萧想买一碗烫烫冷的腑脏,转念又愧怍了。他工资被停发后,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费。他饭量大,抽烟,夜里读啊写地熬灯油,已经开销掉全家收入的一半还多。离开馄饨铺,他安慰自己:这种东西还有个吃头吗?中间那点肉馅像用挖耳勺填进去的。难怪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集上只有几个卖狗肉的。几条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冻黑了。问问价,老萧走开了。常纳闷这地方怎么会有这么多狗,会养得活这么多狗?

    老萧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里,说有人等他回来帮忙写对联。老萧懂她意思:在这地方吃点好东西得瞒人。“买着肉了吗?”她低了嗓子问。

    “看看去啊。”老箫下巴指向自行车后的一只麻包,只拿眼觑她。妻子凑近,见里面一团东西正运动。她一下子半张开嘴,转脸向老萧。

    老萧从自行车后架上拎下麻包,然后对妻子掐着板眼说:“八斤一只鳖﹗”

    妻子还要有话,两个候在屋里的村邻迎出来。老萧两笔字写得不坏,但他怕偷写对联。不论城里革掉多少东西的命,作田人却仍坚持要喜要福要发财。他们要什么不碍事,手迹却是他老萧的。一旦有人告发,这个萧某某被发配到穷山恶水仍不干好事,写这种封建思想糟粕,他日子就更难过了。于是他写“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村人期期艾艾请教:连根发财的毫毛也不见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咙:哎,这是毛泽东诗词。

    快半夜时,来求老萧写对联的人稀落了。老萧提了把板斧开始围着那巨大的一只甲鱼打转,妻子孩子鼓励又恐惧地看他转。他边转边谋划:这样大个家伙该分三下里烧,中间腔膛里填上八宝清蒸;四肢头颈可以炖个汤,裙边要精致些烧,来个酿的。妻子扫他兴:锣齐鼓不齐,砧了大块一锅烩了事。

    儿子想帮他,花了一个钟头,终把这只寿星老甲鱼逗露了头。起初拿枝筷子引它咬,但眨眼它便顺住咬折的筷子缩回甲里去了。二次用只铁勺柄,它却无论如何不睬。最后用截干玉米棒温存地桶、戳、诱,它才慢慢露头。那头一露,女儿“哇!”凄号一声跑了。那是副又阴险又悲哀的头脸,高高扬起时,颈上叠起极密的皱纹。斧落下时,以脚踏住它脊梁的儿子被它掀翻,重重仰摔在地上。

    老萧振作起来:“好好烧它!烂烂地炖!”他恶狠狠指着它。

    大家伙被挖净血后放进一只大盆,之后浇上热水,老萧妻子炸着头皮去触碰它。她伤着脑筋:能入锅的似乎并不多。裙边生满寄生虫,不得不扔。四肢也吃不得,厚硬得像箍了甲胄。只剩一只大壳,她横洗竖洗,才敢放它进锅。

    半夜一点,一村人都来过,又走了。老萧搁下短掉多半的墨,快活着进了厨房。“咳,吃年夜饭喽!”

    两个孩子从火边抬起脸,焦急和兴奋已使他们目光发直。“还在烧。”妻子答道:“这只老家伙要熬尽咱家一冬的柴!”

    掀锅盖看看,浮着葱、姜、蒜的沸汤下面,那东西在锅底俨然不动,色未变,形也未变,老萧劝两个孩子先去睡,到时叫他们起。两个孩子不肯,眼期盼得更直。算算,他们有一年未见过荤了。又过一小时,一股厚厚实实的荤腥气捂上了人脸。

    天灰灰亮时,荤腥已折磨得一家四口坐卧不宁。当一只盛着全部汤和体骸的大盆被端上桌时,人被这气味弄得有些晕眩了。它太浓太醇,逗人太甚,因此人近乎要窒息在它之中。

    一切就绪,人正要朝桌中央的盆下手,院里传来闷闷的热闹。老萧站起身,掀窗帘一看,立刻木在那里。妻子孩子连问什么事这样惊吓他,他没话。全都挤到窗前,于是全没了话。一院子满是狗,满是饿走样的狗。它们一律微仰着脸,憧憬、膜拜般朝向这气味的来源。蓝的晨光中,它们闷声不响地坐着,卧着,亮着眼。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作家老萧被下放到穷山恶水的地方,足以说明那个狂热年代知识分子所经受的磨难,也说明当时社会知识分子受打击、被压制的社会现实。

    B.老萧想买一碗馄饨吃而没买,是因为这里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C.老萧家想吃点肉都得瞒着大家,帮人写对联都怕写要喜要福要发财的内容,可以看出那里的人思想愚昧落后。

    D.小说以点带面,重点写老萧家除夕吃甲鱼的情形,既写了老萧被当成“反革命”下放,又写了当时极其残酷的政治斗争和恶劣的社会环境,更暴露了那个时代物质极度匮乏的事实。

    E.老萧哄两个孩子先睡而孩子不睡,是因为孩子怕香喷喷的甲鱼会被父母吃光。

    简要说说文章第2自然段景物描写的作用。(6分)

    作家老萧为什么粗起喉咙恐吓地对村人说“哎,这是毛泽东诗词”?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题目“除夕•甲鱼”,结尾却写一院狗的情形,你认为这样结尾恰当吗?请谈谈你的观点与具体理由。(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诗人食指:我这样写歌

    李翚 庄劲扬

    “我就是喜欢写诗,就是写了几首当时那个环境下年轻人比较喜欢的诗”。2009年10月食指在中国诗坛第一次专门为他举行的作品研讨会上,作了这样的一个开场白,希望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不要用“大师”、“英雄”、“先驱”这样的词句来界定他。

    研讨会期间,食指大多时候都是低着头默默地聆听、记录,只是偶尔对专家们坦诚地对他的诗做出“文本还不够精美”、“部分诗歌在语言的美感方面还欠火候”这样的评价时,抬起头来频频点头。在历时近3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时,主持人请他再次致辞,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朗诵了他的诗作《我这样写歌》:“这首小诗完成的一刻/结束了一切精神的折磨/别人以为是不修边幅/其实我早已失魂落魄/……一个人承受心灵的寂寞/年年如此,日月如梭/远离名利,远离污浊/就这样在僻静荒凉的一角/我写我心中想唱的歌”……

    诗人喜欢朗诵。南京大学的文学评论家傅元峰副教授说,食指是那种能背下自己所有诗的人。食指点头,“这都是我呕心沥血的作品”。

    食指在诗作《世纪末的中国诗人》中说自己是“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不过,如果不是因为中考失利,他很可能成为一名天文学家。“都是5分的特优生,居然没考上,只好学文了。”

    “我是从一些批判文章里偷学的”,食指有些狡黠地笑着谈到了他的诗艺学习之道。

    “文革”期间,几乎读不到什么书了,诗歌也都是政治口号语体。但食指却找到了自己的源泉。他从《文学评论》里读到了那些作为批判对象的外国诗歌,虽然大多只是片段,他也觉得太美了。

    食指偷学的第二个源泉是刘白羽的藏书。当时刘白羽已经被造反派打倒,书房被查封,里面有很多国外的诗歌集,食指就和伙伴们从天窗翻进去“借”书来翻阅。

    第三个源泉是当时能够公开出版的国外近代诗人的诗歌,普希金、拜伦、马雅可夫斯基等等,他都阅读吸收。

    而让食指感到尤为幸运的是在写诗的起步阶段得到了“高人指点”,这“高人”就是何其芳。何其芳是最早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黑帮分子”,当时已很少有人敢去家里看望他。食指在中学课本里就学过他的诗,很仰慕他。食指回忆那天去何其芳家的情形时说,那是1967年夏天的一天,我穿一条短裤,一件背心,像小孩一样。何其芳的女儿何京颉在一篇文章里写道:“他们谈了很长时间,虽然当时郭路生只是个十八九岁的小青年,可父亲没有把他当成是小孩子,而视他为同辈人,与他滔滔不绝地谈着新诗的创作、发展,诗歌的韵律、语言等等,对郭路生所提的问题也一一做了认真细致的解答。”

    从那以后,食指就经常带着自己的诗歌去何其芳家向他请教。他说,“何其芳把我引向了正道”。遗憾的是,不久何其芳就离开北京,而食指也于1968年12月下乡去了……

    1966年——1969年,被称为“文化大革命”的第一阶段,“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论调甚嚣尘上,一派“全面内战”之势。食指却在这几年里完成了他“最为辉煌的青春期创作”,大部分代表作都是这几年写的,诗人林莽认为食指的这些作品“是对那些心灵命题的记录与回答”。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是食指1968年12月作为知青去山西时,在火车上写成的。他写道:“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翻译家戈宝权的女儿戈小丽当时与食指一起下乡到了山西杏花村,她在回忆文章中说 “一次他朗诵《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当时的两个女生还没听完就跑出厨房,站在黑夜中放声大哭。”食指的诗很快就传遍了全国有知青插队的地方。

    食指觉得幸运的是,那时大家的注意力都只集中在他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上,而没有完全解读他的那两篇长诗《鱼儿三部曲》和《海洋三部曲》。按那时的标准,这两首才是真正的“反动”诗,都直接指向了“文革”与红卫兵。

    “幸好我的诗只是在传抄,而且传到上面的是些短诗,躲过一劫”,食指这样说。

    1973年,在青春还在奔放地燃烧时,诗人却在理想幻灭爱情受挫的打击下精神抑郁,被诊断为“精神分裂”。从这一年第一次住进北京第三福利医院,直到2002年,食指在这家精神病疗养院断断续续住了12年。

    即使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食指仍然坚持思考,坚持写诗。“我知道进福利院是一种沉稳,于是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待人生”。

    2002年他从福利院走了出来,有了新的家庭,也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食指的诗作《我这样写歌》中提到的“精神的折磨”指的是他在被诊断为“精神分裂”后,在精神病医院里所受到的精神折磨。

    B.在中考中,成绩本来很好的食指却意外没能如愿去学习自己喜欢的天文学,所以只好选择去学习自己并不怎么感兴趣的文学。

    C.为了更好地创作诗歌,食指去何其芳家拜访,并与之从新诗的创作、发展谈论到诗歌的韵律、语言,一些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D.《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都是食指的代表作,其中前者形象而又贴切地写出了远离家乡的知青的心情,广为传抄。

    E.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开篇通过食指参加作品研讨会的一些细节描写设置悬念,后文通过对食指下乡和生病的详细叙述揭开悬念。

    从前三自然段研讨会期间的言行,可以看出食指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在中考失利选择学文后,哪些因素使得食指一步步到达创作的巅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诗人的笔名“食指”,意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做诗人如此,做人亦应如此。请结合全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在人类文明进程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关键的一步。一般而言,城的发展往往早于市。    ,城墙、堡垒、护城河构成防御设施,封闭是其主要特征。市的功能主要是流通,交易场所、街道是主要设施,           ,反映了由军事和政治意义的城镇向现代的经济、文化为主的城市的发展走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故事、案例阐明道理,陈述主张,可以使人觉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你创作或复述一个故事(案例),并用破折号引出一句话简述其寓意。(5分)

    示例:

    ①护士叫醒熟睡中的患者,让他服用安眠药。——有些人只知道机械地做事,对做事的目的却不了解,甚而至于南辕北辙。

    ②青蛙博士问蜈蚣:“你有成百条腿,你是怎么决定先迈哪条腿的呢?”蜈蚣想啊想,他想不清楚,而且连路也不会走了。——对本能作过度的研究,反而丧失了本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这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地,不得不长途飞行数百公里,终于发现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鸟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如果大漠中的那棵枯树仍然幸存的话,这只鸟儿也许永远也不会想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继续忍饥挨饿艰难度日终老一生。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与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