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单选题 9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 题
  1. 罗马法规定“当某个新施工是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每个市民都可以发出新施工警告”,“但是,当新施工的实施是为了公共利益时,则新施工行为将被允许,即不得向施工工人发出禁止新施工的警告”。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B. 市民拥有对政府监督权

    C. 注重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 建筑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 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 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 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 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9 题
  1.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 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手段   D. 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在对所议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 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 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

    C. 旨在制约皇权的滥用

    D. 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举制度废止后,读书人留居城市,农村中土豪劣绅慢慢取代了心存修齐治平的乡村士绅,和普通农民冲突日益尖锐。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废除

    A. 加速了农村自然经济解体

    B. 加剧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动荡

    C. 成为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源

    D. 导致农村传统道德观念丧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

    A.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

    B.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

    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

    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 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 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 受新通商口岸冲击

    D. 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胡适说:“辛亥革命以后,从前所有一切维系统一的制度都崩坏了。中央政府没有任官权,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而各省的督军都自由招兵,自由作战,自由扣留国税,自由任命官吏。到了后来,有力的督军还有干预中央的政治,中央政府就变成了军人的附属品了。离心力的极端发展,造成了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由此可见,胡适

    A.认为辛亥革命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

    B.意识到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C.坚持走社会改良的道路

    D.主张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A. 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 转嫁战争负担

    C. 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 强化物资管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新中国的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期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80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2005年签发的400万本护照中,80%是因私护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20世纪50年代护照版本体现了我国“一边倒”外交政策

    B. 20世纪70年代的中法、英文护照表明中美建交的实现

    C. 为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再注明护照限定范围

    D. 2005年因私护照数量大量增加,推动了中国加人世贸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那些著名的思想家,都对民主持批评或否定的态度,如柏拉图是拥有民主权利的雅典公民,但他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这是因为古代雅典的

    A. 民主制使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

    B. 民主制剥夺了贵族的政治权利

    C. 下层公民没有享受到民主权利

    D. 民主制不能够确保公平和正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有学者认为,和平其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其处五项原则

    A. 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 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 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 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乃惟成汤,克以尔多方,代夏作民主

    ——《尚书》

    (1)指出材料一中“民主”的含义。

    材料二作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新生的中华民国顺应世界潮流,仿照美国的政治制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国会、选举、多党制、三权分立、言论自由以及共和精神一一引进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并在其后十三年的实践中建立了完整的民主政治动作的基本规则。民初的座谈会政治虽然屡遭挫折……但它开创的民主政治迄今为止仍是中国人民努力追求的目标。

    ——林炯如《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过程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特点。(不能照抄材料中的原话)

    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的比例修改为1:1。

    (3)依据材料三说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依恃其海空军的所谓优势,不仅要保住流亡政权,更要准备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的如意算盘是“一年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材料二1976年11月,蒋经国说“吾国处于今日恶劣的环境之中,不得不忍辱负重之苦心,来处理难以忍受的事”。“吾人如不积极建设台湾,不但无法自卫,而且无法生存”。

    ——材料一、二摘自《国共关系七十年》

    材料三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一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四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之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急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只要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待。

    ——摘自台湾《中国导报》

    (1)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蒋经国的政策与蒋介石的打算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是什么?后来又有何发展?

    (3)材料三与材料四在祖国统一上有何异同?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是宣传美国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的最好载体。《时代》也比较注意对中国的介绍,很多中国人上了《时代》期刊封面人物。

    以下对《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做了粗略地调查,发现《时代》对中国的报道有以下一些:

    在1986年1月6日期刊邓小平再一次成为年度风云人物。

    1996年10月14日,王菲登上封面,成为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华人歌手,王菲被杂志誉为“流行乐女王”,全文报导王菲出道至走红经过。

    2002年李连杰随电影《英雄》登上封面。

    2002年4月期刊封面人物是胡锦涛。主题是“开始认识胡”。

    2010年10月18日期刊封面人物是温家宝,文章关注人民币问题。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红色的基调”和“一群蝗虫围绕”?

    (2)促成1972年“尼克松的中国之旅”的因素有哪些?(6)产生了哪些成果?

    (3)纵观《时代》亚洲版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报道,具有哪些特征?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