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语言应用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3分)

    A.茕(qiónɡ) (chù)恶   睥(nì)   (miǎn)池  不 (yì)

    B.(biě)进   汤(huò)   攻(xié)  (càn)头   疏(jùn)

    C.(zōu)生   (wěn)颈   (fǒu)杓  (zhēn)目  命运多(chuǎn)

    D.玉(quē)   参(shèng)   断壁残(yuán)  (xiǎng) 犬(shǐ)鸡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该犯罪分子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如果留下他,让人们听一听他的忏悔之言,将会起到更大的警示作用。

    B.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和追求,不能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因此有人指责他们百无一能。

    C.“闯黄灯扣6分”的新规定,引起车友一片非议。但有网友指出,近乎苛刻的规定不是为了扣分,是为了规范交通文明,所以在十字路口司机朋友还是要审时度势。

    D.进入高三以来,张强同学晚上总是连续学习到第二天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组是(   )(3分)

    A.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B.具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古城苏州荟萃了江南园林的精华,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等无不以流光溢彩的风姿为中外游人所倾倒。

    C.欧盟委员会去年年底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悬殊。

    D.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有约束者也。

    B.璧有瑕,请指示王。

    C.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秦贪,其强,以空言求璧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

    B.相如持璧却立,倚柱 / 不如而厚遇之

    C.赵使者蔺相如 / 左右或欲相如去

    D.得璧,传之美人,戏弄臣 / 赵王岂一璧之故欺秦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30字) (4分)

    据悉,某图书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周围建筑工地较多,民工也常常会进来阅读。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的答复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诔,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徽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指俘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狱    按:按照

    C.帝感悟,即许           报:批复

    D.公于京师使客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州里     ②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B.①奉檄诣从事,从事安致书于令    ②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C.①理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D.①众皆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B.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3分)

    译文:                                 

    ⑵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3分)

    译文:                                               

    ⑷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译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0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赏析第二句“急”字的妙用。(4分)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⑴ 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五人墓碑记》)

    ⑵ 日月忽其不淹兮,       。 惟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

    ⑶ 怨不在大,               ,所宜深慎。(《谏太宗十思疏》)

    ⑷ 顾吾念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6分)

    荒  岛

    (非鱼)

    岛,的确是荒岛。

    偶尔的闯入者看见过碗口粗的蛇吊在树上吐着长长的芯子,还有猛兽。

    民厌恶那个城市的遮遮掩掩和诡谲莫测,心怀鬼胎的人们时刻算计着别人和被算计,他怀着去死的决心登上了荒岛。让蛇吞了,让兽食了,总比让人折磨得不死不活要好。

    民来到岛上,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浅的小溪,歌唱的小鸟,奔跑的野兽,让他欣喜若狂。

    三个月过后,民觉得有点儿寂寞了。他和鸟兽尽管相处和谐,可彼此语言不通,他太需要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一个能听明白的人。于是,他下岛,说通了一个女人跟他来到荒岛,两个人的日子有了诉说和倾听。

    没持续多久,诉说和倾听变得重复、无聊,而且,两个人过日子怎么可以没有孩子呢?于是,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健壮得像一头小豹子一样的儿子。

    儿子一天天长大,在森林里跑来跑去,赤身裸体,奔跑的速度像风,爬树的敏捷像猴子。民的妻很担心,孩子要变成野人了,可怎么是好?他必须得到教化。

    负责教化孩子的老师被请到岛上,他耐心地教给民的儿子礼仪、知识。民的儿子渐渐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变得温文尔雅。到了十八岁,民的儿子提出他该结婚了,他要享受爱情。

    第五个出现在岛上的,是一位善良美丽的姑娘,她和民的儿子结了婚。她带来了她的父母和弟弟,民和他的妻与两位亲家一起吃饭,聊天儿,谈论他们的儿子和女儿。

    矛盾是偶尔产生的,来自那位教师。他因为那位弟弟骂了他,便恶毒地制造了一起谎言。民和亲家大吵一架,谁也不理会谁,除了那位教师,又没有第二个中立的人来劝诫,他们整日不说话,彼此像仇人。

    民觉得必须树立自己在岛上的威信。岛上的第九个公民来了,是一位公正的律师,他帮助民调解了和亲家的矛盾,并为民制定了岛上的公约。民作为岛主,拥有岛上的最高权力。监督公约执行的两名检察官来了,保证公约执行的三名士兵来了,这都是缺一不可的。

    随着公约的执行,其中的漏洞越来越多,完善漏洞的同时,新的职业诞生了。民的儿子成了从城市向荒岛选拔输送人员的最佳人选,他的妻则做了他的秘书,帮助登记每天都有哪些新的职业诞生,需要多少人员来补充。

    厨师、保姆、巫师、侦探、心理医生、经纪人、司机、工人、制造商、乞丐、银行家……几乎每隔两小时,就有一个新的职业诞生。民看着他手下的子民越来越多,大家天天早上向他朝拜,温顺地听他训导,实在太高兴、太满足了。

    民的儿子垄断了整个岛域经济,成了岛上的经济巨头,他的钱多得无法计算,不知道怎么去花,只知道如何去挣到更多的钱。他的父亲是岛主,那么他理所当然要拥有岛上的全部资产,他不能容忍还有那么多人从他的手里领工资,他开设了妓院、赌场、美容院、服装店,他必须让那些人把领的钱再乖乖地送回来。

    民每天站在岛的最高处——官邸的楼顶,看着岛上的变化,得意扬扬。这都是他的功劳啊,他是这座小岛的开拓者,是至高无上的王。

    森林已经砍伐得差不多了,要造纸,要造各种各样的房子,到处需要木头,森林没了,民就命令大家种草。驱逐和猎杀,让鸟兽变得非常稀罕,民命令大家紧急建造动物园,把剩余的动物保护起来。

    政变似乎在一夜之间突起,有人说民老了,要他让位,说他的儿子骄奢淫逸,横行霸道,让岛上的经济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

    尽管政变被镇压下去了,可民变得焦虑不安,他不知道那些觊觎他的权力和他儿子金钱的人藏在哪里,他们什么时候会突然再次发起政变,甚至突然枪杀他们,或者绑架他的孙子。

    民的焦虑越来越重,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岛上最权威的医生说,民患了抑郁症,他必须到一个清静的地方休养三个月,否则,他不会活过一年。

    民听取了医生的劝告,他给儿子留了一封全权委托书,要他处理岛上的一切事务。

    民乘坐一叶小舟,在一个清晨离开了岛,他的手下已经为他寻找到了另一座荒岛,他将一个人在那里静静地调养。

    小舟渐行渐远的时候,民回头看了看曾经的荒岛,现在,那是一座多么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啊!

    1.小说第4段划线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3分)

    2.“民的焦虑越来越重,整日忧心忡忡,疑神疑鬼”,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民”焦虑的原因。(4分)

    3.赏析最后一段划线句子的妙处。(4分)

    4.请探究:小说为何以“荒岛”为题目?(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宋代家训的特点

    马泓波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影响很大。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继承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载,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合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庭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庭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家》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俭朴当做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要尽力而力,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打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氏世范》)。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弟、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其中。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鉴意义。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相劝不通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庭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论述思路。(6分)

    2.请根据文章内容,分别概括宋代家训繁荣的现象及其原因。(6分)

    3.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宋代家训内容方面的特点。(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天上的繁星数得清,自己脸上的煤烟却看不见。(马来西亚)

    一个真认识自己的人,就没法不谦虚。谦虚使人的心缩小,像一个小石卵,虽然小,但极结实。结实才能诚实。——老舍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