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名句名篇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关卡/卡车       调换/南腔北调       息事宁人/宁缺毋滥

    B. 盘桓/亘古       栅栏/灯火阑珊       惴惴不安/水流湍急

    C. 淡泊/漂泊       星宿/风餐露宿        数典忘祖/数见不鲜

    D. 茎叶/颈项       蹊跷/下自成蹊       好逸恶劳/好高骛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寒暄        名信片       首屈一指       寻人启事

    B. 坐镇        液化气       再接再厉       不胫而走

    C. 狼藉        副作用       一愁莫展       通宵达旦

    D. 脚裸        化妆品       真知灼见       鳞次栉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中国,“文化”一词,古已有之。《说文解字》称:“文,错画也,象交文。”     

                              。它本身既有政治内容,又有伦理意义。

    ①“化”本义为变易、生成、造化,其引申义则为改造、教化、培育等

    ②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以及文物典章、礼仪制度等等

    ③包含着一种正面的理想主义色彩,体现了治国方略中“阴”和“柔”的一面

    ④中国古代的这些“文化”概念,往往与“武力”、“武功”、“野蛮”相对应

    ⑤“文”的本义,系指各色交错的纹理,有文饰、文章之义

    A. ⑤②①④③   B. ④③⑤②①   C. ⑤①④③②   D. ④②③⑤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李煜《相见欢》中,通过萧瑟秋意表达词人孤寂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4)“挽弓引弦”在古代诗人心中有着强烈的情结。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薄着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跃马拉弓的激烈战斗场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翠云楼里,一把火烧得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________(人名)足智多谋的形象特点;小人国里,一把火烧得皇宫烈焰熊熊, ___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之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下了好友____________(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________(人名)敏感而孤独的心。

    (2)读名著,明道理。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人物的经历,写出你从中明白的道理。

    ①小人鱼       ②贝多芬      ③保尔﹒柯察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节目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透过诗词之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在诗词题目的甄选上注重“普及性和专业性”,入选的题目大多数出自中小学课本,涵盖豪放、婉约、田园、边塞等众多类别,聚焦忠孝、仁义、爱国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材料二:下图是《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画面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段落分别介绍了这档节目的哪两个方面,请简要概括。

    ①段_________________    ②段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诗词大会》舞台画面构图唯美,寓意丰富,你能理解其中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吗?(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飞花令”本为古人行酒令的一种,原为按顺序吟诵带“花”字的诗词,答不上则罚酒。《中国诗词大会》中简化为两人依次吟诵带主题字的诗句。假如你参加了诗词大会,主体字为“酒”,请写出你能吟诵的带“酒”字诗句。

    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盛开在碗里的硬币

    包利民

    ①中午时经过一所小学门前,目光忽然被一个人所吸引。那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坐在地上,面前放一只碗。那只碗很大,现在的人家很少见到这样大的碗了。她的衣服上居然还带着补丁,她并不像别的乞讨的孩子那样,在面前竖一张纸板或者用粉笔在地上写着悲惨的经历,她只是默默地坐在那里,有着一种莫名的神情。

    ②当时正是放午学时间,那些学生成群地拥出校门,有的走向来接的家长,更多的人涌进校旁的麻辣烫、汉堡包等店铺。那些学生,和这个女孩年龄相仿,却有着迥然的神态,仿佛天地之隔。女孩的身边围拢了一些学生和家长,有的学生拿出零钱给女孩,有的在一旁观望嘻笑。

    ③女孩很奇怪,如果面前的手递过来的是纸币,她就装进口袋里,如果是硬币,就摆放在碗里,而且摆得极美观。我饶有兴致地看着,她把一枚一元的摆在碗底中央,周围是一圈金黄的五角硬币,在外围则又是一元的,看看摆不住了,便放第二层,一枚压三枚,就像一朵正在慢慢开放的花朵。我看了好久,直到她的碗里摆满了硬币。然后她小心地捧着碗站起身,慢慢地离开。

    ④我正要走,忽见女孩走进了旁边的卖麻辣烫的店里,好奇之下,便跟了过去。女孩刚一进店门,便听服务员说:“怎么还要到屋里来了?去外面!”女孩的脸一下子红了,小声说:“我想买一碗麻辣烫,带走!”然后轻轻地从碗里拣出几枚硬币。等她提着麻辣烫出来,又拐向另一边的一家书店,只是在门口犹豫了半天,终于没有走进去。我依然跟着她,她又买了一双凉鞋,很大,看样子不是给自己的,还买了一包低档香烟。口袋里的纸币已经花尽,碗里的硬币也只剩下少半。

    ⑤她慢慢地向前走,依然用一只手托着碗,就像在呵护着一朵开在掌中的花。她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还要给爸爸买瓶酒,给弟弟买个玩具……”她回头看了一眼路过的书店,眼中一丝不舍,只是没有停下脚步。我快步超越她,回头看,那只碗里的硬币依然是一朵花的形状,在阳光下闪着灿烂的光。

    ⑥我猜想,她或许有着一个极贫困的家,有着一个多病的母亲,有着一个劳累的父亲,一个小小的弟弟。本该是在鸟语书香的校园里读书的年龄,却要在大街上拿着一只碗讨钱,这是怎样的一个女孩,或许懂事、善良、自强等词语已不足以概括,就从她在碗中摆钱的行为来看,她便远远超越了这些。也许是因为她的心中有着美丽的花,她才能把那些硬币摆放成如此鲜艳的形状。是的,和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她已低到尘埃之中,可是那些最美的花,往往都是开放在尘埃里。

    ⑦这个夏日的午后,我的心被碗里那些闪光的硬币温柔地击中,将那些蒙在心上的尘埃荡起飘尽。也曾艰难过,也曾在黯淡中挣扎,或许那样的时刻,我的心里有执著有坚强,可是同这个女孩相比,却少了最重要的东西。我曾抱怨过,也曾嫉妒过,更是愤恨过,世界在我的眼中,一度如此冷漠丑陋。可这个孩子,她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美好,即使在如此的生活中,她还能让心上开出花来,而不是结出老茧,真的让人惭愧不已。

    ⑧感谢这个穿着带补丁衣服的女孩,那些盛开在碗里的硬币,映亮我生命中那么多阴暗的角落,更像一汩清泉,悄悄浸润,涤尽那些经年尘埃。眼中的世界一下子美丽清新起来,看着女孩渐远的背影,才发觉,生活,竟是如此可爱!

    1.通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和提示,补充空缺的内容。

    ①“我”奇怪小女孩莫名的神情与独特的硬币花儿。

    ②“我”好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谢小女孩和碗里的硬币照亮“我”的生命。

    2.文章第②段为什么要写放午学时的“那些学生”?

    3.结合全文,请理解第⑦段画线句中“我”所少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4.试分析文章第⑧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飞机上不能打电话”是骗你的吗?

    ①美国FCC(联邦通信委员会)先是宣布坐飞机可以上网,又宣布从2013年12月12日起,坐飞机还能打电话——如果你所选择的航空公司允许的话。

    ②FCC主席强调,这并非决定,还需要上级——美国运输管理局同意。但从技术上来说,FCC确实承认了“飞行过程中拨打电话所产生的信号会干扰飞机控制信号”的问题早已经解决了。

    ③其实,1991年,FCC首次出台禁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规定,就不全因为手机很“危险”。当时这项禁令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的使用是通过地面基站的,而当你快速从一个区域移动到另一个区域时(飞行时),基站切换过于频繁,会加重基站的工作负担。其次才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有可能干扰飞机的电子系统。

    ④没错,“有可能”。事实上,手机的无线电波会干扰飞机这种事,从来没有真正被实验证明过。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就有人报告一架飞机偏离正常航线的事故,并猜测因为受到收音机干扰(当然,类似的报告不止一例)。于是,美国的FAA(美国联邦航空局)和RTCA(美国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开始联手对此进行研究。万万没想到,研究了半个世纪也没有结果……大量的模拟实验——包括在真实航班上和实验室里进行的,从来没有观测到明显的干扰结果。

    ⑤可是人命关天,虽然FCC曾经在2007年左右犹豫过是否要取消关于电子设备和手机的禁令,但仍然“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由于不同频段的信号隔离和屏蔽技术的提高,这项无法被实验证明的“安全隐患”也逐渐被消除,电子设备和飞机经过设计已经确认可以互相兼容了。

    ⑥当然,如果这项新的规定被航空公司采纳,那意味着航空公司将需要在飞机上安装信号接收器,满足乘客手机与基站信号的交换,1991年FCC发布“手机禁令”的主要理由也就不复存在了。

    ⑦并不是美国独自在试水。早在2008年,欧盟就开始批准乘客在飞机上使用手机和移动设备,比如欧洲的维珍大西洋公司就允许无线的数据连接,但只允许6个人同时打电话;汉莎航空的一些航班允许通过手机连接数据,但不允许打电话。阿联酋航空允许乘客随便打电话。

    ⑧有趣的是,在FCC的新规定出台以后,大家吐槽的并不是在飞机上使用手机不安全,而是,“大声打电话会干扰别人,会对我们登上飞机后共同进入的社会空间构成干扰”。《纽约时报》这样解释FCC的行为——它确实是在试图给我们想要的东西:飞行时能够使用数据、上网、收发邮件等。

    ⑨所以,“或许旁边就坐着一个(打电话的)大嘴婆,但至少你能在Twitter上抱怨一下她。”

    1.FCC首次发布“手机禁令”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段中划线句子“如果你所选择的航空公司允许的话”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本段是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飞机上不能打电话”很可能成为历史,也许你下一次坐飞机的时候就已经解除了“手机禁令”。你认为解除“手机禁令”可能带来哪些便利和不良影响?针对可能的不良影响,你有什么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升序》)

    (二)匡衡①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②,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③文不识④,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⑤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⑥给以书,遂成大学⑦。

    【注释】①匡衡:汉朝人。   ②不逮:指隔壁烛光透不过来。逮,及、到。    ③大姓:大户人家。    ④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⑤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⑥资:借。    

    ⑦大学:大学问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食     ①主人日再食             ②食不饱,力不足

    B. 备     ①右备容臭               ②前人之述备矣

    C. 鲜     ①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芳草鲜美

    D. 舍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②屋舍俨然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语段(一)采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先从语段(二)中概括出来一个成语,然后再分析两个文段中主人公都取得了成功的原因,并从其中任一角度谈谈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诗歌鉴赏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展现出的美丽画面。

    2.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中的“争”“啄”两个动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作文。

    (1)题目:生命因       更美丽(诚信、宽容、阅读、合作……)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的材料,然后作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