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材料作文 1 题, 13 题
简单题 1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韩三平从四川大学毕业后进入四川峨嵋电影制片厂,做了一名照明工。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让人热得汗水直流,他还要上上下下地调度灯光设置……他工作勤快,肯动脑,很快做了场记,之后,又由场记做到副导演、艺术中心主任、导演。他说,人生要勇于追求,不断地创造价值,这样才能彰显意义。

    韩三明是个矿工,18岁便开始挖煤生涯。他皮肤黝黑,长相普通,因为在影片《三峡好人》里扮演四处找媳妇的挖煤工而出了名。有人说,这回老韩可放了光了,他说,我不是演员那块料,还是老老实实挖我的煤,一样能养家糊口。

    韩三平执著于梦想并为之努力,终于获得了璀璨的人生。韩三明抛弃意外而来的“功名”而安稳于实际生活,一样过得怡然自得。可以说,韩三平和韩三明的不同追求都是人生的智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共 13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勖勉(xù)      越俎代庖(páo )       寒伧(chen)       三聚氰胺(qíng′àn)

    B、谂知(shěn)      掎角之势(jǐ)          潦水(liǎo)     命途多舛(chuǎn)

    C、缱绻(qiǎn)    谆谆告诫(zhūn)      叨光 (dāo)     不省所怙(hù)

    D、弄堂(lòng)    惊魂甫定(pǔ)        搭赸(shàn)       冯虚御风(pí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午时将近,文殊院中僧人们在经历了一上午的劳作和念经参禅后,相继进入饭堂食用一天中的第二顿斋饭,这种钟鸣鼎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宁静。

    B、村东镇海尔专卖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店已经出售了近300件“家电下乡”产品,但一些假冒伪劣产品鱼龙混杂,不仅坑害了消费者,而且败坏了“家电下乡”的名声。

    C、上海世博会展示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科技、文化的精华,像这样规模空前的活动,我们能够有机会躬逢其盛,实在是难得。

    D、3G手机价格不低廉,信号不稳定,所以目前在我国手机市场方兴未艾,并未得到多数用户的青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统计,今年我省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共29.1万人,比去年增加多达5000人以上。

    B、尽管作为欧盟成员国的希腊经济总量有限,其债务危机不足以使美国经济受到直接冲击,但是仍然会间接影响美国经济的复苏进程。

    C、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的恶化不仅给世界带来动荡和不安,也会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和稳定。

    D、世博园开园以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参观的人流一直络绎不绝,截止5月9日17时30分,累计检票人员入园已达19.59万人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 ___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

    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低碳生活”      创新生活     廖先旺

    “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

    目前的主流看法是,导致气候变化的过量碳排放是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笔者以为,对占主流、有共识的“低碳生活”理念主旨可以概括为“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如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这一理念的主要内涵,还可再简化为“勤、俭”二字。

    “低碳生活”这一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近几百年来,以大量矿石能源消耗和大量碳排放为标志的工业化过程让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当然也正是这一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也令它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习惯于“高碳”模式,并形成了全球的“样板”,最终导致其自身和全世界被“高碳”所绑架。在首次石油危机、继而在气候变化成为问题以后,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和“低碳生活”理念才幡然觉悟,有了新认识。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因此“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低碳生活”理念也就会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世界被气候问题所困扰,但世界是由不同地理环境、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组成,我们必须各自做出努力在这一理念上达成共识,共同行动。在目前阶段,我们还必须在全面、公正、有区别的原则下处理如下难题:短期与长远利益的协调,国家与全球利益的冲突与共赢,行业经济与整体经济利益的博弈与调整,国家意志与社团利益的对立统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共享与互助等。由此足见,要将“低碳生活”理念真正转化为现实,会带来怎样的挑战。

    “低碳生活”最根本的挑战是,它要求人类改变自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生产消费理念,特别是那种消费至上的消费文化。现有世界流行的主流经济理论基本建立在消费至上、消费者至上、竞争优先的基础上,它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却也一度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虽然消费至上看起来是美好的目标,但以“低碳生活”理念看来,它却是牺牲人类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所以,选择“低碳生活”理念,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拿出足够的政治勇气来进行一次资源和利益的再协调和再分配,而且我们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能力,并准备相应的行动手段来审视我们的消费习惯。

    “低碳生活”向人类提出的是前所未有的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理论与选择模式,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创新,创新我们的生活模式,以保护地球家园、为人类未来造福为宗旨。

    (摘自2009年12月07日《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低碳生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低碳生活”这一新理念的主要内涵就是“适度吃、住、行、用,不浪费,多运动”。

    B、目前的看法是,“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

    C、“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防患未然”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

    D、“低碳生活”理念着眼于人类未来,虽是新概念,却反映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工业化过程使发达国家在碳排放上遥遥领先于发展中国家,也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上领先于其他国家。

    B、在人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过量碳排放导致气候变化,发达国家对高耗能的生产消费模式才幡然醒悟。

    C、要解决世界气候问题,在现阶段不仅必须全面公正有区别地处理好多难题,还要接受低碳生活理念。

    D、消费至上竞争优先的理论提高了社会生产的高效率,也导致了生产与消费领域不受控制的高碳排放。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低碳生活的理念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B、低碳生活理念与消费至上截然不同,消费至上是牺牲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短视行为。

    C、解决世界气候问题的主要方法应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就是要改变消费至上的文化。

    D、将低碳生活理念转化为现实,就能够全面地有效地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古有愚公谷③,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皆不得为真愚。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透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予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焉:  兼词,于之。

    B、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独:  副词,竟然。

    C、得泉焉,又买居之                居:  居住。

    D、漱涤万物,牢笼百态              牢笼:包罗,囊括。

    2.下列句子分别遍为四组,全都说明愚溪“见辱于愚”原因的的一组是 (   )

    ①嘉木异石错置  ②其流甚下  ③峻急多坻石  ④善鉴万类   ⑤幽邃浅狭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通篇写“愚”,从“予以愚触罪”,到“以愚辞歌愚溪”,借愚溪风景抒发自己被埋没受屈辱、不得志,不得不愚的悲愤心情。

    B、“愚溪”三易其名,称“冉溪”是以居者姓氏为之命名,称“染溪”是以                  溪水功用为之命名,作者称其为“愚溪”则是以居者性格特点为之命名。

    C、宁武子在无路可走时佯愚,颜回整天听孔子讲学,从来不提相反的见解,貌似愚蠢,但他们都不是真正的愚笨。

    D、文章以愚为线索,把自己的愚和溪水的愚融为一体。前两段基本上是记叙,在记叙中抒发感情,后三段则主要是议论,在议论中发表感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5分)

    (2)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5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3分)

    ________

    (2)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5分)

    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名篇名句默写。(两题任选一题,5分)

    (1)王勃《滕王阁序》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潦水尽而寒潭清,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闾阎扑地,②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③__________________,彩彻区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2)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多写“泪”的诗句,其情韵非常丰富,比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春望》中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国破家亡时内心的伤痛;唐代朦胧派诗人李商隐《锦瑟》中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一副奇美且让人想象无穷的画面;宋代的市井诗人柳永《雨霖铃》则用“③__________________”抒写离愁别恨。“西风紧,北雁南飞,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远的校园 (节选)

    谢冕

    蒲公英小小的种子,被草地上那个小女孩轻轻一吹,神奇地落在这里便不再动了——这也许竟是夙缘。已经变得十分遥远的那个八月末的午夜,车在黑幽幽的校园林丛中旋转终于停住的时候,我认定那是我一生中最神圣的夜晚:命运安排我选择了燕园一片土。

    燕园其实并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步余;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但这小小校园却让所有在这里住过的人终生梦绕魂牵。其实北大人说到校园,潜意识中并不单指眼下的西郊燕园,他们大都无意间扩展了北大特有的校园观念:从未名湖到红楼,从蔡元培先生的铜像到民主广场。或者在北大人心目中,校园既具体又抽象,他们似乎更乐于承认象征性的校园的灵魂。

     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我的校园回忆包蕴了一段不平常的记忆。时代曾给予我们那一代青年以特殊的机遇,如今思来,可说是痛苦多于欢愉。我们曾有个充满期待也充满困惑的春天。一个预示着解放的早春降临了,万物因严冬的解冻而萌动。北大校园内传染着悄悄的激动,年轻的心预感于富有历史性转折时期的可能到来而不安和兴奋。白天连着夜晚,关于中国前途和命运、关于人民的民主和自由的辩论,在课堂、在宿舍、在湖滨,也在大、小膳食厅、广场上激烈地进行。 这校园与我们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他永远不灭。

    这真是一块圣土。数十年来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这更是一种精神合成的魅力。科学与民主是未经确认却是事实上的北大校训。二者作为刚柔结合的象征,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把这座校园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的现象加以考察,便可发现科学民主作为北大精神支柱无所不在的影响。正是它,生发了北大恒久长存的对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与追求。

     这里是我的永远的校园,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那里行进着一些衣饰朴素的人。从青年到老年,他们步履稳健、仪态从容,一切都如这座北方古城那样质朴平常。但此刻与你默默交臂而过的,很可能就是科学和学术上的巨人。当然,跟随在他们身后的,是更多的学生,作为自由思想的继承者,学生们默默地接受并奔涌着前辈学者身上的血液——作为精神品质不可见却实际拥有的伟力。

     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它不同于父母的繁衍后代,但却较那种繁衍更为神妙,且不朽。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生活在燕园里的人都会把握这种恒远同时又是无形的巨大的存在。那是一种北大特有的精神现象。这种存在超越时间和空间,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这是一片自由乡土。从上个世纪末叶到如今,近百年间中国社会的痛苦和追求,都在这里得到积聚和呈现。沉沉暗夜中的古大陆,这校园中青春的精魂曾为之点燃昭示理想的火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学者,从这里眺望世界,用批判的目光审度漫漫的封建长夜,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落后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近百年来这种奋斗无一例外地受到阻遏。这里生生不息地爆发抗争。北大人的呐喊举世闻名。这呐喊代表了民众的心声。阻遏使北大人遗传了沉重的忧患。于是,你可以看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思的面孔总有一种悲壮和忧愤。北大魂——中国魂在这里生长,这校园是永远的。

     怀着神圣的皈依感,一颗偶然吹落的种子终于不再移动。它期待着一种奉献,以补偿青春的遗憾,并至诚期望冥冥之中不朽的中国永远绵延。

    1.开头写校园“小”的用意是什么?(4分)

    2.文章内容中从不同的侧面涉及北大的精神,请分点概括北大精神的含义。(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北大是“永远的校园”,请分点阐释。(6分)

    4.请你从写作思路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本文做简要鉴赏。(6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葛朗台太太的形象(不超过10个字)。(5分)

    葛朗台太太是一个干枯的瘦女人,皮色黄黄的想木瓜,举动迟缓、笨拙,就像那些生来受折磨的女人。大骨骼,大鼻子,大额角,大眼睛,一眼望去,好像既无味道又无汁水的干瘪果子。黝黑的牙齿已经只有不多的几颗,嘴巴全是皱皱褶,长长的下巴颏儿往上钩起,像只木底靴。可是她为人很好,真有裴德晨埃家风。克罗旭神甫常常有心借机会告诉她,说她当初并不怎么难看,她居然会相信。性情柔和得像天使。忍耐功夫不下于给孩子们作弄虫蚁,少有的虔诚,平静的心境绝对不会骚乱,一片好心,个个人可怜她、敬重她。

    葛朗台太太的形象是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根据下面的情景和要求,代拟一段对话。(4分)

    情景:一青年学生与一老教师相约登山,各负一行囊。学生要替老师背负。老师婉拒,学生坚持。

    要求:(1)老师要说出婉拒的理由,学生坚持的理由要有针对性;

    (2)符合情景与身份,语言得体。

    老师婉拒说:                     

    学生坚持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请仿照画线句续写两个句子。要求:①符合人物的经历。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25字(6分)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当宝玉洞房花烛时,林黛玉在病榻上焚烧诗稿,把爱情变成一缕青烟;当李甲背信弃义时,________;当张生挥鞭远去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