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写作 1 题
简单题 1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间谍    万不得已        尽量 (jīn)      参差不齐 (cī)

    B.嫉妒    异曲同功        造诣 (yì)       兴尽悲来 (xīng)

    C.决窍    班门弄斧        挫折 (cuò)      翘首以待 (qiào)

    D.敝端    望而却步        咀嚼 (jué)      宁缺毋滥 (níng)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墨画看上去似乎只有一种颜色,其实________三原色及世界上其他所有的颜色。

    ②据研究,孩子早期的一些特殊表现,预示着他在某些方面具备一定的________。

    ③商场中多家摊位售卖的羽绒服上有关填充物的标识不清,特别容易________消费者。

    A.包罗  素质  诱导             B.包罗  潜质  误导

    C.包括  素质  误导             D.包括  潜质  诱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大批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

    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口腔科不仅拥有10台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台,其他配套设备,如超声波设备、激光治疗机等新手段也经常使用。

    B.教育专家蔡笑晚说,他的6个子女有5位博士1位硕士,是因为家庭教育首先将孩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了首位。

    C.受气候变化和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亚太地区在2015年之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计划将面临挑战。

    D.政府应该加强管理,打击借口职业介绍为名对高校毕业生进行欺诈、传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诗作有《短歌行》《观沧海》《白马篇》等,人称“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蒲松龄,其作品《聊斋志异》被人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C.老舍,其小说《骆驼祥子》以及话剧《茶馆》《龙须沟》等,具有浓郁的北京风情。

    D.巴尔扎克,其作品《人间喜剧》系列,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黄道周,福建人。家贫业农,事亲以孝闻。天启间入翰林。时在翰林者,多雍容养望,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同列皆钦重焉。

    辽事方急,毛文龙自诩镇江之捷,当关者欲藉之收觉华岛,渐图河西。上其议于朝,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已而,文龙卒无成。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崇祯元年,起原官。明年,辽督袁崇焕杀毛文龙。道周固策文龙不足恃,至是,独抚膺

    谓关门之祸自此始。无何,后金兵大入,薄京师。帝震怒,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崇焕言由阁臣钱龙锡。狱具,龙锡当死,道周闻之,叹曰:“安可使主有杀辅臣名!”上疏救之。疏入,上大怒,降旨切责。道周不挫,复疏言:“养兵多年,物力已殚。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徒隳士气,而伤大体。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一当荷戈,燎原扑火,此臣所大愿也。”上益怒,竞削籍。然龙锡亦竟减死。

    九年擢右中允。时首辅温体仁以为灾眚兵戈,皆群郡邑无状所致,非重治无以惩,屡起

    大狱。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道周上言:“天下神器,为之有道,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龌龊琐人,何足共图大计乎?”体仁衔之。

    既负重名,天下望以为相。是时杨嗣昌夺情,用为兵部尚书;而宣大总督卢象升丁艰

    嗣荐陈新甲代之,亦自丧中起复。道周儒者,念国家即乏人,奈何数以墨縗从事,贻后世笑,

    慨然思论之。上竞相嗣昌,道周不与焉。上素知道周学行,以其性偏执,非救时相。

    十七年,北都陷。唐王用为吏部尚书,郑芝龙跋扈,道周引祖制抑之。有隙,自请出驻

    广信,芝龙龁之,无兵无饷,兵溃被执,至南京死焉。

    【注】①关:指山海关。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弄权误国,崇祯登基后自缢而死。③夺情:封建时代官员在服丧中因国事需要被国家要求停止服丧,继续为官。  ④丁艰:古代称遭遇父母之丧为丁艰,也称丁忧。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金兵大入,薄京师               薄:迫近。

    B.体仁衔之                         衔:怀恨。

    C.道周不与焉                       与:参与。

    D.道周引祖制抑之                   抑:约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道周乃作《矫轻警惰文》以讽之/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B.即杀一龙锡,无益于边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C.而上以为能,益信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天下神器,为之有道/视为止,行为迟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黄道周有政治远见的一组是

    ①魏忠贤用事,道周拂衣归            ②当发兵饷百万,道周独决其非策

    ③即军中逮袁崇焕,究主者            ④臣故不自量,欲历疆场,观要害

    ⑤簿书刀笔,非所以绳削天下之具也    ⑥有隙,自请出驻广信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道周在进入翰林院后,写了《矫轻警惰文》一文来讽劝其中一些养尊处优的官员,

    因此得到同僚的敬重。

    B.黄道周认为,如果不制止袁崇焕杀死毛文龙,就会使边关的形势变得更加危急,也

    就会更加让人痛心忧虑。

    C.黄道周先后两次就治钱龙锡死罪上疏,结果都让皇帝十分震怒;虽然如此,钱龙锡

    最后却也成功得以减死。

    D.黄道周从儒者的传统角度来审视时局,对皇上起用杨嗣昌、陈新甲提出了异议,认

    为这样将会贻笑于后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部分断句。(5分)

    又问:“诗与丈之辨?”答 曰 二 者 意 岂 有 异 唯 是 体 制 辞 语 不 同 耳 意 喻

    之 米 文 喻 之 炊 而 为 饭 诗 喻 之 酿 而 为 酒 饭 不 变 米 形 酒 形 质 尽 变 啖 饭 则 饱 可 以 养 生 可 以 尽 年 为 人 事 之 正 道 饮 酒 则 醉 忧 者 以 乐 喜 者 以 悲 有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者。如《凯风》《小弁》之意,断不可以文章之道平直出之,诗真可已于世乎?                                (吴乔《答万季野诗问》)

    【注】凯风、小弁:均为《诗经》中的篇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第I卷文言文中,明崇祯帝认为黄道周“性偏执”,不是能够挽救时局的人。清乾隆帝却认为黄道周“立朝守正”,是“一代完人”。根据原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黄道周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7分)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

    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

    C.五六两句写游山之趣:沿着溪水行至尽头,还可以坐下来看白云从岩岫间生起。

    D.七八两句中说,作者偶遇山中“林叟”,与之谈笑言欢,竟不舍得让老人回家。

    (2)这首诗三、四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各是哪个字?请结合诗意作简要分析。  (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在下面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8分)

    (1)故不积跬步,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________,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5)霓为衣兮风为马,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苏轼《定风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5题。

    陆龟蒙《冶家子言》中说:“吾祖始铸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意思是他的祖辈是做农具的,每年春耕开始的时候,农具销量很大。有意思的是,文中的“东作”被人注释为“春耕生产”。其实,不仅仅“东作”是“春耕”,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东”这个方位词总是与“春”这个季节词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古代诗词中,“春风”就总是被说成是“东风”:比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还有“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更有“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等,简直就是东风的解释了。

    为什么在中国“东”这个方位词总是可以替换“春”这个季节词?这是中国的季风气候使然。简单地说,春夏来临,太阳很快地把热容量小的大陆晒热,陆地上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上升,气压变低;海洋由于热容量大,升温较慢,与同一时段的大陆比,海洋上气压相对高,因此海洋上的空气向大陆流动。秋冬以后,这个过程正好相反。所谓季风就是指这样一年中方向有规律转变的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大范围的空气流动。中国的东面是浩瀚的太平洋,西面是亚洲内陆。春天,有季风从东面或东南而来,因此,东风也就可以包含春风的意思。

    但是仅仅这样说,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因为东西南北这些地理方位词,都关涉到叙述者的位置。对有的人而言是东,但对另外的人来说却是西,南北亦然。对中国东部,尤其是中原地区而言,春天的风是从东面或东南面的大海吹来,但是对于中国其他地区而言,季风或从西南的印度洋吹来,或从西北的北冰洋和大西洋吹来,固此春风就不应该是东风。另外,东南季风势力也有限,只能吹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此线以西,春风也都与东无关。东南季风吹到的内陆最深处,正是中国的农牧分界线。由此可见,中国人把春风叫东风是中原人的视角占有了主导话语权。就文化而言,中原地区农耕民族的文化是中国的主流文化,因此中原地区的视角就成了全中国的视角,并影响到中国人称春风为东风。在语言中,凡是涉及地理方位的词,都有一个话语权的问题,以谁的视角叙述,谁的视角方位词流行,就看谁的影响力大。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陆龟蒙将“东作”注释为“春耕生产”表明,在古代中国东风就是春风。

    B.亚洲内陆和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促成中国东南季风在春夏期间出现。

    C.在古代中国,不能掌握主导话语权,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有办法明确。

    D.东南季风的影响,使中国的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古代中国的主流文化。

    2.中国人为何把“春风”叫“东风”,请根据原文内容作简要概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橘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妈妈我想……

    “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为1966—1995,活了29岁。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的孩子。

    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或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妈妈我想你

    “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如今词语泛滥,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大树在风中呼吸,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取材于《人民日报》)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中第二段有关树叶、枝条、秋天等的景物描写,形象肃杀残败而又伤怀,为后文

    墓碑后文字的出现烘托了气氛。

    B.“字大,歪歪扭扭,如在奔跑、踉跄、直至摔倒”,此一句含蓄婉转地表达了作者对

    孩子拙笨的书写状态的担忧。

    C.“‘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是说妈妈永埋地下,想念妈妈却永不得见且无

    能为力,让人内心深为震撼。

    D.文中例举颜真卿、司马迁、方苞意在说明并强调孩子的孤苦无助,进而写出了人世

    间人情的冷漠与世态的炎凉。

    E.文中结尾处将文字与周围的山川草木作比,主要是想表明,文字因为记录了人间真

    情而具有了感人肺腑的力量。

    2.解释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意。(5分)

    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3.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与思考?结合文意作简要概括。(6分)

    4.文中说:“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联系自身的读写实践,谈谈你对汉字“芳香高贵的成分”的体察与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写作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恐龙灭绝了,但留下的化石依然显示出它们曾经的强大;孔子去世了,但儒家的思想依然影响着今天人们的思考;北京奥运结束了,但奥运的精神依然振奋着每一位参与者的心……那些过去了的一切,虽然已经从人们眼前离去,但它们背后的某些东西也许永远不会在我们心中消失。

    请以“________依然在”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