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国语》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种现象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      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      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个人土地所有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春秋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得以初步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

    ①铁制农具的逐步推广

    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③一些诸侯国扶植个体小农经济的改革

    ④曲辕犁的发明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突出特点是少投入多产出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户籍管理,鼓励人口 增长。这种现象与下列哪种情况最为相关 :

    A.防止由于人口流动而造成社会动荡   B.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

    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的农业水利工程   D.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的兵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 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

    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

    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 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 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 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 易”的形式进行。右面关于“三角 贸易”的示意图中,①处的“商品” 应为             

    A.黑奴        B.工业产品

    C.茶叶、丝    D.财富、原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传统文化是现代流行文化的重要灵感源泉。《青花瓷》这 首歌在同学们中间广为传唱,“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传神地表达了青花瓷的特点。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花瓷的出现要早于青瓷、白瓷

    B.青花瓷的烧制成功,使瓷器与书画的结合更为紧密

    C.青花瓷是一种彩瓷,景德镇是其重要产地

    D.元代以后,包括青花瓷在内的瓷器大量销往海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 史实的是

    A.流通铜贝                 B.“市”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明清时期阻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抑商和海禁政策

    ③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  ④小农经济的顽强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代人口有1亿,耕地面积5.6亿亩;鸦片战争前,清代 人口达到4亿,耕地只有11~12亿亩。相对于宋代,清代养活这么多人口主要依靠(  )

    ①改进生产工具②精耕细作  ③推广玉米、蕃薯等高产作物④扩大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清人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以下对此诗中提到的“国初” 之政策所做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直接原因是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B.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C.其根源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该政策实施后中华文明在世界的领先地位有了保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中期以后,官府工匠可交纳“班匠银”代替服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募制的调整        B.私营手工业的兴起

    C.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D.手工业内部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的佃农“朝登垅亩,夕贸市廛”;浙江秀水县的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该现象突出反映了

    A.农村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步发展

    B.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水平提高

    C.农民能够支配自己全部的劳动产品

    D.农业与市场的经济联系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在印尼雅加大博物院收藏有不少书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两件釉外云彩大盘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这主要是:

    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

    C.反映各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 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

    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

    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形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蚕······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蚕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材料说明了国内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

    B.材料说述现象是伴随着西方国家掠夺中国的原料而发展起来的

    C.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

    D.蚕茧业的兴旺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世纪60年代的福建,“间有商人向外国人雇买洋船,仍须与外国人合伙。是不仅资其管驾之力,实须购其修葺之料也……”这一现象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

    A.反抗封建势力的压迫       B。反抗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C.对封建势力妥协           D. 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至20世纪初“外货风行,土布渐归淘汰”,洋布战胜土布,最根本的武器

    A.洋布外观漂亮    B.洋布广告充斥 C.洋布引领时尚    D.洋布价格低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大函集》中说:“吾 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 明代徽州商人余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 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 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 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 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 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 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 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 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 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意大利)塔维亚尼:“1988年3月,在庄严的政 府官厅里举行有纪念意义的《新版哥伦布资料汇集》首发 仪式时,我们明确地指出:这个热那亚人的伟大业绩是一 个发现,但它不能也不应该就这样被认为是独占的。这不是欧洲中心论的问题,而是整个旧世界——包括中国、 印度和日本当时都不知道新世界的存在,然而,上千年以来,在新世界里有许多居民,其中一些已达到相当高的文 化、文明和能力水平。”

    材料二 : (墨西哥)马丁内斯:“对1492年10月12日是应该庆祝还是应该纪念?许多人对此有争议。……西班牙语言文化学者和保守派人士似乎想不惜一切代价地庆 祝‘发现传教’500周年,而左派思想家则主张进行单 纯的纪念,这样的纪念可使对‘蹂躏一冲突’或‘不和’的 分析占一席之地,甚至可使争论继续下去,以便指责欧洲 列强实行种族灭绝,并且以某种方式讨回旧债”。

    材料三 : (哥伦比亚)波萨达:“500年前征服者来到美洲, 我们现在称之为‘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的这种人种和社会现象也便开始存在。……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不过是三种血统、三个人种和三 种文化的聚合和交融,其结果就是发生了一个至今仍未结束的极其复杂,又充满痛苦的混合过程。这混合就是 美洲土著、欧洲人和非洲人这三种血统和文化的大混合。当然,黑人这个因素不是所有拉美国家都有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欧洲、拉美学者在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评价上有几种观点?

    (2)对“庆祝”“哥伦布”“发现”美洲500周年,欧洲、拉美学者各是什么态度?

    (3)你是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宴,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洋务派开始在通商口岸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如:1861年,中国第一个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立;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差不多同时,一些民用企业也相继成立。

    材料三:中国洋务派从鸦片战争中以朦胧的非系统的形态,萌动着对域外文明的新知,洋务运动在创办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同时,积极的派遣留学生和创办新式学堂,1862年创立北京同文馆、1865年在福州创办船政学堂,均开有关教育之先河。

    洋务派是域外城市文明的感知者,同时也扮演着清王朝的掘墓人。故有论者讽刺洋务派实质上是“种豆得瓜”。

    请回答:

    (1)材料一为我们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2 分)

    (2)材料二中“近代企业”的含义是什么?(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带有近代性质的企业为什么最早 在通商口岸出现?(4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洋务派是“种豆得瓜”?(6分)

    (4)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研究洋务运动确立了“守旧与创新”的主题,如何理解这一主题的含义?(4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