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默写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2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熨帖(yùn)箴言(zhēn)恃才傲物(shì)返璞归真(pú)

    B.忖度(cǔn)呼吁(yù)泥古不化(nì)翘首远望(qiào)

    C.恫吓(hè)媲美(bǐ)不容置喙(huì)掎角之势(jǐ)

    D.按捺(nà)隽永(juàn)戛然而止(jiá)乳臭未干(xi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睐制高点墨守成规毋庸置疑

    B.震撼连锁店言简意赅声名雀起

    C.追溯名信片情有独钟察言观色

    D.磋商绊脚石一如即往礼尚往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身垂范,开创了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网络问政”新风,并将其引向深入和常态化。

    B.2011年2月18日晚6时,在经历了260天的密闭飞行后,中国志愿者王跃走出登陆舱,成功踏上模拟火星表面,在“火星”首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C.造成“用工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经济发展方式过于粗放,区域规划,产业布局不尽合理,未能对用工需求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等等。

    D.2010中国国际航空体育节在山东举办,来自美、英、日、俄……等18个国家和国内近30个省市的近千名飞行员为这一盛会献上了他们的航空“绝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国学经典是华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凝聚了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和传统文化,是蕴蓄常理常道、教导人生常则常行的文献。

    B.2010年中国GDP毫无悬念地超过日本,跻身世界第二,值得关注的是,从政府到民间,面对这样的成绩却似乎“无动于衷”,普遍认为“意义不大”。

    C.苏东坡的《潇湘竹石图卷》,匠心独运,使人在窄窄画幅内如阅千里江山,是以竹石寄托文人情怀的中国画典范之作。

    D.范曾在艺术上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并处心积虑,创造了一大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象,开创了“新古典主义”艺术先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未来五年,国家将通过改造棚户区、建设公租房等方式,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供给,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

    B.人大代表提议,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填补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法律空白。

    C.六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D.凭借着在本届澳网比赛中的超强发挥,李娜成为第一个晋级大满贯赛决赛的亚洲球员,从而奠定了她中国体坛一姐的宝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被文人所轻视的界画

    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是当今国画发展的前提。无论是大写意,还是工笔花鸟,都是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然而,据今已有数千年的传统绘画技法——界画,却遭到相当长时间的冷落。

    中国画传统技法界画,起源很早,据史书记载,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界画的技法日见成熟。唐代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记》一书中高度评价了隋代画家展子虔的界画,他还评价了董伯仁的界画是“楼生人物,旷绝古今”。到了唐代,李思训父子的界画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他们父子继承了隋代展子虔的画风,并有较大的发展,界画技巧更为成熟。故宫博物院收藏有几件李派风格的作品,其中《宫苑图》描画工细,设色浓丽,金碧辉煌,洋溢着唐王朝欣欣向荣的时代精神。

    界画,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故名。明代陶宗仪所著《辍耕录》,把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十三种,即佛菩萨相、玉帝君王道相、金刚鬼神罗汉、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蠃走兽、人间动物、界画楼台、一切旁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而界画并列其中。

    界画讲究的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画面处理上运用了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等对比绘法。界画以画建筑物见长,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盛极一时的宗教建筑,成为界画的主要题材。数万间佛寺落墨于数万计的图本,可谓是“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难得尽言。”但是,界画也有其自身的弱点,由于过分精细,画者不仅要具有极深的绘画功底,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少文人画家为了挥洒自如,纵情于一时灵感,不太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久而久之,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这种艺术上的偏见一直延续至今。因此,自从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清代的袁江、袁耀和1979年去世的江西画家黄秋园。在18世纪下半叶、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的将近200年时间里,界画艺术领域是一片荒凉的废墟。然而,在元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元代有几位画家因向皇宫献界画而被重用,甚或升官。其中最著名者为何澄、王振鹏。何澄曾向皇帝进献界画佳作《姑苏台》、《阿房宫》、《昆明池》,得到皇帝器重,官至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王振鹏很得元仁宗赏识,献上《大明宫图》,竭力迎合,仁宗赐他在秘书监任职。在献画风气的影响下,不少文人画家从事界画,即使非专职,亦兼而能之

    令人欣喜的是,界画在中国美术教学,特别是工笔画教学中,仍有一席之地。也许界画与昆曲有着同等的命运,如何改变文人对界画的轻视,使这一传统的绘画得以延续,很值得我们一思。

    1.关于“界画”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界画”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因在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而得名。

    B.“界画”突出的特点,主要是严谨工丽、端庄雍容、准确、细致。

    C.“界画”主要运用对比绘法处理画面,如动静结合、粗细相兼、方圆对应。

    D.“界画”以画宗教建筑为主,并以工笔技法配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独立门类。

    2.下面不属于界画日渐没落原因的一项是

    A.界画过分精细,要求画者必须具备极深的绘画功底。

    B.大多数文人画家为了纵情于一时灵感,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界画创作上。

    C.由于艺术上的偏见,人们视界画为工匠们所为,而不屑一顾。

    D.18世纪初以来的约300年间,中国画坛上仅仅出现过3位有建树的界画家。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界画和大写意、工笔花鸟画,都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的延续。

    B.界画产生于晋代,到了隋朝技法日见成熟,在唐代到达顶峰。

    C.何澄因向皇帝进献界画《姑苏台》、《阿房宫》、《大明宫图》而得到皇帝器重。

    D.界画在中国美术工笔画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说明其命运已大大改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玉渊潭的槐花汪曾祺

    玉渊潭的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

    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我跟养蜂人买过两次蜜,绕玉渊潭散步回来,经过他的棚子,大都要在他门前的树墩上坐一坐,抽一支烟,看他收蜜,刮蜡,跟他聊两句,彼此都熟了。

    这是一个五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高高瘦瘦的,身体像是不太好,他做事总是那么从容不迫,慢条斯理的。样子不像个农民,倒有点像一个农村小学校长。听口音,是石家庄一带的。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我问他是不是枣花蜜最好,他说是荆条花的蜜最好。这很出乎我的意外。荆条是个不起眼的东西,而且我从来没有见过荆条开花,想不到荆条花蜜却是最好的蜜。我想他每年收入应当不错。他说比一般农民要好一些,但是也落不下多少:蜂具,路费;而且每年要赔几十斤白糖——蜜蜂冬天不采蜜,得喂它糖。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是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有那么简单?也许她看中了他的脾气好,喜欢这样安静平和的性格?也许她觉得这种放蜂生活,东南西北到处跑,好耍?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四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他们结婚已经几年了。丈夫对她好,她对丈夫也很体贴。她觉得她的选择没有错,很满意,不后悔。我问养蜂人:她回去过没有?他说:回去过一次,一个人。他让她带了两千块钱,她买了好些札物送人,风风光光地回了一趟新繁。

    一天,我没有看见女人,问养蜂人,她到哪里去了。养蜂人说:到我那大儿子家去了,去接我那大儿子的孩子。他有个大儿子,在北京工作,在汽车修配厂当工人。

    她抱回来一个四岁多的男孩,带着他在棚子里住了几天。她带他到甘家口商场买衣服,买鞋,买饼干,买冰糖葫芦。男孩子在床上玩鸡啄米,她靠着被窝用勾针给他勾一顶大红的毛线帽子。她很爱这个孩子。这种爱是完全非功利的,既不是讨丈夫的欢心,也不是为了和丈夫的儿子一家搞好关系。这是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孩子叫她奶奶,奶奶笑了。

    过了几天,她把孩子又送了回去。

    过了两天,我去玉渊潭散步,养蜂人的棚子拆了,蜂箱集中在一起。等我散步回来,养蜂人的大儿子开来一辆卡车,把棚柱、木板、煤炉、锅碗和蜂箱装好,养蜂人两口子坐上车,卡车开走了。

    玉渊潭的槐花落了。

    1.请简要概述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作用。(4分)

    2.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养蜂人的性格特征。(4分)

    3.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

    4.文章以“玉渊潭的槐花盛开”为开头,以“玉渊潭的槐花落了”为结尾,这种写法给你哪些启示?(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契诃夫[俄罗斯]康·费定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年轻时有一个梦想:想成为一个秃头的干瘪小老头,并且在一间好办公室的大写字台后面呆着。

    有一次,他说:“我写生活。”

    是的,他写生活。他的主人公的数量和类型是丰富的。只有最伟大的小说家可以在由他们的想像力所诞生的人物的丰富和不同面貌上与契诃夫相比。

    与最伟大的小说家们以自己的人物表现出整个时代的特性一样,契诃夫以自己的典型人物和形式表现出19世纪最后四分之一时期那永远离去的俄国的形象。

    由于契诃夫在他的艺术中所介绍的社会的无限广阔性,似乎可以把他与巴尔扎克相比拟。

    他生活在一个大世界中,并把这个大世界引向自身,进入阿列克辛市、梅里霍沃庄园和雅尔塔那封闭的角落。大世界并没有给他以安宁。他也没有找到安宁。“干瘪的小老头”只是他想装装样子而已,为的是躲避日常生活的缠扰,独自一人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急于想参加战争的契诃大决定,必须以一个医生,而不是记者的身份上前线——因为医生将看得更多。这是他的天性——想看得更多。

    “如果我是医生(他写道),那么我需要的是病人和医院;如果我是文学家,那么我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间,而不是在小德米特罗夫卡……我需要哪怕一小部分社会和政治生活,哪怕是很小的一部分,而这种面徒四壁的、没有大自然、没有人、没有祖国、没有健康和胃口的生活——并非生活。”

    我们的时代以新的目光注视着契诃夫。它发现了契诃夫——这位复杂的、有时不可企及的深刻的作家。

    幽默家和独幕轻松喜剧的作者,为自己时代极为喜爱的契诃夫受到许多问题的折磨:我为什么写作?需要我吗?艺术家的事业是什么?我的文学职业的目的是什么?

    “多余的人”概念的创始人,没落社会黄昏的写生画家,最精细的心理剧和短篇小说及长篇小说的作者契诃夫说:

    “我认为最最神圣的东西,是人的身体,健康、智慧、才能、爱情和摆脱权力与谎言的绝对自由,最后两项无论如何得表现出来。这就是我将遵循的纲领,如果我能成为一个大艺术家的话。”

    “人们对我作了这样那样的解释。总之,各种荒诞无稽的话!而我——首先只是个人……我热爱大自然和文学,憎恨抱残守缺和专横霸道。”

    我们是否在作家契诃夫身上发现了一切?不,远非一切。

    但是对我们来说,现在尤为意味深长地、悦耳地响起《海鸥》里那段著名独白中的话:

    “我爱这水,这树,这天空,我感觉到大自然,它唤起我身上强烈的情感和无法遏止的写作愿望。但我可不是个风景画家,我只是个公民,我爱祖国,爱人民,我觉得,如果我是作家,那么我有责任谈人民,谈他的苦难,谈他的未来,谈科学,谈人的权利,等等,等等”。

    1.文章第二段中“他说‘我写生活’”一句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2.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请选择两种写作手法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其表现作用。(4分)

    3.“我们的时代以新的目光注视着契诃夫”,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4分)

    4.根据契诃夫的观点,探究一下作为一个艺术家(文学家)应该如何进行艺术创作?(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妖术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③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④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③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④翳形术:即隐身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觇之觇:暗中观察

    B.倚剑危坐危:端正

    C.烛之,则纸人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爽:心里踏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今君乃亡赵走燕

    B.急击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为犬血模糊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

    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

    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

    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4分)

    (2)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3分)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南柯子·忆旧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注:仲殊,宋代僧人。

    (1)“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2)词中“花”的含义是什么?结合全词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默写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组,6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劝学》)

    渺渺兮予怀,。(苏轼《赤壁赋》)

    (2)曾子曰:“君子,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或因寄所托,。(王羲之《兰亭集序》)

    (3),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李白《蜀道难》)

    (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诗经》)

    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无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把下面长句改写为3个短句。要求:不改变句子意思,句子要通顺。(4分)

    朝鲜拥护和平全国委员会发言人2日在平壤发表了指责韩国和美国执意谋求反朝对抗和侵朝战争,毫不关心北南对话、缓和紧张局势及和平问题的谈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为庆祝建党90周年,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上联,续写下联。(4分)

    九十载求索岁月,华夏崛起日新月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观察下面丰子恺漫画《建筑的起源》,说明漫画内容,并写出两点启示。(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2 题
  1. (1)请以“弹拨我想像的琴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犹如加法,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做着加法,知识增加,物质增长,思想增强,但也随之而烦恼增多;人生,又如减法,物质欲望何时休?有人在减消费,减享受,减名利,平淡简单生活。人生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加法与减法。增加的同时也在减少,减少的同时也在增加。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