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强化                              B.“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C.社会政局动荡                              D.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水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时人”所说的“吾村”应位于我国(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京津地区     D.东南沿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鸦片战争以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先进的中国人为了实现富国之梦兴办实业,试图以经济振兴实现民族独立,结果都失败了。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发展近代化的前提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D.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中,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

    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现了根本性突破。这一“根本性突破”的表现是(   )

    A.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创建经济特区,发展外向型经济

    C.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B.开放上海浦东

    C.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被海内外人士誉为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经济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 (   )

    A.深圳特区      B.海南特区     C.港澳特别行政区      D.上海浦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

    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美妙的荷兰景致。那一座座深褐色的传统风车不仅是荷兰的标志,还见证了荷兰17世纪作为“海上马车夫”的经济奇迹。对“海上马车夫”的确切理解是(   )

    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只能依靠替别国运输商品赚钱

    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全球化”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

    A.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B.新技术对世界面貌的改变

    C.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其中“转变”的含义是(   )

    A.东方从属于西方格局的形成                  B.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民族主义萌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段  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

    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

    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

    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这表明斯大林(   )

    A. 初步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

    B. 尝试以市场调节发展经济

    C. 摒弃意识形态差异谋发展

    D. 抓住机遇推进国家工业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针对罗斯福新政,美国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罗斯福的改革不够彻底,他们希望罗斯福不仅能解决美国当前的危机,更能解决诸如阶级、贫困、种族等美国社会深层次的问题。该观点①看到了新政的本质②赞同社会改革③反映了社会底层的利益④期待社会公正(   )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华尔街日报》2011年8月的一篇文章指出,英国有25万人要等待18个星期以上才能得到治疗,而过去十年全国医疗系统的支出翻了一倍;2002年到2008年,法国和意大利的暴力犯罪,分别上升了近15%和38%;截至2011年6月,欧元区的失业率为9.9%,25岁以下人群的失业率为20.3%;近一半的欧洲人,因年幼或年老的缘故而被归为“依赖”型,在工作年龄段人群里真正在工作的只有64%……下列评论,与材料意思一致的是(    )

    A.人民的生老病死都交给政府 

    B.欧洲非常富有,可以让公民用不着工作

    C.必须改革老式的欧洲社会福利模式

    D.向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福利保障理念已深入人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 .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  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

    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B.反对消费

    C.主张经济自由放任      D.反对国有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2009年3月,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撰文提出,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代替美元,充当一种超主权储备货币即“世界元”。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实。这最能体现的是(   )

    A.政治多极化趋势

    B.经济全球化趋势

    C.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D.经济区域集团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2009年8月12日报道,在就保护美国图书、音乐以及电影的对华出口问题上,WTO裁定中国败北。12日,世贸组织裁决称,中国政府不得硬性规定要求美国知识产权所有者只能与政府控管的公司做交易。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具

    B.其做法严重侵犯了我国的国家主权

    C.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美国,不同的业界,不同的人士,对“新经济”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一点,即人们越来越感觉到新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目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着新的影响。对此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信息技术是“新经济”的重要内涵

    B.对“新经济”的理解因人而异

    C .新经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在美国问世的

    D.“新经济”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近”,世界变  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   )

    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日新月异

    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观察下图,如果选择一个最符合这一历史现象的现代化术语为其命题,最恰当的是?(   )

    A.知识经济化   B.商务电子化C.信息网络化   D.经济全球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24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丝绸之路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得到了迅猛发展。截止2006年,近7万家跨国公司,其产值已经达到世界总产值的40%,贸易额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对外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90%。

    材料四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背景与影响两个角度分析材料二的新航路与中国丝路的不同。(4分)

    (3)观察材料三曲线图,指出世界贸易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怎样的发展态势?导致这种态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依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简要说明这种趋势的利与弊。(6分)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谈你对丝绸之路的认识。(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2分)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4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第一次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3)结合史实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成为“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