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一场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正在互联网线上线下如火如荼地进行。活动规则极为简单,挑战者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同时向自己的三个朋友发起挑战。

    ②关于“冰桶挑战”的起,一个广为认可的说法是,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及其朋友们发起了这项活动。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并让世人对这种被称为“渐冻人”的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据悉,目前针对ALS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一般是2至5年。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就是ALS病的患者。

    ③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美国《大西洋月刊》15日称,Facebook上参与这个话题的网友已达1500万人次。参与者包括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金刚狼”休·杰克曼、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等。名人效应带连锁反应。短短两周内,ALS协会已经收到近400万美元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的4倍。不过“认怂”的名人也有。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被点名后,并没有选择湿身,而是选择用捐款支持该活动。这几天,这桶冰水已浇至中国。在新浪微博上,“冰桶挑战”是排名第一的热门话题,短短几天,阅读量已达数亿。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优酷土豆CEO古永锵、奇虎董事长周鸿祎、百度董事长李彦宏等都完成了各自挑战。可以想象的是,国内掀起的“冰桶”热,动静也不会小。

    ④然而,在“冰桶”热背后,却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舆论。一部分网友不屑于一些名人在传播公益的同时夹带“私货”,批评该活动是炒作多于公益;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达到目的就好。笔者以为,单从宣传角度看,该活动确实达到了目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病症,唤起世人的同情心。从这点上说,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冰桶挑战”有别于传统的公益项目,它借助于社交网络和短视频的快速传播能力,给公益植入了互联网基因,使得未其他公益活动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但另一方面,尽管活动参与者的初衷或许不错,不过指名道姓击鼓传花式的传播方式,虽说造成了很大影响,实际上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⑤“刻奇(Kitsch)”一词于德语,原意为“媚俗”或者“自媚”。因昆德拉的作品而广为人知。后,“刻奇”被用于形容一种网络现象,可以理解为“虚假的崇高”“灵魂的虚肿症”。“刻奇”的一种结果就是,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谁要是不加入这场情感洪流,就会被定义为居心不良。我们在网上常见的诸如“不转不是中国人”“你必须懂的10条做人道理”等这些提法,都是“刻奇”的表现。

    (摘编自2014年0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1.下列关于“冰桶挑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冰桶挑战”规则非常简单,挑战者要么往自己头上浇一桶冰水,并录下视频上传至网络,要么在24小时内向美国ALS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

    B.美国一位身患ALS的波士顿大学棒球手弗雷特发起了“冰桶挑战”活动,“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在于筹款。

    C.借助于社交网络的力量,“冰桶挑战”迅速传播;名人效应又带连锁反应,扎克伯格、比尔·盖茨等名人的参与为ALS协会带了更多的捐款。

    D.“渐冻人”病目前还没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患者存活期只有2至5年,让世人对这种罕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也是“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之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介绍“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及起,指出了“冰桶挑战”活动所承载的公益性。

    B.③段指出“社交网络”有力推动了“冰桶挑战”的迅速传播,表明由于名人效应引起的连锁反应,媒体给予关注,多方助推使得“冰桶挑战”成为热门话题。

    C.④段提出舆论对于“冰桶挑战”有不同看法,作者认为,单从宣传角度看,该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我营销,但其传播方式却是一场“刻奇主义”的胜利。

    D.⑤段紧承④段,提出“刻奇主义”一词的及含义,并借此指出“冰桶挑战”是一场网络媚俗,表明作者对这场活动所持的态度是否定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冰桶挑战”搭载近年快速发展的社交网络,快速在社交网络中传播,尤其是借名人效应,使得它在短时间内成为热门话题。

    B.从“冰桶挑战”活动的规则看,它实则是以一种崇高绑架别人意志的“刻奇主义”,尤其是名人,一旦被点名,便身不由己。

    C.从“冰桶挑战”活动的目的看,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举措实则是一种最符合“冰桶挑战”活动本意的做法,值得我们称赞。

    D.当某个东西被赋予感伤、崇高的意义之后,便容不得别人不被感动与感伤,这类网络现象中的“刻奇”表现是虚假的崇高和灵魂的虚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砍头、杀头……

    何有才

    夏日的余辉洒在翠绿的山坡上,远处的村庄已是炊烟袅袅,牛儿和墩儿正赶着牛走在回家的山道上。

    “墩儿,下学期我要到县城读书去了。”

    “咋的呢?”

    牛儿说:“我爹说吴老师普通话不准,老说‘穿汤话’,怕误了我的前程,叫我转学,你和我一起走吗?”

    “这,我得问问我爹。”墩儿答。

    第二天早上,墩儿显得很忧伤,他说:“我爹说你爸是村长送得起,我妈还躺在床上生病,要我在本地发展。”

    上学的路上,两个娃再没说一句话。

    初秋,牛儿和墩儿坐在县城东南火车站对面的小山坡上,孩子们的正前方,一列火车正冒着白烟,铁轨闪着青灰色的光。

    “墩儿,我拉你城里,其实是让你也看看这火车。”

    墩儿拍了一下牛儿的肩头,乐咪了眼说:“我晓得。牛儿,这火车行驶的声音,我觉得咋像砍头、杀头、砍头、杀头呢?”

    牛儿细心地听了一会儿说:“咳!还真像,你真会形容。”

    两个娃越捉摸越觉得乐,你拍一下我的屁股,我戳一下你的腋窝,“咯咯……”地笑着、搂着滚下了坡……

    一天,山村的教室里,同学们表情严肃地听吴老师读报,报上讲,一列火车运送救灾粮去灾区,救命粮层层分发后,有的地方,农民却没有得到一颗粮,……不少官被撤了职,进了监。

    吴老师的普通话虽不标准,但极富感情,小伙伴们受到了感染,一个个小拳头握得紧紧的。

    不知有谁冒出一句:“我没坐过火车,火车像黄牛那样叫吗?”

    同学们哈哈大笑。

    “有哪个见过火车,能描述一下吗?”吴老师脸露微笑地问。

    只见墩儿倏地站起,昂着头说:“我见过,火车像条龙,它启步由慢到快,轰鸣声真特别,砍头、杀头、砍头、杀头……叫个不停。”

    孩子们听了既新奇,又羡慕,小脑袋直点。

    “不要笑,墩儿说得很形象,这是火车在提醒人们,哪个人敢坑农、害农,是要犯杀头之罪的……。”吴老师说着,亲切地走到墩儿面前,摸摸他的头。

    小伙伴为墩儿的精彩回答鼓起掌。

    又一天,县城火车站,严老师班上的同学在站台上听站长讲安全,站长叫小学生放学过铁道要遵守交通规则,要留心列车。

    牛儿举手发言:“我们晓得,火车时吼着要砍头、杀头、砍头、杀头的,不当心,当然会掉脑壳的。”

    同学们笑个不停。

    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西装毕挺,留着分头的严老师先总结活动,后提高嗓门说:“……语言要规范,火车声只会是吭哧、吭哧、咔嚓、咔嚓、轰隆、轰隆……咋会是砍头、杀头呢?”严老师甩了一下散在前额上的亮发,略带磁性的嗓音中透出严厉:“动不动就砍头、杀头,哪有那么多要杀头的,不晓得想些啥?”

    牛儿眼里泪花直闪,羞愧得低下了头。

    “现在的社会是经济社会,没听说过吗?只要能挣钱,撑不死胆大的,只会饿死胆小的……有了文化,就会把知识变成钱,有了钱你就能穿皮鞋,不穿草鞋,家里就会有电视机、洗衣机,……你们要一门心思搞好学习,长大才有作为,今后出去,用不好的词就不要乱用,懂吗?”

    牛儿一张脸胀得通红,似懂非懂。

    二十多年后,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乔墩(墩儿)在一次山体滑坡大营救中,为了救出最后一个农民兄弟,不幸被崩塌的山体掩埋,当地人为乔县长塑了一尊雕像……。

    数年后,市交通局长熊牛(牛儿)在工程发包过程中受贿数额过大,东窗事发被投进了监狱。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写出了乡村环境的优美和生活的淳朴,为人物的出场提供了特定的环境,也告诉我们在农村大有作为。

    B.牛儿的爹认为吴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怕误了牛儿的前程,叫他转到城里去上学,可见牛儿的爹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C.“上学路上,两个娃再没说一句话”是因为墩儿说的他爹的一句话,暗含了牛儿的爸爸是贪官的意思,惹恼了牛儿。

    D.二十多年后墩儿和牛儿的不同结局很难说和二十年前的事情有必然的联系,这二十年的事又没有交代,因此这篇小说很不成功。

    E.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墩儿和牛儿的对比,吴老师和严老师的对比,墩儿的同学和牛儿的同学的对比等等,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2.“不知有谁冒出一句:‘我没坐过火车,火车像黄牛那样叫吗?’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①小伙伴们受到了感染,一个个小拳头握得紧紧的。

    ②牛儿的眼里泪花直闪,羞愧地低下了头。

    4.墩儿和牛儿的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简要说明。(8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马约翰与清华体育

    ①从1914年到文革前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凡在清华读过书的学生都会在操场上看到一个惹人注意的身影,他金发黄眼、高鼻梁、深眼窝,脖子上扎着领结,下身无论冬夏都穿着一条短裤,他总是不停地奔跑并大声喊着:“干!干!干!’’他就是体育教授马约翰。

    ②马约翰在清华服务长达52年之久,一生从事他所热爱的体育事业。他培养和造就了清华师生热爱体育锻炼的风气,树立了良好的体育传统,使清华体育长足发展。许多老师称他是学生健康的原动力,是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③他是清华体育的倡导者。过去,各大学都不设体育课,至今西方许多名牌大学亦没有体育课程。而清华却从建校初始就把体育课摆在重要位置。那时,清华全校的中国教师、外国教师和校长都因为学生不肯出运动,而主张采用强迫锻炼的方式: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钟,学校就将图书馆、教室、宿舍都锁起,让学生出活动,出玩。但有一些学生仍躲在树底下看书,马约翰就东跑西跑去说服他们,他要学生们主动、活泼、自由地玩儿,自己去活动。不会活动不会玩儿的,他就耐心教,渐渐地学生们习惯于体育活动,对他也有了很深的感情。清华体育的普及,都是由他倡导起的,学生们深受其益。

    ④马约翰认为体育能增进国人的民族自尊、自强意识。有一次,他跟校长周诒春谈到“清华每年要送出一百学生到美国去,送出的学生,总要像样一点,不能送去“东亚病夫”,若干年后,陈省身曾回忆到学生中有一个说法:“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⑤马约翰一向不把获得健康的肌体看作体育教育的主要的、唯一的目的,他认为“体育的功效,最重要在培养人格,补充教育的不足"。在训练学校的体育代表时,他特别强调运动员的体育道德。他说:“球可输;运动道德可不能输。运动员不能说假话,不许欺骗,不许踢人、压人、打人。”当时华北各校,都愿意同清华比赛,通过这种具有良好体育风尚、秩序井然的比赛,各校成绩都提高了。

    ⑥马约翰不但是体育的实践者,而且有一整套的体育理论。早在1928年暑期,他就与学校其他体育教师举办过“清华暑假体育学校",结合教学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体育理论的研究。在从50年代到60年代这段时间里,他在多年实际工作的基础上,写出了多篇关于体育理论研究的文章,发表在《新体育》和《新清华》等报刊上。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体育教育工作的论述,其中许多已经成为至理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例如“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泉"“体育是养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身心健康;因而必须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体育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美术、音乐等均有广泛的和内在的科学联系”等,这些名言无一不闪烁着智慧与真理的光芒。

    ⑦马约翰热爱体育教育工作,只为了自己的信念,从不计较名誉、地位与得失。罗家伦做校长以后,他瞧不上体育,认为体育部还有教授,不成体统。于是他将马约翰降职降薪,改为教员。马约翰没有理睬他。对于罗家伦的这种做法,教授们都看不过去,劝马约翰辞职。马约翰婉谢了他们的好意。不久,他带了清华足球队到天津去参加华北足球赛,赢得了华北冠军。回校时,学生燃放爆竹,热烈地欢迎马约翰,把他从西校门抬了进。罗家伦一看体育也能为学校争光,马上就升他做了教授,恢复原职原薪,而且还送他一个银杯。马约翰对此却认为:“他们其实是完全不重视体育的。他们把体育只是当作一个沽名钓誉的工具,当做一块招牌。”

    ⑧马约翰经历了清华几个不同的时代,历尽艰难曲折,但始终勤勤恳恳、一心一意地工作在清华的岗位上,成为一名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同时,他还担任过国家运动队总教练、全国运动会总裁判等,他不仅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今日,马约翰先生的塑像耸立在西区体育馆南侧,只见他眼睛注视着前方的西大操场,露出慈祥的笑容,像是仍在关注着操场上正在锻炼的学子们。

                      (选自齐家莹《清华人物》,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马约翰为清华体育事业奋斗52年,因为他的倡导,而有了清华体育运动的普及,他曾被称为清华生气勃勃的一个象征。

    B.对不爱运动的学生,学校采用强迫的简单办法,马约翰则与此不同,他对体育样样精通,能够积极劝导,耐心教授。

    C.学生把清华的体育馆与北大的胡适之相提并论,说明清华学生高度认同马约翰,认为马约翰的魅力与胡适之的魅力不相上下。

    D.由于马约翰强调体育道德,华北各校都愿同清华竞技,成绩普遍提升,说明优秀的体育成绩主要于良好的体育道德。

    E.本文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位卓越的体育教育家的风采,表达了作者对传主的由衷敬意。

    2.马约翰“受到清华师生的尊重,也受到了全国体育界的敬重”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并分析。(6分)

    3.文章第⑦段记述马约翰与罗家伦之间的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马约翰在体育教育中给予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热爱体育事业,重视体育道德,致力于体育普及。请就其中一点,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9分)

    万恭,字肃卿,南昌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南京文选主事,考功郎中。寿王丧过南京,中贵欲令朝王妃,恭厉声曰:“礼不朝后,况妃乎!”遂止。

    四十二年,寇通州,帝方急兵事。以兵部右侍郎蔡汝楠、协理戎政侍郎喻时不胜任,调之南京,欲代以郑晓、杨顺、葛缙,手诏问徐阶。阶以晓文士,顺、缙匪人,请命吏部推择。帝乃谕尚书严讷越格求之,遂以湖广参政李燧代时,而命恭代汝楠。恭上选兵、议将、练兵车、火器诸事,皆报可。明年,燧罢,众将推恭,恭引疾。及用赵炳然,恭起视事。于是给事中胡应嘉劾恭奸欺。恭奏辩,部议调恭。诏勿问。恭不自安,力请剧边自效。乃命兼佥都御史,巡抚山西。甫至,寇犯龙须墩,恭伏兵击却之。未几,寇五万骑至朔州川,恭与战老高墓。列车为阵,发火器,寇少却。忽风起,火反焚车,寇复大至。诸将殊死战,寇乃去。事闻,赉银币。巡抚故无旗牌,恭请得之。滨河州县套寇东掠,岁凿冰以防,恭为筑墙四十里。教人以耕及用水车法,民大利之。

    会河决邳州,运道大阻,已遣尚书朱衡经理,复命恭以故官总理河道。恭与衡筑长堤,北自磨脐沟迄邳州直河,南自离林迄宿迁小河口,各延三百七十里。费帑金三万,六十日而成。高、宝诸河,夏秋泛滥,岁议增堤,而水益涨。恭缘堤建平水闸二十余,以时泄蓄,专令浚湖,不复增堤,河遂无患。

    恭强毅敏达,一时称才臣。治水三年,言者劾其不职,竟罢归。《明史·万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功郎中                     历:经历

    B.寇通州,帝方急兵事               逼:迫近

    C.恭上选兵、议将、练兵车、火器诸事      列:陈述

    D.滨河州县套寇东掠               患:担心

    2.以下句子中,全都全都表明万恭“有才干”的一组是(    )

    ①众将推恭,恭引疾          ②寇犯龙须墩,恭伏兵击却之  

    ③巡抚故无旗牌,恭请得之      ④教人以耕及用水车法

    ⑤给事中胡应嘉劾恭奸欺       ⑥恭缘堤建平水闸二十余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

    3.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恭秉礼行事。寿王的灵柩经过南京时,宦臣想要担任南京文选主事的万恭朝见王妃,万恭义正词严地拒绝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B.万恭勇于担当。皇帝为战事着急,想要找合适的人选代替不能胜任作战任务的几位官员,下诏问徐阶,徐阶就推荐了万恭代替蔡汝楠。

    C.万恭用兵作战讲究谋略。在贼寇进犯龙须墩时设伏兵退敌,老高墓一战他巧用火攻使得对军退却。

    D.万恭在水利建设方面有贡献,他在治理水患时,沿河修建了平水闸,根据季节泄洪或者蓄水,不再增高堤坝,黄河却未再出现水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部议调恭。诏勿问。恭不自安,力请剧边自效。(5分)

    (2)治水三年,言者劾其不职,竟罢归。(5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卜算子•漫兴  

    辛弃疾①

    千古李将军,夺得胡儿马。李蔡为人在下中,却是封侯者。

    芸草去陈根,笕竹添新瓦。万一朝家举力田②,舍我其谁也。

    [注]①因遭小人诬陷,辛弃疾被罢去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官职,赋闲在江西铅山县期思渡附近的瓢泉别墅。此词写于他人生的低潮时期。②力田:乡官名,掌管农事。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并向往大江永恒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中告诫人们不吸取历史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对人生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日的中国,反腐之网已撒向各处。一些身负案底的官员一改往昔的危言危行,在“宁遇阎王,莫遇老王”的心理暗示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B.网站9月12日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埃博拉病毒已经夺走了2400人的生命并有4784人被感染,该病毒在西非正如火如荼地蔓延开。

    C.继去年11月新田集团与恒大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开发协议之后,今年8月份碧桂园集团也与新田集团签下合作开发协议,至此洞林湖区域的商业地产开发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D.在“女大学生失联”这一话题持续发酵的过程中,有些媒体和网友提醒公众此类事件短期高发的态势其实并不存在,而只是部分媒体大张声势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日,由于柯震东、房祖名、高虎等耀眼的明星纷纷倒在毒品之前,使得人们再度关注起了毕淑敏20年部“深挖毒品”的纪实作品《红处方》。

    B.不论是民间舆论,还是国家战略,都在从取消“黄金周” 转向“带薪休假”,因此,撤销“假日办”,成立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是顺时应变之举。

    C.郑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三病区主任开芸提醒广大市民,“冰桶挑战”存在健康风险,并非人人适合,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者更须禁忌莫要参与其中。

    D.“智能、低碳、绿色、环保”一直是航空港区的建设主题,此次港区的规划仅公园就有19个,主要依托老寨遗址、大寨遗址、苑陵故城等现有文保单位和小清河、梅河、黎明河、马沟等现有河流进行规划设计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式现代派小说”包括王蒙等的意识流小说、宗璞等的荒诞小说和刘索拉等的“观念”意义上的现代派小说。     ,     , __    ,     ,     ,     ,并对中国新时期小说时间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①在这些小说中,事件与人物性格的展开均无固定的时空顺序及因果逻辑

    ②而王蒙等进行的小说变革,则从结构技巧、思维变换和展现风格等视角,改变了以往的小说形式

    ③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意识流”小说

    ④文本结构是按照人物的心理及“意识”流程演绎故事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悲欢离合一

    ⑤从传统意义上说,中国小说长于通过描写外部现实世界,即描摹人与人之间的故事关系表现人物性格及其命运

    ⑥它成为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中最普遍的时间形式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①④③⑤⑥  D.②⑤⑥①④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作为科学家,波特尔与罗勒尔曾提出一种激励模式(如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表述这种激励模式。(60字左右)(5分)

                  正确方向

    激励       努力        绩效       公平评价绩效      心理满足

    必备技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从新课改的视角看,教师不应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他将“游客”引入佳境,自由观赏、探究奥秘,但当“游客”对巍然高耸的建筑群茫然不解或不识鸟兽草木之名时,他不会置身事外,      ,令人如沐春风,有时还要象仙人指路,在“游客”的思路出现滞涩凝绝时轻灵而高妙地一“点”,即收到“     (诗句) ”的奇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养鸡场销售的斗鸡一般有两种:狠鸡和蔫鸡。狠鸡长得粗壮有力、目露凶光,鸡冠鲜红、羽毛漂亮,它们在鸡群中经过多次争斗,有了自己的地位,已算成名成腕儿,所以售价很高。蔫鸡个头小、眼睛无神、与世无争,它们吃食不多,只能等狠鸡吃饱后才能吃;它们平时也不惹事,吃饱了就缩在角落里,即使有狠鸡过来找碴也很少迎战。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有些蔫鸡的标价却高得离谱,甚至比成名成腕儿的狠鸡的还要高。养鸡人解释说,这样的蔫鸡别看现在个头小,其实以后还能长个儿,力量会变大,加上每天忍受狠鸡的欺辱与挑衅,将来好斗心会更强,战斗力会成倍增加。看了上则寓言,你有何感想?请联系社会实际或你的人生体验,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