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单选题 8 题,选择题 3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8 题
  1. 春秋时代盛行盟誓活动,有周王与诸侯间的盟誓、诸侯间的盟誓,也有卿大夫间的盟誓。盟誓时往往举行庄严的仪式,杀牲歃血,宣读盟辞,并记录为盟书作为相互约束的依据。这主要反映

    A. 分封制的仪式发生重大变化

    B. 诸侯争霸战争受到有效遏制

    C. 礼乐制与等级秩序得到维护

    D. 宗法分封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费孝通认为,西洋的格局好比是一捆一捆扎得很清楚的柴,人们通常都属于若干人组成的团体。而我们则好比是将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而产生的一圈圈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从侧面反映出

    A. 西方文化注重个性凸显

    B. 中国文化影响范围广大

    C. 修齐治平的推及逻辑

    D. 民主法治的哲学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指

    A. 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 从神学政治转向伦理道德

    C. 注重强化谶纬神学思想

    D. 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这主要说明牛顿革命

    A. 激发了法国人极富玄想的探索精神

    B. 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

    C. 确立了理性化或科学化的思维传统

    D. 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四则列宁的言论,按照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

    ②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③在小农国家内实现本阶级专政的无产阶级,其正确策略是要用农民所必需的工业品去换粮食

    ④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A. ②④③①

    B. ②④①③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A. 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B. 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C. 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D. 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如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集市数

    集市数

    集市数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福建(不含台湾)

    459

    231.

    545

    305.

    976

    511.

    广东

    323

    1270

    1959

    A. 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

    B. 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

    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

    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与当地的一位政治领袖会谈(图中间穿白衣者),试图奉劝这位政治领袖放弃反英反战的立场。这位政治领袖一方面表达了对中国抗战的祝福,另一方面拒绝了蒋介石的主张。以下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合理的是

    ①蒋介石这次访印可能是在开罗会议上受丘吉尔所托

    ②蒋介石访印时,具有中国国家元首和盟军战区统帅的双重身份

    ③“政治领袖”的反战立场与其理念有密切关系

    ④“政治领袖”对中国抗战的祝福与其反战立场并不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

    A. 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

    B. 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

    C. 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

    D.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以下体现1787年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原则的是

    ①在国会任职的议员可以在最高法院兼职

    ②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③国会可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

    ④各州与联邦政府分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西汉初年,曹参向学者盖公请教治民之道,盖公日:“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曹参采纳此说,治理地方很有成效。后来曹参担任丞相,把这一方针推行于全国。采用这种治国方针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平息战争,稳定社会秩序

    B. 久经战乱,社会经济凋敝

    C. 郡国并行,地方势力强大

    D. 汉承秦制,推行郡县制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明清时期的中国获得了世界白银供给相当巨大的份额。……从1493年到1800年,全世界约85%的白银都产自美洲,那么世界白银产量的43%至57%可能最终都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高程《海外白银的输入与晚明中国商人阶层的兴起》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作为主要货币的白银曾发生了两次持续时间长、流动数量大的外流现象。第一次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咸丰帝被被迫推行用发行纸币的方法应对危机。但所发官票、宝钞流通阻塞,信用日衰,至成丰三十一年,官票绝迹,宝钞形同康纸。因而,自同治帝以后的四十年间,清政府一直未再发行纸币,直至清末。第二次发生在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颁布意在提高银价的《1934年购银法令,其所造成的国际银价飞涨给中国这样的银本位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财政危机。在此背景下,南京政府开始实行法币改革,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三家银行(后增加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禁止白银流通,发行国家信用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国;法币改为与英镑及美元挂钩。国民政府成功地在经济和金融上达成全国统一。法币改革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成效。

    ——摘编自火颖《中国近代史两次白银外流的比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造成中国白银在鸦片战争前后流入与流出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针对近代的两次白银外流中国政府采取的相同举措并分析其产生的不同后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三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制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民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要建立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员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

    ——《美国的历程》

    材料四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真正的法律,是广泛流传于所有人之中的、永恒不变的、与自然和谐一致的健全的理性。”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

    (1)依据材料一,概括汉朝制定法律制度的主要原则。

    (2)材料二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对欧洲近代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新型的共和国”?其“新型”有何特征?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材料四中西塞罗观点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