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单选题 16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流程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3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0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6 题
  1. 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清洗葡萄   B. 把葡萄捣碎

    C. 葡萄发酵成酒   D. 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相关做法错误的是(   )

    A.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可以任意开发利用

    B.研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避免因直接焚烧造成大气污染

    C.利用二氧化碳捕捉技术,减少我国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

    D.改造城市排水管网,实现雨水和生活用水的分流与处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

    A. 检查气密性   B. 读液体体积

    C. 过滤悬浊液   D. 熄灭酒精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g水结成冰仍然是10g,是因为其遵守了质量守恒定律

    B. 若气体参与了化学反应,则该反应可能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0g的氢气与10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20g水

    D.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绝无例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天宫二号实验室中,航天员将研究一种叫作多晶碲化锌的新型材料.由图可知,下列关于碲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碲原子核外有52个电子   B. 碲原子的质量为127.60

    C. 碲原子有52个质子   D. 碲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的从属关系的是(  )

    A. X为化学反应,Y为化合反应,Z为氧化反应

    B. X为元素,Y为金属元素,N为汞

    C. X为纯净物,Y为混合物,Z为化合物

    D. X为原子,Y为质子,N为中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解释

    A

    氧气支持燃烧,氦气不支持燃烧

    不同种类的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

    将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后白糖“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C

    5mL苯和5mL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10mL

    分子的体积变大

    D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B.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 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甘氨酸(C2H5NO2)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下列有关甘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75g

    B. 甘氨酸中碳、氢、氮、氧的质量比是2:5:1:2

    C. 甘氨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一个甘氨酸分子有2个碳原子、5个氢原子、1个氦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求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D. 的化学性质相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铁生锈条件模型

    C.    空气组成模型

    D.    燃烧条件模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除去杂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CO2)

    足量澄清石灰水

    B

    CO2(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Cu(Fe)

    足量稀盐酸,洗涤干燥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和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夜间发现家中液化石油气泄露,立即开灯查明泄露原因

    B. 带上手电筒就放心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

    C. 室内起火时打开所有门窗

    D. 酒在桌面上的酒精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扑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 t2℃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稀硫酸,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碳原子_____;(2)3个氮分子_____;

    (3)5个钠离子_____;(4)+6价硫元素的氧化物_____;

    (5)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6)氦元素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如图是铁锅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_____;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____。

    (2)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____。

    (3)铝锅轻便、耐用,其原因是_____、_____。

    (4)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活动性,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将铝和铁分别放入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认为该方案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____。

    (5)废旧铁锅、铝锅不要随意丢弃,应回收利用,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利用装置A(添加蓬松棉花团)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利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实验时,锥形瓶内长颈漏斗要插入液面以下,其原因是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

    (2)下面是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3)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2)B实验中,由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可以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3)C实验中烧杯_____(填编号)中的溶液变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五氧化二钒(V2O5)是工业上制取硫酸的催化剂,如图是制取V2O5的工艺流程

    (1)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起的作用是_____

    (2)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反应,V2O5中钒的化合价是_____,物质X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3)工业上利用SO2与O2在加热并用V2O5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转化为SO3,再用SO3与水反应制取硫酸,请写出SO2转化为S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3 题
  1.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参与探究并填写空格。

    (实验探究)同学们将粗细相同的、打磨过的铝丝和铁丝分别插入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

    根据现象得出金属活动的顺序

    现象

    铝丝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

    _____

    铝丝表面附着红色固体

    _____

    写出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交流讨论)

    (1)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上述方案可以优化,_____(选填“甲“、“乙“或“丙”)试管的实验时是多余的。

    (2)洁洁认为,只用一支盛有少量稀硫酸的试管,合理安排金属丝的插入顺序(能与稀硫酸反应的要一次将稀硫酸消耗完),也能证明铁、铝、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两种插入顺序,请你补全顺序二:

    顺序一:Cu  Fe Al:顺序二:_____。

    洁洁按顺序一做实验时,发现铁丝放入稀硫酸中片刻后无气泡产生,几分钟后才有少量气泡产生,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类比法是化学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草酸的化学性质与碳酸相似。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在受热条件下也分解,仅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小明首先根据草酸中含有_______元素,可推测生成物中含有水。

    (2)小明对分解生成的其他产物进行猜测、验证:

    (假设一)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实验一: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据此判断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成物中有一氧化碳

    实验二:小明用上图装置进行实验,从而证明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请回答:A装置中黑色固体粉末是____(填化学式),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讨论交流:小芳认为,小明的“实验二”不需要B装置也能够推断出生成物中含有一氧化碳,你是否支持小芳的观点:__________ (填“支持”或“不支持”),请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小芳认为,从环保的角度看,“实验二”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快慢的因素,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收集氧气所需的时间/s

    1

    5

    1

    20

    0.1

    4

    a

    2

    15

    1

    20

    0.1

    4

    b

    3

    30

    5

    35

    0.1

    4

    c

    4

    30

    5

    55

    0.1

    4

    d

    (1)欲探究温度在实验中是否有影响,应该比较_____(填实验序号):从实验收集的是数据看,a>b,即实验②收集等量氧气所需时间比实验①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除测定收集相同体积的氧气所需的时间外,还可通过测定_____的方法比较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

    (4)若其他条件相同,则催化剂的种类可能会影响到催化效果请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_____。

    (5)该小组同学还使用了压强传感器测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影响,他在8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0.03g、0.06g、0.08g、0.12g、0.24g的二氧化锰,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说明,曲线的斜率表征催化剂反应的速率)。

    请相据图示写出两条规律性的结论:

    (1)_____,(2)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加热氯酸钾(KC1O3)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8.0g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