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综合性学习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枯涸(hé)     吝啬(lìn)   狭隘(yì)    咄咄逼人

    B. 憔悴(cuì)     抽噎(yē)   殉职(xùn)   刨根问底

    C. 参差(cēn)     酷热(kù)   热忱(chén)   人生鼎沸

    D. 恍惚(huǎng)   莅临(wèi)   坍塌(tān)   拈轻怕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学会了不少字,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B.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C.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见异思迁。

    D.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他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一有工夫不是看语文、数学等书,就是看报纸,全班同学没有一个不说他学习不积极。

    B. 通过这封短短的信,使我的感情受到极大地震荡。

    C. 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 连日来,武汉“犟妈”易勤倾家助残的事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

    ②因为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的面貌也会不同

    ③在一定意义上,人是教育的产物

    ④衡量一种教育的优劣,不但要用社会的尺度,看它能否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

    ⑤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

    A. ③②④①⑤   B. ③②④⑤①   C. ④⑤②③①   D. ④①⑤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意思与其他选项明显不同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怎么能损害国家形象?

    B. 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千万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C. 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不能不损害国家形象。

    D. 一个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要理性,绝不能损害国家形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韩愈的诗,完成小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作为这首诗标题的一项是(    )

    A. 晚春   B. 初夏

    C. 晚秋   D. 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用排比手法,语言质朴通俗。

    B. 运用比喻手法,语言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

    C. 运用夸张手法,语言简洁,富有表现力。

    D.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③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④。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魏文侯书•资治通鉴》)

    【注解】 ①魏文侯(?―前396年),名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③焉:何,哪里。④.身自罢之:亲自取消了这次活动。罢:通“疲”,文中指停止。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B. 公╱将焉之

    C. 身自╱罢之   D. 魏于是乎╱始强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2)是日  

    (3)乃往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今日饮酒乐, 天又雨,公将焉之?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现出来的什么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我如浮云。   

    (3)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 。

    (6)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 ,风正一帆悬。

    (8)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___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别把我当陌生人》完成下列小题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_______)→ 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点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4.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生命的声音

    余飞鱼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选自《小小说选刊》2007年第10期)

    【注释】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1.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生命的声音”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向我们传达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

    2.从落难到被救,矿工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填补下面的变化过程(每空限2~4字),并简要说说引起整个心理变化的主要原因。

    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_________)→(________)→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4.结合全文内容推断文中加点词“相濡以沫”的含义,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性学习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有关“微信”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被首次纳入调查,以下是部分调查数据。

    用途

    聊天、查看朋友圈中朋友状态

    阅读新闻

    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

    阅读公共订阅号发布文章

    微信支付

    在公共号上进行订票、打车等

    人数比例

    80%

    72.9%

    67.1%

    20.9%

    15.3%

    7.0%

    【材料二】 清华大学“新媒体指数研究团队经过长期跟踪发现,微信内容快精短为特点,并呈现了短视频、纯干货、附带背景音乐等不拘一格、多元化呈现方式的格局。整体而言,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依旧是主体。

    【材料三】 北京大学教授王余光认为,儿童阅读、学术阅读和经典阅读还是应该坚持纸质书。“微信主要功能是娱乐、浏览,我主张儿童阅读不要从微信阅读开始,对于孩子来说,微信阅读容易分散其注意力,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纸质书阅读才有让你不受干扰,一面看,一面思考。”

    (1)依据材料一,写出调查的结论。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说“浅阅读、轻阅读、泛阅读”有何特点?

    (3)你是否赞同材料三中北大教授的观点?请简要阐述你的理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你从“敬佩”“感激”“欣赏”三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如果出现老师全用“刘老师”,人名用“李小红”“李小明”等。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