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3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选择题 3 题,语言应用 2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培育诗词文化生态

    诗词文化生态命题的提出,是在考察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细细思之,我们发现中华诗词与中华民族相生相伴,一路同行。它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直接影响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形成。

    诗词是时代文化的产物。社会文化、民心、民趣是滋养诗的必要条件,也是产生诗词作品的必要条件。那个叫作“诗词”的文化,与我们的痛痒息息相关。如果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用平仄格律写作的诗人、诗作和专业诗词研究者,那么事实上把诗词看小了。诗词是大的,大到可以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诗词的文化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它可以穿越时空,完成人类的千秋梦想。诗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华美篇章。

    一百多年来,由于国家积贫积弱,在思想文化界长期受西方殖民思想和西方文化霸权话语的影响下,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需要重建文化的信心。虽然自1978年以来的三十多年,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诗词的大众影响和社会认知度并没有形成。我们今天有号称百万诗词创作大军,年诗词创作量有数百万首之多,但“诗词”仍然只是诗词,是诗人和诗词研究者的事,与他人与社会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与数千年来诗词与社会的亲密关系、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一方面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加速损耗和透支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矛盾异常尖锐。在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战争,但甚至制造了比战争更为可怕的环境污染、环境灾难,致使生态失衡。自然界的有限资源,能否保障子孙后代健康、快乐长久生存,做到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当代社会的一个严峻课题。另一方面,由工业文明引导的新的生活方式冲击和破坏传统文化及其价值体系,致使社会金钱至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浮躁,人与社会的矛盾非常突出。而中华诗词的诗性思维、诗性精神与生命智慧,已是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会病象的有效药方,做到“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共生共荣、和谐发展。今天国家的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正反映了这种时代要求。这既是国家的文化选择,也是民族的心灵渴盼。那么,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就是重要和必须的。对于诗词,我们今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在民族经历了一百多年来求新、求变,西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应当说看得比较清楚了,思想也趋于成熟,需要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如此,便能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欣赏诗词、创作诗词、使用诗词的诗词文化氛围。我们的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和诗词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要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让中华诗词熠熠生辉,温暖社会,智慧人生。对于今天的诗词创作者,尤其对于诗词初学者,要紧的其实不是创作诗词,而是首先要有一个好的“诗词思维”,即“诗性思维”。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貌、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诗词艺术作品,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摘自蔡世平《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1.下列有关“诗词文化生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词文化生态,随着中华诗词的生长、发育、发展,融进民族文化的滚烫血液。

    B.国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三十多年来,中华诗词得以复苏,但还没有恢复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

    C.重视诗词,培育良好的诗词文化生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是重要和必须的。

    D.培育诗词文化生态,诗词理论工作者、诗词教育工作者、诗词文化组织者和领导者们,都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付出一定的劳动。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诗词的文化力量不可低估,它与我们民族的痛痒息息相关,承载一个民族的悲欣。

    B.重建中华文化的信心之所以必要,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中华文化遭受到严重破坏。

    C.中华诗词蕴含的生命智慧,足以让我们做到“天人合一”,是疗救当代自然病象、社会病象的有效药方。

    D.传统文化热、中华诗词热,其实是时代的要求,国家的选择和民族的渴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从民族长治久安,乃至人类长治久安的时代高度,来思考诗词、发展诗词,能恢复中华诗词的民族自信,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诗词文化氛围。

    B.运用当代科学成果、教育成果与传播手段,诗词工作者们就能找寻打开传统诗词宝库的钥匙和发现当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C.“毕竟‘诗词’是作为文学艺术为人们所喜爱的。毕竟诗词就是‘诗词’而不是别的什么”这两话强调“诗性思维”的重要性。

    D.诗词创作者具有“诗性思维”,才有可能恢复诗词的当代声誉。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有一种思念叫“做客”

    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有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今天放学后,左青青并没有急于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左青青可以不砍柴。早上起床后,奶奶给她煮了碗荷包蛋,然后绽开核桃壳一样的脸笑着对左青青说,青青啊,今天你就满十岁了。奶奶站起身,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说,一晃啊,就十年了。

    十岁的左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连左青青自己也有些怀疑,她也许就是个孤儿。左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除了不断寄回家的汇款单外,几年来左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妈妈的声音很圆润,但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哽咽的时候,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让妈妈回来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说不出为什么,今天左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整整一天她的脑子里全是照片上爸爸妈妈的笑容。左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此刻,左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的山。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左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左青青就听见,对面的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左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左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左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来看你。左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左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人人和左青青一样,都是很多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而又悠长。

    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出来一个背着包袱、扛着摄影机的叔叔。左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左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知道你们都想自己的父母了。我可以帮你们把一些愿望带给他们。

    真的吗?怎么帮我们?左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

    眼镜叔叔指了指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就能在远方看见了。

    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马上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眼镜叔叔说,你们等等,一个一个的来。接着他将摄像机固定在一个架子上,然后说,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父母就在你面前,说想对他们说的话。

    第一个伙伴说,爸爸妈妈,你们回家过年吧。

    第二个伙伴说,爸爸妈妈,我数学考了100分。

    第三个伙伴说,你们放心挣钱吧,我已经很听话了。

    十多分钟过去了,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左青青。眼镜叔叔把镜头对着左青青,示意她说话。左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跳动了几次,却一直没说出来。

    小朋友,别怕,你就想着眼前就是你爸爸妈妈,见到他们了,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眼镜叔叔引导说。

    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左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牙,半响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左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改编自《小说月刊》)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在小说中,十岁的左青青从小跟着奶奶长大,她爸妈长年在外打工,因为长途话费贵,很少给左青青打电话,而且每次通话都很短暂。

    B.关于大山的环境描写虽着墨不多,却是这篇小说艺术特色的一大亮点,它既交代了左青青她们生活的自然条件,也巧妙地暗示了当地的交通、经济等社会状况。

    C.通过对奶奶“核桃壳一样的脸”“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描写,小说让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农村留守家庭老人生活的艰辛。

    D.左青青对着山谷喊爸爸妈妈,“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原来是村里的几个小伙伴全站在她身后——这个场面夸张色彩太浓,与真实的生活不太吻合,这是小说构思上的瑕疵。

    E.小说后半部分花大量的笔墨写电视台记者“眼镜叔叔”的活动,表现了眼镜叔叔对左青青和她的伙伴们深切的同情和怜惜。

    2.小说为表现左青青对父母的思念,对她进行了哪些心理刻画?请简要概括。 

    3.“巧合”,也就是偶然性,常常在小说中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请简要叙述本篇中写到的“巧合”。

    4.小说结尾主人公左青青说出“做客”给读者深刻的印象。“做客”这个构思在表现小说的人物、情节以及主题上产生了哪些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这里曾经有过一段传奇

    ——谨以此文献给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卢嘉锡

    1915年10月26日,一个小生命在塾师卢东启家中呱呱堕地。这是从台湾迁居厦门后,卢氏家族二十二世长房的第二个儿子。父亲给他取小名叫“阿狮”。四、五岁时,父亲把他收为入门弟子,并给他取了正式的名字——“嘉锡”。卢家血脉流淌着的,不仅是聪敏好学的书香气蕴,更有那“爱祖国、重气节”的文化基因。

    1928年,他顺利考取厦门大学预科。1930年升入本科,选择“主系数学、辅系化学”。但从第二学期起,卢嘉锡将原先的选系格局改为“主系化学、辅系数学”。

    1937年8月17日,他从上海出发,远涉重洋奔赴伦敦。临行前有人问道:“你学成之后有什么想法?”卢嘉锡踌躇满志地回答:“回国,从事教育和科学研究,报效祖国!”这也是他立下的誓言。

    离开上海时,正值日寇进攻凇沪的第五天,祖国的土地遭受着侵略者的野蛮践踏,中国的青年学子只能忍辱负重。卢嘉锡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利用留学的机会,把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拿”回来为我所用。他相信,科学能够救国。

    1945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卢嘉锡的归国之心再也按捺不住,他辞却国外的一切聘任,满怀科学救国的热望,踏上回国的航程。

    1945年12月卢嘉锡回到祖国,积极投身科学教育事业,先后在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福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工作过,前后历时30多年,为“两校一所”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6年初,卢嘉锡受聘于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主任。半年后,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当时的国统区经济凋敝、物价飞涨,卢嘉锡一家的生活每况愈下,入不敷出,终于陷入窘迫之中。当时国民党当局派人软硬兼施“劝说”卢嘉锡到台湾去。但他不为所动。他在致鲍林教授的信中说,国民党的统治已接近最后的日子了,黎明之前是最黑暗的时候,我们大家唯一的期望,就是黎明早些到来。

    新中国诞生的十月,卢嘉锡和厦门人民一道欢欣鼓舞。1950年,卢嘉锡在国内高校首先创办了以结构化学为主的化学研究所,同时开始招收研究生,成为解放后在我国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之一。

    1960年,卢嘉锡调任福州大学副校长,亲身参与学校筹建工作。时逢国家三年困难时期,生活和工作条件都十分艰苦,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他亲自出面从科学院拿到课题,如物理无线电工程系承担的“氧化镁冷阴极的研制”,就是他帮忙争取到的。

    1960年4月6日,一项由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的重要任命,卢嘉锡走马上任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副院长。在福州筹建技术物理、应用化学、稀有金属、数学力学等研究所和生物物理研究室,1973年定名为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1978年,卢嘉锡以他学术的前瞻性,在国内率先倡导开展过渡金属原子簇化合物的研究。这使中国的原子簇化学研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世界首创的新型紫外非线性光学晶体相继开发成功,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高科技企业,其生产的BBO、LBO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物构所当时在国内成为高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的成功典范。

    卢嘉锡领导下的福建物构所经过20多年的积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进入科技成果的收获期,十年之间相继获得10余项国内外科技大奖。卢嘉锡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科学技术的国际竞技场上升起五星红旗!

    2001年6月4日,卢嘉锡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

    在物构所的展览室里,还摆放着卢老当年用过的书桌书架,钢笔和眼镜,墙上挂着郭沫若和方毅的书赠,睹物思人,这里的一切都告诉人们,这里曾有过一段传奇,科学的传奇,中国的传奇……

    相关链接

    ①1946年元旦刚过,他被聘为厦门大学化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他深知科学的基础在教育,便把科学救国的满腔热情倾注到教育工作中。他好像不知疲倦,在讲坛上常常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让宏亮的声音在厦大最大的教室里回响。教室里挤满了本系生、外系生和有关的讲师、助教,大家为他概念的明晰、推导的严密、条理的清楚所吸引,更为他的崭新的内容、精辟的见解、独到的方法所折服,在启发式的教学中活跃着思维,在妙趣横生的讲解中掌握了艰深学问的要领。他的影响很快越出鹭岛,蜚声教育界。(《矢志科教兴国的卢嘉锡》)

    ②卢老为我国科技人才培养付出了毕生心血。他是新中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始终坚守在科研和教学的第一线。他曾说过:“一位老师,假使培养不出几个比他出色的学生,这个老师就没尽到责任。”他高度重视和十分关心科技人才的成长,倡导建立了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积极为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好的条件。

    (选自《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纪念卢嘉锡同志诞辰100周年》)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传记从卢嘉锡先生的出生写到他去世,以时间顺序介绍了卢嘉锡先生一生的传奇经

    历,语言饱含作者对卢嘉锡先生的仰慕之情。

    B.这篇传记的开头,写卢家血脉流淌着的“爱祖国、重气节”的文化基因,是为赞颂卢嘉锡做铺垫。

    C.卢嘉锡不跟随国民党去台湾,是因为他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和国民党“道不同不相为谋”。

    D.新中国成立后,卢嘉锡先生对高等教育的贡献具体表现在筹建大学和科研所上,这是他一辈子做得最成功的地方。

    E.卢嘉锡先生从年轻时起,就做着一个梦,一个科教兴国的梦,他为实现这个梦想努力奋斗了一辈子。

    2.卢嘉锡的传奇一生,包含有他的许多次“选择”。请结合传记对卢嘉锡先生的重大抉择作概括。3.简述传记最后一段在表达上的作用。

    4.从传记和相关链接中,你能感受到卢嘉锡先生在科学和教育上具有怎样的精神特质?试作探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初名崇威,避周祖名,止称崇。父祖俱代北酋长。崇弱冠以勇力应募为卒。后唐清泰中,为应州骑军都校。

    晋祖割云应地入为契丹,崇耻事之,奋身南归,历郓、河中、潞三镇骑军都校。开运中,戍太原。会汉祖起义,以崇为前锋。入汴,改护圣左第六军都校、领郢州刺史,改领富州。

    从周祖平河中,以功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周祖镇邺,以崇领行营骑军兼天雄军都巡检使。

    乾祐三年冬,崇从周祖平国难,与李筠拒慕容彦超于刘子陂,走之,以崇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遣冯道等迎湘阴公赟于徐州,将立之。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遇于睢阳。崇阵于牙门外,赟惧,登门楼呼崇曰:“汝等何遽至此?”崇曰:“澶州军变,遣崇等来卫乘舆,非有他也。”赟召崇升楼,崇未敢登,即遣道下与语,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执崇手泣,俛首久之。俄而赟所领卫兵都校张令超以众归崇,赟亲将贾、王等数怒目视道,将害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非关令公事。”崇即送赟就馆舍。

    广顺初,领定武军节度,又为京城都巡检使、修城都部署兼知步军公事。未几,复升陈州为节镇,以颍州隶焉,命崇为节度。周祖亲郊,加同平章事,出镇澶州。周祖不豫,促还镇所。

    世宗立,并入侵潞州,命崇与符彦卿出固镇以御之。世宗亲征,又副彦卿为行营都部署。师还,加兼侍中。冬,移真定尹、成德军世度。四年,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五年,天清节,崇来朝,表求致政,不允,赐袭衣、金带、器币、鞍勒马,遣之。世宗平关南,至静安军,崇来朝。恭帝嗣位,加检校太师。

    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时命李重进为平卢军节度,重进叛,改命崇为节制。乾德三年,卒,年五十八。太祖闻之震悼,赠太师。

    1.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B.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C.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D.会契丹/南侵/周祖北征次/于澶州/为六军推戴/枢密使王峻在京师闻变/遣崇率七百骑东拒赟/遇于睢阳。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十八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格未壮,故称弱冠。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C.不豫:“豫”本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往往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D.致政:也就是致仕,古时指官吏解除政务职务,辞官退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原名郭崇威,由于要避周祖的名讳,就只用单名一个“崇”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代北的酋长。

    B.晋祖割地给契丹后,郭崇耻于归顺契丹,毅然南回后晋,历任郓、河中、潞三镇的骑军都校尉。

    C.湘阴公刘赟由于澶州军变而没能被拥立为皇帝,他迁怒于冯道,派亲信贾、王等将领杀了冯道,郭崇也没劝住他。

    D.监军陈思诲向宋太祖告密,说郭崇有异心,要谨慎防备郭崇,可是太祖相信郭崇是知恩图报、重信守义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乃登,具言军情有属,天命已定,赟执崇手泣,俛首久之。

    (2)世宗征淮南,契丹出骑万乘余掠边,崇率师攻下束鹿县,斩数百级,俘获甚众。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②,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长安求仕不第后漫游吴越时所作。桐庐江即桐江,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诗中的建德也指桐庐江。广陵即扬州,诗中的维扬、海西头均指扬州。②非吾土: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

    1.在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借“声音”来抒发情感的?

    2.“建德非吾土”这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                ”两句,以水天为背景,勾勒出一幅动静结合、引人遐思的画面,历来广为传诵。

    (2) 李密回忆自己年轻时内外无人帮助、照应的孤苦,写下了“             。”

    (3)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过渡到写人的的两句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3 题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国人民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       的职责,把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使命。

    ②政府对于保护海港及遵守保护海港条例,更加       。我们需要好好保护海港,将它延续给我们的世世代代。

    ③在英语比赛中,我们班的选手们       ,勇敢挑战一道道难题,最终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A.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B.当仁不让  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C.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D.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民日报评论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看重马拉松赛可以推介城市、拉动旅游,一心指望马拉松热升温,这既不科学,也不靠谱。

    B.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C.在丁俊晖走出其运动生涯的一段低谷后,本赛季战绩辉煌,夺得温布利大师赛冠军。

    D.振兴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本着以公平均衡为原则,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对高校布局进行合理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们都会衰老。我镇定的注视着我的年纪,犹如眺望远方一副渐渐逼近的白帆,为什么要掩饰这个现实呢?           。勇气不是储存在脸庞里,而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A.掩饰不单是软弱,首先是一种徒劳,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

    B.掩饰不单是软弱,首先是一种徒劳,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就像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

    C.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就像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

    D.掩饰不单是徒劳,首先是一种软弱,自信并不与美丽成正比,就像自信并不与年龄成反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为什么在欧洲牛奶价格比瓶装水还便宜呢?首先,        。每当奶农开始把牛奶倒入海里,就说明生产过剩了。全球需求放缓,供应较多,解决办法之一或许就是减少产量。其次,随着机器化生产与技术进步,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在欧洲机器化挤奶,技术成熟,产奶水平高,        。而瓶装水用于包装和运输等成本大约占50%。还有,欧洲一些商家或超市为打价格战,纷纷降低牛奶价格。大数据表明,由于收入增长不快,消费者减少了奶制品消费,因此商家降低牛奶价格,意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中国邮政发行的2016猴年邮票中的主体图案,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劳动节开始,一所高校推出“文明用语特价菜”活动,学生在食堂买饭时,如果使用“您好”“请”“谢谢”“阿姨您辛苦了”等文明用语,就可以享受菜肴价格打对折的优惠,比如一份原价6元的午餐,只需要3元就可以买到。此举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支持者说:这倡导了待人接物的好习惯。也有部分学生说:吃一餐饭说这么多话,有必要吗?而学校则表示:策划这样的活动,除了可以回馈学生,更能引导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表达尊重。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