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4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主斗    永/秀婀娜    押/浑身

    B.放/破    劾/冠相庆    隙/不容发

    C.量/忖    布/拐弯角    游一不二

    D.晖/觐    纰/未雨绸    减/足适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钢钻      插科打诨

    C.诠释     掂量      荧光屏      鸠占鹊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________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国庆长假期间,凡在本公司购买商品满1000元者,本公司将________价值100元的礼品券。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④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

    A.遏制  敬赠   不免   何况          B.遏制   惠赠   未免   何况

    C.遏止  惠赠   未免    况且         D.遏止   敬赠  不免    况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托举哥”周冲足足将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女童最后安全着陆,而周冲却低头走出小区,消失于车水马龙中。

    B.近日,关于开征各种税收的建言甚嚣尘上。比如,有人建议开征“绿税”,即生态环境保护税,还有人提出开征气候变化税。

    C.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脱胎换骨的希望。

    D.一位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考生作文至今记忆犹新。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忍卒读,难以入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近来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中央及相关部委虽然一再强调“限购政策绝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仍铺天盖地。

    B.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政治生态的优化和良性发展,是深化改革、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社会良性治理的基础和保障。

    C.这篇论文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和中国经济发展相关的世界经济走势作了深入探讨,令人耳目一新。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的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的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故乡的炊烟

    郭宗忠

    ①清晨,走到颐和园南门的船营村时,突然被从树林里飘出的炊烟惊住了脚步:多么亲切的炊烟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见了,它缥缈似梦,此刻让我不知道身在何处何时,恍惚让我回到了故乡。

    ②故乡的炊烟是最早生起的一缕温暖。每当冬夜里鸡叫过三遍,母亲起身点亮煤油灯,为去集市卖菜的父亲做一点面汤。擀面杖响起时,炕炉子也点燃了,那一道蹿出烟囱的炊烟,慢慢氤氲地覆盖在故乡的池塘、树林上空,升腾起乡村的第一缕炊烟。

    ③父亲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里秋天种的菠菜、芫荽等蔬菜送到八里之外的天宝集,或者六里地之外的宫里集,或者十六里之外的楼德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卖掉赶回家来,还耽误不了去生产队参加劳动。赶集卖掉蔬菜,是为了补给一个个长大的孩子上学的费用。

    ④麦苗上的霜,沟沟坎坎中的雪,河沟里厚厚的冰,增加着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葱花和白菜炝锅的面汤,星光砭人的寒夜也会温暖一些。远处村庄里的狗叫声,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谁家的烟囱也跟着升起了一缕带着火星的炊烟。半路上生产队的牛棚里燃烧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犊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护着小牛犊,为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边的炉火上烧着沸腾的茶炊,父亲推着独轮车吱扭吱扭经过牛棚前时,打盹儿的老人也惊醒过来,叫住父亲喝上几杯热茶,故乡的炊烟是温馨的。

    ⑤每当我们儿时撒欢儿玩,常常不知道跑到了哪儿。是去河边捉鱼,还是去树林里捉鸟,还是去场院里玩游戏?慢慢笼罩下来的黄昏也没有打消我们的忘情和快乐。只有母亲的唤归声,和炊烟一样升起,我们会来不及穿上鞋子,边跑边看屋顶上的炊烟,才感到肚子已经饿得扁扁的。回家来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着有豆粒的粥,玉米或是地瓜面的贴饼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个,吃得肚子圆鼓鼓的,然后又到热闹的大街上疯跑疯玩。后来我在外地读中学,有时候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远远地看见村庄周围的树林里弥漫的炊烟,那种思乡之情和接近故乡的感觉是如此迫切,故乡的炊烟是甜蜜的。

    ⑥黄昏后,故乡的炊烟都飘到了村外的树林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人会悄悄来到有炊烟的树林里沙滩上约会自己心爱的人儿,单身汉大虎叔又在河坝上吹起了那支竹笛,幽怨的笛声迷离,能传到对岸的邻村,增加着夜晚的幽深。我们又在炊烟和月光里玩着百玩不厌的各种游戏,故乡的炊烟是浪漫的。

    ⑦当兵离开了故乡,最想念的是故乡的炊烟。无论走多远走到哪里,故乡的炊烟总是牵着我的思念。每一次离家前,母亲在低矮的柴火棚里给我煮鸡蛋,给我炒花生米,我都蹲在母亲的身边,故乡的炊烟飘满了四合院,炊烟的味道是呛人的。此刻,不知道我的泪水和母亲的泪水是被烟火呛出来的,还是用烟火来掩饰心里的离别忧伤……故乡的炊烟是深情的。

    ⑧一次次离家归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二十几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每一次再回家时,总是怯怯的。离开故乡再回去时,奶奶已经长眠在故乡的河边,看着我长大的乡亲老人们,每次回去都一个个永远不能再和我蹲在墙角下聊天,冬日暖暖的墙根下显得有些落寞。从前那种盼着数着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从前一样强烈了。这时我才体会到唐代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心境,故乡的炊烟又是如此让人揪心。

    ⑨船营村的炊烟又袅袅地升起,是从故乡飘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让我情思绵绵,如梦如幻。此刻,我也想变成一缕轻柔温馨的炊烟,飘在故乡的上空,浸染在故乡的树林和暮色里,沉醉在故乡的怀抱。

    (选自2012年3月27日《中国文化报》)

    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篇文章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3分)

    3.文章第②、第⑦自然段都写到母亲,请概括母亲的形象,并分析两次所写的内容情感有何不同。(6分)

    4.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经验,就“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谈谈你的理解,并写出自己的感悟。(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五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①,与文育还都,见于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五百人往新蔡悬瓠(xuán hù,古城名),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赗(fèng) ②遗而遣之。葬讫,会庐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③,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参军,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④,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日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遣人迎之,厚加赏赐,分麾下配焉。(选自《陈书》,有删节)

    注: ①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②赗,给送葬者助葬的物品。

    ③俚獠:古代少数民族的名称。 ④逆旅:迎客止宿之处,客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      哀:同情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    善:赞许

    C.及夕,各引去              引:退却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        故:缘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兄姊并长大,困赋役    青,取之

    B.文育杜僧明攻广州     则与斗卮酒

    C.南入则公侯          公我献之

    D.文育以告,劢遣之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周文育“作战勇猛”和“为人有节义”的一组是(    )

    A.①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  ②  创愈,辞请还葬

    B.①累征俚獠,所在有功          ②  厚加赗(fèng)遗而遣之

    C.①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② 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

    D.①文育身被九创               ② 足钱便可,谁望公侯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自己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D.王劢的职务被别人替代后,周文育和王劢一同北下,但走到大庾岭时听信了卜人的话而返回,受到高祖的热烈欢迎。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文育,文育不之省也。(3分)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3分)

    (3)时贼徒甚盛,一日之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 (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6分)

    1.独学而无友________。(《礼记》)

    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 。 (李清照《醉花阴》)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给“刘易斯拐点”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全国多处地方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再次引起经济学界关于“刘易斯拐点”问题的热议。尽管学界对这个拐点是否已经到来仍有分歧,但毫无疑义的是,“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将受到这个问题的重大影响。所谓“刘易斯拐点”是指在既有现代工业又有传统农业的“二元经济”发展中国家,工业部门把农业部门由于边际生产率低而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吸收完毕,造成劳动力供应短缺的现象。目前,中国劳动力还有三成在农业部门,几亿人耕种18亿亩农田,似乎离“刘易斯拐点”还有距离。但是,深入分析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年龄结构,就能发现,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富余劳动力确实很有限了。“刘易斯拐点”即使还没到来,但至少已经逼近了。

    刘易斯拐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四个短句,可以调整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5分)

    日前某一科学家和他的团队历时多年在青海湖的裸鲤身上找到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的一种灵敏度高、成本低廉、培养速度快、保存简单、使用方便并已经在上海苏州河治理、汶川水质安全快速检测中得到验证的水质检测好材料——非致病的淡水型发光细菌。

    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以“野花”和“尘沙”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

    一只蚂蚁,以它柔弱的躯体,展示着意志的坚韧;一朵野花,________ ,________;

    一粒尘沙, ,________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人向禅师请教怎样掌握更多的智慧。禅师笑了笑,从桌子上拿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口。过了好一会儿,禅师将口中已经嚼烂的苹果吐在手掌当中,对着这个人说:“来,把这些吃下去!”

    这个人惊惶地说:“大师,这——这怎么能吃呢?”

    禅师又笑了笑,说:“我咀嚼过的苹果,你当然知道不能吃;正如汲取别人的智慧,必须经过你亲自去咀嚼。”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