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关于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②生产工具的发明

    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④自耕农的贡献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该材料反映的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

    A. 春秋时期   B. 秦代   C. 元代   D. 明朝后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的虚伪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社会现象属于北宋时期的是

    ①经常看到运往边境的岁币

    ②定期有读书人参加殿试

    ③土地兼并基本不受限制

    ④知州受到通判的监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项不以“抑商”为初衷是

    A. “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B. “申禁人民不得出海与外国互市”

    C. “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D. “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读图《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不能得出的结论

    A. 农业税相对稳定   B. 新经济因素的出现

    C. 工商杂税超过农业税   D. 商品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  

    ④金属制品已应用于农业生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荼蓼朽止,黍稷茂止。”(《周颂·良耜》);“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小雅·大田》)。这些诗句反映了西周(   )

    ①出现了小型青铜农具②懂得沤制绿肥③懂得治虫灭害④强化社会治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朝后期,“末富居多,本富居少”的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B. 商品经济日益发达

    C.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 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B. 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C. 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D. 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

    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③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④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25日二次审议代表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由选民直接选举的代表应当以多种形式向原选区选民报告履职情况。对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理解错误的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直接民主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确定了该制度

    C. 人大代表联系选民是法定之责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两种印象的原因分别是

    A. 新中国成立初,美国对华采取敌视政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B. 美苏冷战的影响;1971年联合国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

    C.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D. 中苏建交;70年代,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A. “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

    B. “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

    C. “冰释雪融”、“扫庐请客”、“反对强权”

    D. “吐气扬眉”、“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右图两部法律所反映的制度,其最主要的区别是

    A. 社会性质不同

    B. 实施群体不同

    C. 主要作用不同

    D. 享受权利不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是(  )

    A. 平反冤假错案

    B. 基层民主选举的普及

    C. 将“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D. 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协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标志着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新时期的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B.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颁布

    C.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

    D. 2002年中共十六大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B. 西欧和日本衰落

    C. 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力量的增强

    D. 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

    ①对付苏联威胁 ②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③抵消美国优势 ④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近期,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从历史来看,导致朝鲜半岛分裂的根源是:

    A. 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 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

    C. 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

    D. 朝鲜和韩国不愿意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企图独霸世界,但制约美国霸权主义的因素仍然存在

    ①日本强大的经济地位,使其谋求在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②欧洲一体化的逐步实现使欧洲更加独立地参与国际政治生活

    ③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其要坚持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关键性的发言权

    ④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增加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分量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请问:材料中的一夜发生在下面的哪一个时间之中?

    A. 1989年   B. 1991年   C. 1922年   D. 1936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几雕”是指

    ①使西欧的经济恢复与发展  ②巩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 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D.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格局中的一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二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逾百张”繁阜喧盛。

    请回答:

    (1)宋代以前,中国的海外贸易有哪些重要的通道?;从材料看,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哪些新特点?

    (2)依据材料二指出宋代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3)材料三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三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与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息息相关。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

    1971年

    1978年

    1980年

    1981年

    1984年

    1988年

    中国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中的席位得到恢复。

    中国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成员国。

    中国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国参加联合国裁军工作会议;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代表权得到恢复,同时恢复在世界银行的合法代表权。

    中国在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上当选为人权委员会成员。

    中国成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正式成员国。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成员,并与次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材料三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据此,新中国采取了怎么样的外交策略?

    (2)材料二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的要作用。中国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据材料三,“多极合作时代”的提出反映了当今世界哪一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目前是否具备?为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材料二第一条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材料三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观光或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人员也有7000多人次。

    材料四2008年3月22日台湾举行了入联、返联公投,因参与公投的人数,均未达法定成案门槛,遭到否决。华盛顿时间2008年10月3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决定向台出售总价值64.63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2008年10月21日,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以厦门大学传播学院院长的身份来台进行学术交流,在参访台南孔庙时,遭到绿营支持者的暴力攻击。

    材料五2008年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举行了会谈。胡锦涛强调,在国共两党和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台湾局势发生了积极变化。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一局面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为扩大基层民主,我国通过了哪些法律文件?

    (3)据材料三归纳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4)举近代中国人民捍卫台湾主权的史实。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5)结合材料五,分析两党历史性的再度握手充分印证了国共两党当前共同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