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解答题 16 题
中等难度 3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有下列六种盐的固体粉末:氯化钠、氯化铁、硝酸银、硝酸钾、硝酸钠、碳酸钙,从中分别取样,两两混合为一组,加入蒸馏水,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最多有( )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一定条件下,氮的某种氧化物与NH3反应只生成N2和H2O.若生成N2和H2O的分子个数比为7:12,则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
    A.NO2 B.NO3 C.N2O D.N2O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2004•四川)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食醋除去热水瓶胆壁上沉积的水垢
    B.用木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C.做馒头时,在发酵后的面团中加入适量的纯碱,使蒸熟的馒头疏松多孔
    D.用生石灰作干果的干燥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预防流感病毒,有许多消毒剂,其中一种为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H3COOOH,将其水溶液喷雾能有效地进行空气消毒.关于过氧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过氧乙酸由七种元素组成
    B.过氧乙酸属于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也属于有机物
    C.过氧乙酸与醋酸是同一种物质
    D.过氧乙酸可能分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氮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08•西城区一模)手机使用的锂电池是新型的高能电池,以质量轻、电容量大而受到重视.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MnO2为新型的氧化物
    B.反应物Li的化合价为+1价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报导,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与C60的结构非常相似的具有空心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在高温下其积蓄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N60的发现,开辟了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A.化合物 B.混合物 C.单质 D.无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2011•和平区二模)现有烧杯、试管、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带导管的橡皮塞等仪器,用这些仪器不能完成的实验是①制取氧气    ②粗盐提纯    ③制取氢气    ④配制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体内二氧化碳若不能顺利排除,则pH会减小
    B.工业酒精厂含有少量有毒的甲醇,因此绝对禁止用工业酒精配制饮用酒
    C.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D.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就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03•济宁)某同学为解决下列问题提供的措施中,能达到目的、效果较好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用点燃的方法可彻底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2CO+O22CO2
    B.以纯碱和石灰乳制取少量的烧碱:Na2CO3+Ca(OH)2=CaCO3↓+2NaOH
    C.用铁粉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2Fe+3CuSO4=Fe2(SO43+3Cu
    D.以碳酸镁和硝酸钠为原料制取硝酸镁:MgCO3+2NaNO3=Na2CO3+Mg(NO3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有两个化工厂,排放废水的流向如图所示.如果在a处取得的水样经检测只含NaOH和Na2SO4,在c处取得的水样其外观呈红褐色浑浊,经检测,溶液中只含NaCl,则b处水中含有的物质应是下列四组物质中的( )
    A.Fe(OH)3、NaCl B.Fe(OH)3、BaCl2
    C.FeCl3、BaCl2 D.FeCl3、H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H2、C、CO分别跟灼热的CuO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后都生成单质和化合物
    B.反应的实验装置相同
    C.反应后都有红色固体生成
    D.反应类型均属于置换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下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镁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具有可燃性
    C.金刚石和石墨分别跟足量氧气反应都生成唯一的产物二氧化碳,说明它们是一样的物质
    D.锌投入稀硫酸中放出氢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氢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要发生如下反应:
    (1)B+A→C+H2O;
    (2)C+KOH→D↓+E;
    (3)E+AgNO3→F(白色)↓+KNO3;E中加入Ba(NO32溶液,无明显现象.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B.D不一定是碱
    C.F一定是氯化银
    D.B与A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某白色固体化合物溶于水,向所得的无色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证明该白色固体化合物一定是碱
    B.不用其他试剂就可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镁、硫酸铜和硝酸钾这四种溶液
    C.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溶解,证明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D.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某瓶无色气体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同学用一定量的稀硫酸来做相关实验,实验后,将有关实验数据绘制成如下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16 题
  1. 已知在溶液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现实验室中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碳酸钠,也可能是氧化钙或氢氧化钙.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按要求帮助完成探究活动.
    (1)提出假设:假设①______;
    假设②______;
    假设③______;
    (2)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判断并填空:
    假设 设计的相关实验操作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假设是否成立
    取一定量粉末加入稀盐酸 没有气体产生 ______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 溶液浑浊且温度升高 ______

    取一定量粉末溶于水,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再通入二氧化碳
    没有沉淀产生

    ______
    (3)实验后思考:假定这包白色粉末是混有少量氧化钙的碳酸钠粉末,将混合物溶于水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议程式是______.若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固液分离,分离的方法是______;再将分离后的溶液蒸干,得到的固体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家庭厨房实际上就是一个化学世界,很多用品都是化学物质.请问:
    (1)在家庭厨房中最常用的调味剂和防腐剂是______(填化学式).
    (2)加碘食盐所含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I)化合价是______.
    (3)食醋不慎滴在厨房大理石台面上,会使其失去光泽,变得粗糙.这是因为食醋中的______(填名称)与大理石发生了化学变化.
    (4)有的家庭厨房中的“柴”现在已被“天然气”所替代,写出天然气主要成份的化学式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小琦在家做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1)糖块怎么没有了?______.
    (2)糖溶解后,液面为何降低?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氯原子______、2个氧分子______、2个亚铁离子______、正二价的钙元素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钢样1.1 g在纯氧中完全燃烧,得到0.013 g二氧化碳,求此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若用6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配制150g20%氢氧化钠溶液,需6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g,10%的氢氧化钠溶液______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元素符号为Se,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
    (1)P的值为______.
    (2)硒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用氧气、稀盐酸、氢氧化铁、高锰酸钾和镁作反应物,写出符合下列四种反应类型的化学方程式:
    化合反应______ 2Mg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2005•福州)t℃时,分别向盛有10 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t℃时,______(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中可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______或______的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现有如图所示装置(假设酒精灯火焰温度可达到高温)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SO2、NH3、H2S四种气体,其原理为:
    Na2SO4(固)+H2SO4=Na2SO4+H2O+SO2↑;FeS(固)+H2SO4=FeSO4+H2S↑
    Ca(OH)2(固)+2NH4Cl(固)CaCl2+NH3↑+H2O;其中可用A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是______;其中可用B装置作为气体发生装置的气体是______.
    (2)C装置可以进行多种实验:
    ①如果通入的CO中含有少量CO2,可将CO2转化为CO,装置中应盛有的物质为______.
    ②如果通入的CO2中含有少量CO,可将CO转化为CO2,装置中应盛有的物质为______.
    ③如果通入的CO2中含有少量O2,检验CO2中是否含有O2,装置中应盛有的物质为______.
    (3)现用水、生石灰、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则实验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已知A、B、C、D是四种化合物,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是含碳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0.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1)写出A、C、D、甲、乙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C______;D______;甲______;乙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现有NaOH、BaCl2、Na2CO3三种物质的水溶液,分别将它们依次加入到A、B、C三种无色溶液中,均恰好完全反应(A、B、C互不相同,且不是NaOH、BaCl2、Na2CO3中的任意一种),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同一种物质.试推断A、B、C可能是哪种物质(写化学式).A______、B______、C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1)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大体如图:

    上图过滤池中有活性炭层,活性炭起______作用,该过程中发生______变化.氯化时,通常通入一定量氯气,它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实验室配制AgNO3溶液时不宜使用自来水,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电解水时,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现将0.1gNaOH溶解在99.9g水里,接通直流电源后,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放出的气体是______,当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变为0.2%时,有______水被分解.

    (3)在河旁有甲、乙、丙、丁四座工厂(位置如右图所示),每个工厂排出的废液只含有Na2CO3、FeCl3、NaOH、HCl中的一种.某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甲处河水呈无色;乙处河水呈红褐色;丙处河水由浑变清;丁处产生气泡,河水澄清.请回答:
    ①甲工厂排出的废液是一种碱性物质,检验该物质呈碱性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
    ②乙处河水呈红褐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丁处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一包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碳酸钙、氯化钠、木炭粉、氧化铜、氧化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现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试样,隔绝空气加热至高温,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在冷却后的固体残留物上滴加足量稀盐酸,固体残留物部分溶解,生成一种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未溶的固体呈红色.
    ①混合物中肯定含有______.
    ②为了进一步证明其他物质是否存在,需要进行的实验是(填写实验方法,可能产生的实验现象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某炼铁厂用含20%的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冶炼生铁.求8000kg这种矿石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多少千克?(保留至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向34g10%的硝酸银溶液中先加入14g氯化钡溶液,氯化钡完全反应后,把沉淀过滤后除去,然后再向滤液中加入足量氯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将产生的沉淀充分干燥,称得质量为1.435g,求原氯化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