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抑商”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盐铁专卖”的政策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而入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表明(   )

    A. 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B. 小农经济遭遇危机

    C. 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 农民生活艰难困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下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

    A. 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 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 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 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乾隆年间的《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A. 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 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 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 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民国三十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标。对此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 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B.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C.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

    D. 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午战争后“中国新式产业发展进入民营化为主阶段”,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诱导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 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它

    ①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布局   ②促进了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③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④引起了近代中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内容所对应的历史时期是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探索的环节中,与俄国新经济政策实质最为相似是

    A.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B. 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改革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观察右面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 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 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我们封闭了20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邓小平文选》)”为此我国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D. 进行住房医疗制度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

    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

    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

    因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 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革”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A. 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

    B. 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C. 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D. 旗袍典雅大方,体现女性的曲线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近代以来,农耕时代的粗略时间观念逐渐被精确的现代钟表时间观念所替代。导致这一改变的重要因素是

    A. 服饰的中西合璧

    B. 报纸杂志的创办

    C. 传统建筑与西洋建筑并存

    D. 交通工具的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列几幅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图片,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

    ②火车机车

    ③电话

    ④早期奴隶贸易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④②①③

    D. ①④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l500~l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如下图。下列现象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A. 殖民扩张   B. 工业革命的发展

    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统计图反映的是

    1870—1900年世界产量

    A. 粮食产量

    B. 棉织品产量

    C. 石油产量

    D. 煤炭产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经济学家丹尼尔·R.福斯菲尔德将罗斯福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思想是

    A. 国家保护私营企业与个人合理利润

    B. 国家调控取代自由企业制度

    C. 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增进社会福利

    D. 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个历史时期的美国,有部分工人、农民和思想激进的知识分子喊出了“学习俄国佬”的口号。这些理念的结果是

    A. 美国建立了联邦共和制   B. 美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 美国实行福利国家制度   D. 美国实行混合所有制经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是“1850~1990年间美国经济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如果要补充20世纪最后1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其发展态势应该是(   )

    A. 持续下降   B. 曲折发展

    C. 持续增长   D. “滞胀”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某经济学流派:“它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

    A. 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 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

    C. 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

    D. 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当苏联政府每年国民收入的三分之一用作再投资时,这也就意味着低工资和消费品短缺。一个苏联工人的反应很典型:“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在工作。”苏联工人的话实质上反映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着弊端   B. 斯大林模式存在弊端

    C. 社会主义制度缺乏优越性   D. 新经济政策存在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有人说,1954年的资本主义和1854年的资本主义,只不过有依稀相同之处。他主要是指

    A. 19世纪50年代的资本主义受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干预经济与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大不相同

    C. 冷战的开始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趋于保守

    D.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道:“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他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而是出了一些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的发展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他”是指列宁,“挽救了市场经济”是指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市场经济……出了一些毛病”是指斯大林模式用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C. “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指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 “30年代”美苏两国经济景象两重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法国总统戴高乐1965年批评美元:“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美元能创造“超级特权”主要依靠的国际经济体系是

    A.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布雷顿森林体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

    B. 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剩

    C. 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低

    D. 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凤凰卫视评论,从抽象的范畴而言,消灭潜在敌人的最好办法不是传统的对抗,而是双方联合起来做一些事情,就像非洲谚语所说的那样:“给他一座塔,他就能成为你的兄弟。”符合以上评论的国际组织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政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 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C.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农则其产复,其产复则重徙,重徙则死处而无二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史学家戴逸指出:“18世纪的康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泛起‘微澜’”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性变化。并据此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规模愈来愈大的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在19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深了。

    材料四如下图。

    世界贸易总额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