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0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9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8 题
  1.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结合图1、图2,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地坑院反映当地最突出的环境特点是

    A.土层深厚       B.冬暖夏凉       C.降水稀少       D.木材短缺

    2.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挡风       B.防水       C.阻沙       D.遮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读图,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的侵蚀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变化与水土保持有密切关系(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说明植被的大量破坏会使

    植被覆盖率

    (%)

    坡面径流量

    (无植被覆盖=1)

    地表侵蚀程度

    (无植被覆盖=1)

    20

    0.85

    0.65

    40

    0.70

    0.55

    60

    0.45

    0.25

    80

    0.40

    0.15

    ≥90

    0.30

    <0.10

    ①坡面径流减少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地表侵蚀加强  ④地表侵蚀减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由于对煤炭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东北、山西等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虽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和资源支撑,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生命和后续发展能力的代价。下图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与资源产业生命周期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资源型城市最佳的产业结构调整时间段为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⑤~⑥

    2.下列措施中,不适合我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选择的是

    A. 将煤炭产业的重心由开采转为深加工,延长开采周期

    B. 增加科技投入,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C. 利用区位和市场优势,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削弱第三产业

    D. 大力扶植机械制造业和生物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为“某水库运行后入库泥沙、出库泥沙量及拦截率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该水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上游来水减少               B.水库库容逐渐变小

    C.库区水污染加剧             D.入库泥沙量不断增多

    2.2009年出库泥沙量剧增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上游水土流失加剧           B.水库库容变小   

    C.水库清淤                 D.水库下泄流量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宁夏南部山区马铃薯种植中采用“垄覆沟播”技术,该技术在田面起垄,垄面覆膜,沟内播种。下图示意“垄覆沟播”栽培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垄面覆膜的主要作用是

    A.阻断水分下渗,汇集雨水        B.利于增强光照,提高产量

    C.利于增大温差,提高品质        D.减弱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2.南方旱地作物主要种植于垄上,与宁夏“沟播”明显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被称作陕西省内“小南水北调”工程的引汉济渭项目,从陕西南部的汉江取水,经秦岭隧道向北调入渭河,工程全面完工后年调水量15亿立方米左右。读“引汉济渭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汉济渭工程的劣势有

    A. 水源地可调水量不足   B. 调水过程中水资源的蒸发损耗大

    C. 需修筑的隧道长   D. 水源地污染严重

    2.关于引汉济渭工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解决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

    B. 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 武功段的渭河径流量增多

    D. 促进渭河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全国领先。近年来,浙江纺织服装业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在现今网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2015年浙江的淘宝村已达280个,领跑全国。其中浙江南部山区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通过网店销售。

    (1)分析新疆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2)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4)浙江南部山区某淘宝村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请阐述你的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其中包含的鄱阳湖平原,由长江及鄱阳湖水系冲积而成,面积超三百万平方公里。另“武汉·中国光谷”,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集聚1800多家相关企业,成为国内国际重要的光纤光缆研发和生产基地。

    长江中游三省区域图

    (1)关于“3S”技术在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_____。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3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请评价鄱阳湖平原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3)请分析武汉市发展成“中国光谷”的有利区位条件。

    (4)为把长江中游城市群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