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解答题 9 题,填空题 4 题
中等难度 28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5 题
  1. 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物质 食醋 牙膏 食盐水 肥皂水 火碱溶液
    pH 3 9 7 10 13
    蚊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内注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牙膏或肥皂水
    B.食盐水
    C.火碱溶液
    D.食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②白玉为床,金作马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⑤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
    选项 操作、现象或事实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隙
    B 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 mL 分子的质量小
    C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小
    D 加热氧化汞可得到金属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
    A.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证明该溶液是碱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
    A.“K”牌咖啡,滴滴香浓,绝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食用合格“食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环保小组活动中,某同学提出下列建议:①分类回收垃圾;②开发生产环保电池;③倡议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④开发新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使用.其中你认为可以采纳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变化中,只有加入稀硫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BaCl2→BaSO4
    C.NaOH→Na2SO4
    D.CuO→CuSO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从理论上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一般不考虑的因素是( )
    A.反应物的溶解性
    B.金属的活动性
    C.反应物中有无酸、碱、盐
    D.生产物中有无气体、沉淀和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水,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B.该气体不一定含有氢气
    C.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该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通过下列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甲实验中黄铜片能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可以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片大
    B.乙实验既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着,又可以说明氨水显碱性
    C.丙实验既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又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丁实验既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又可以说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各组物质中,仅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的一组是( )
    A.铜粉、铁粉、氧化铁粉末
    B.Na2CO3、BaCl2、KNO3 (均为稀溶液)
    C.NaCl(固体)、CuSO4(固体)、CaCO3(固体)
    D.NH4NO3、K2SO4、NaCl (均为稀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向下表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反应过程中生成气体或沉淀的质量与加 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选项
    A 铜、锌的混合物 稀盐酸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 氯化钡溶液
    D 生锈的铁钉 稀盐酸


    A.A
    B.B
    C.C
    D.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20℃时,若100g水中已溶解了31g NaCl,要想达到饱和状态,可再加入NaCl(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 )
    A.3g
    B.4g
    C.5g
    D.6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如图中M、N分别表示二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试根据图中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表示M、N二种物质在t1℃时均达到饱和
    B.M、N二种饱和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时,一定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
    C.同处A点的相同质量的M、N二种溶液,当温度从t1降至t2后,剩余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D.0℃时,M、N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镁带,待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下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锌粒和镁带都有剩余
    B.锌粒完全反应镁带剩余
    C.镁带完全反应锌粒剩余
    D.锌粒和镁带都完全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解答题 共 9 题
  1. 研究物质时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出一种物质,写出该物质与其他物质不同的理由(一种物质可选用一次,也可选用多次).
    物质组 选出物质 理由
    Cu  O2  N2  CO Cu
    O2
    N2
    CO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请将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与物质性质的差异用短线连接起来.
    影响物质性质的因素 连线 物质性质的差异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原子的排列不同 FeSO4为浅绿色而Fe2(SO43为黄色           
    分子的构成不同 浓硫酸有吸水性而稀硫酸没有              
    离子的种类不同 金刚石很硬但石墨很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 H、O、C、N、Cl、S、Na七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
    (2)质量相同时,所含分子数最多的物质______.
    (3)食盐的主要成分______.
    (4)影视舞台上经常出现云雾缭绕的景象,产生这种景象可用的物质______.
    (5)炼铁时作为还原剂的化合物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曲线上点A表示______.
    (2)有A、B、C三只试管放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______,此时B试管中溶液的状态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现有①CuCl2;②Fe(NO33;③K2SO4;④Na2CO3;⑤NaOH;⑥Ba(NO32六种溶液和 ⑦锌粒,根据下表所列实验现象,判断是哪两种物质发生的反应,把物质的编号和有关化学方程式填入表格内.
    混合液编号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
    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白色沉淀,滴加稀硝酸沉淀消失
    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蓝色沉淀
    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红褐色沉淀
    ______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锌表面生成红色物质
    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班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酸的性质”实验,使用过的试剂有:①铁屑;②氧化铁;③盐酸;④氢氧化钠溶液;⑤碳酸钠溶液.
    (1)实验结束,他们将全部废液倒入废液缸.为了使废液能无害排放,需要用______测定废液的酸碱度,经测定废液的pH=1,废液呈______性.当课代表同学将一些铁屑放入废液中时,果然有气泡冒出,该同学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______
    ______.
    (2)以上提供的5种试剂在废液中不可能有的是______(填序号),废液中的溶质最多可能有______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CuSO4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有同学猜想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探究.
    (1)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H2O2溶液,然后滴入适量的FeCl3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 FeCl3溶液可以催化分解H2O2
    (2)已知FeCl3在水中可解离出Fe3+ 和Cl-,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甲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H2O;
    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Fe3+
    丙同学的猜想是;真正催化分解H2O2的是FeCl3溶液中的Cl-
    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______同学的猜想,理由是______.
    (3)同学们对余下的两个猜想,用实验进行了探究.请你仔细分析后填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HCl,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无明显现象 ______
    向盛有5ml5%的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_,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 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在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把10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1%的某溶液浓缩为0.2%的溶液,需蒸发水的质量为______ g.
    (3)将4.9g氯酸钾与1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至完全反应,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______ g.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标签残缺的硫酸镁溶液.为了测定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他取出25g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反应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所用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求:
    (1)这种硫酸镁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2)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4 题
  1. 酚酞溶液是实验常用的指示剂,通常把酚酞固体溶解在90%的酒精溶液中配制而成.
    (1)取1g酚酞固体配制成1 000g酚酞溶液,所得溶液中溶质酚酞的质量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为________.
    (2)将2-3滴该酚酞溶液滴入2mL NaOH的稀溶液中,溶液呈________色.
    (3)在上述有色溶液中,滴加足量________(填试剂名称),又可以得到无色溶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妈妈为东东准备的每天食品为:奶类、豆类、鱼肉类、水果、蔬菜、面食等,这些食品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体所需营养素(只需填写三种即可),可以保证营养均衡.
    (2)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身边简单的物质,如:木炭、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等,请从上述物质中选取适当的物质写出两个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①________;
    ②________.
    (3)小明发烧去医院打吊针时看到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体温计打碎了,护士就在撒落的汞上撒了一些硫粉,使之变成硫化汞(HgS)固体,防止汞挥发对人体造成危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3)用B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某种气体,应选用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检验该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若用C装置制取氢气,在有孔塑料板上放置的药品是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学式为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用珍珠(主要成分CaCO3)加工成的“珍珠粉”是一种名贵中药材、保健品,可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假冒的“珍珠粉”,仅用肉眼观察难辨真假.为了向消费者提供鉴别方法,须找出真假“珍珠粉”理化性质上的差异.工商局提供了真、假“珍珠粉”样品,请你展开探究:
    (只要写出猜想、方案,不需要说出方案实施的具体结果)
    猜想一:真、假“珍珠粉”的气味可能不同.
    方案一:取样,分别闻一闻它们的气味,分辨气味有无差异.
    猜想二: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
    猜想三:________.
    方案三: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